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80 6
2014-07-29

     时值7月,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校方大概没有预料到,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引发学生热议。“非升即走”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教师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发言权有多大,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清华大学推行“非升即走”制度,本是期冀通过引入竞争,让“庸者走能者上”,打破人才流动的一潭死水。然而,由于简单的以职称评定论英雄,却在无形中让“非升即走”机制,成为了教学型人才的“坟墓”。造成许多教学成果斐然、同学认可的教师,不得不离开教学岗位。方艳华、闫浩两位老师被“扫地出门”,只是“非升即走”改革的一个缩影。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往今来,教师的首要之义是知识的传递。而如今,我们的大学却喜欢以科研成果论英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都简单的以科研成果划线。北京大学前党委书记曾表示,“北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北大每个终身教授都是一流学者。”如此一来,造成大学校园里,会讲课的教师少了,挂着专家头衔的教师却越来越多。


  然而,大学教师都是清一色的一流学者,是教育改革的“好声音”么?恐怕没那么简单。回想起我的大学生涯,分析化学老师是个知名教授,可他的讲起课来无精打采,课件又是数年来一成不变,课后作业全靠研究生“代劳”,造成我们班有一半同学挂科。试问,摊上这么一个“名师”,能学到多少知识?虽不能以偏概全,但重科研轻教学的后果,也可见一斑。


  诚然,众多“985”、“211”院校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将学术成果与职称评定挂钩,可形成重科研的导向作用。但学校毕竟有别于科研机构,一味的追求学术成果,而忽略基础教学,从长远看未必是件好事。


  其实,“非升即走”只是教育人事改革的“半成品”。教育发达国家通过“分级流动”和“末位淘汰”的人事制度,鼓励竞争、促进流动,优化师资力量。然而,我们只学来了淘汰机制,而职称评定机制却没有跟上。以北京大学为例,该校教师职务聘任条件显示,不论是理工学科或者人文社科类,申请副教授职称者均必须作为主要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6篇学术论文。但教学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发表论文的难度一样么?这造成了大量教学型人才,被挡在职称进阶的门槛之外。


  由此看来,引入淘汰机制的大方向虽然是正确的,但倘若,职称评定机制没有与时俱进,也会让教学型人才被逆淘汰。因此,相关院校下一步要做的,并不是简单的废止“非升即走”,而是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平衡教学与科研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让教学型人才也能在大学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平衡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文/薛家明   来源:红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29 14:45:23
现在高校都是这样,不能简单的说好与不好。有些老师没有文章也没有教学,就是混日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9 14:54:39
没什么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9 14:55:22
这是目前高校的通病!重科研,轻教学。搞课题、发文章才是对学校的贡献。讲课好、学生评价高没啥实际意义!
这是中国现行教育管理制度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9 14:56:10
这是目前高校的通病!重科研,轻教学。搞课题、发文章才是对学校的贡献。讲课好、学生评价高没啥实际意义!
这是中国现行教育管理制度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9 15:03:37
随便想的名字 发表于 2014-7-29 14:55
这是目前高校的通病!重科研,轻教学。搞课题、发文章才是对学校的贡献。讲课好、学生评价高没啥实际意义! ...
世界高校都这样。至少经济学界会在找工作时,把合同里的teaching当负面因素。teaching多的学校大家都不爱去。学界基本没人care你是不是一个好的teacher,因为research是第一位的。全球经济学界都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