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来分享经验啦~能来分享经验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考试若不通过也不好意思来分享哈.想当年一级的时候回帖拿了1000论坛币.凭着这些金币,又下载了好多论坛里宝贵的资料.现如今现在金币也够用了,但还是希望把自己的通过二级的经验(经历)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前人栽树,后人做一次性筷子,嗯~
首先说一下背景.南方某城市理工科专业博士在读,0金融背景,0数学背景. 可能大家也能猜到鄙人念的是啥”理工科”了. 0数学背景这件事呢,得自己囧自己一个先. 咱大学真的不用学数学,只碰过统计入门.一级的统计还好说,二级的这些回归来回归去的还真一点也没碰过.所以CFA2对于我来说完全是自力更生的学习. 如果说有啥优势的话,就是多年英语教学的训练使得听说读写英文比较无障碍 (可是CFA又不是托福…哎~).
再说一下考试的情况. 成绩方面十分幸运,得了10A.有点小意外.今年通过率比往年高(46%),我的猜想是:题目比往年的难(简单),所以最高分比较低(高),所以按照CFAi官方说明的通过标准为最高分的70%的人比较多.好吧,以上纯属胡扯.鄙人也不知道为啥,说不定只是CFAi作为暗箱界的大佬想多吸一些金的策略而已.至于大家都在讨论东西半球考题不一样,我也因为只考了东半球的,所以不做评论.
因为考前那晚过于兴奋没睡好,考试早餐又吃多了导致上午考试的时候一直胃疼.中午没吃多少东西,下午万恶的CFAi又不让带费列罗入场 (上午明明是可以带的啊啊啊…欺负人),又让我考下午场的时候饿了一个下午.事实证明考试的后勤要做好.提前有个细致的计划,比如早晨几点起,做啥车啊,早餐吃什么吃多少,预计几点会饿,诸如此类.考完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比一级没把握的多.上午下午都蒙了好两题,还有一个set的5题是完全没遇到过的情景+概念(没有在notes和课本的习题中出现过),只能凑数加乱猜.本人做题比较快,一级的时候上下午记得都是一个半小时做完,然后一个半小时检查.二级完全不行,都用了两个小时多才做完,虽然考完从头到尾又过了一遍,但还是觉得比较没谱.
我的做题经验是第一遍做的时候不要涂卡.因为涂错了到时候要擦,而且关键是要擦干净又不能擦到上下的题目,是个异常费时费劲的工作.第一遍做题的时候就圈出题目问什么,需要什么条件/数据,用笔在问题和题干上做好记号.这样保证读题不会出错(比如最不可能正确,最不可能不正确,最不可能没机会不正确的逻辑一定要理清),也方便检查.第一遍不会做的先边上画个圈,凭感觉选一个到时候再回头想.做完一遍之后,把那些不确定的题目啃了.然后根据时间是重头检查一遍还是先涂卡看个人喜好.
关于二级是先读题干还是先读问题,一直是个仁者见(shen)仁(gui),智者见智的问题.主流观点是先大致扫一下整个题目说啥,然后开始看问题.个人觉得这样不够efficient.我的做法是先看问题,然后再重头开始看vignette,找信息.收集够信息了开始做题.然后读第二题的问题,然后再回到上次vignette读到的地方继续往下找信息.因为通过前几年的模拟题,我发现CFAi出的题目还是比较有条理的,基本一段话(情景)一个问题.所以正常顺序读下去也不会漏什么条件.当然不排除第3题的部分条件在第2题情景段,或者vignette最开头里已经出现过的情况,各位同学也应该留意一下.特别是交代背景的时候会说是用GAAP还是IFRS啊,用FIFO还是LIFO啊,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啊,,欧洲的还是美国的啊,私有的还是已上市的啊诸如此类.同学应该在复习的时候增加对这些(隐藏)条件的敏感性.
最后说说复习的情况.因为是full-time的Phd,复习时间比较零散. 又因咱不是科班出身,抱着学习知识的态度,前前后后用了一年的时间,大约总共400~450小时. 根据前人的建议,用的材料(按重要先后排列)包括S家的notes,课后习题 ,前三年的mock+sample/百题 (再以前的真的不是很relevant),finquiz的notes, secret sauce, 课后例题.事实证明,最坑爹的要数课后例题了.很多内容完全超过了考试的大纲(LOS),而且考试的时候完全没遇到.如果时间紧迫,完全可以忽略.finquiz的notes是CFAi的curriculum的浓缩版,也有部分超过了LOS的要求或者notes一笔带过的话他浓墨重彩的写了一页纸这种.个人建议如果时间充裕应该尽量掌握.每年的考试都有超过notes范围的,念完finquiz的notes基本可以上算是双保险.至于curriculum,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全部读,而是应该作为reference来用.每年都有人吐槽notes写的难道,逻辑混乱,次序不清,课后题过于简单等等等等.我想为notes平反一下.我同意notes的课后题,实在是简单有点反人类.除此,我觉得notes语言简洁(相比curriculum),解释清楚(相比finquiz的notes),举例实用(相比curriculum的例题),日常使用学习知识和复习知识完全够用了.或者部分小概念会一带而过,比如那什么upreit,downreit,我在notes上真心没看懂.这时候curriculum作为reference的作用才凸显出来.对不懂的问题,或者真心有兴趣的章节,可以去curriculum得到更深入的学习.在这吐个小槽,从14年curriculum默认只有e-file,纸质要另外收钱这件事开始让我略不爽.不过在学习中发现,因为curriculum只作为reference出现,e-book因为方便搜索,其实更好用.hiahiahia~
关于复习,还有两点细节. 一个是要有属于自己的secret sauce.众所周知, secret sauce是一本浓缩版的notes,在考前两个月左右由S家出版.我的做法是一边复习一边用S家的notes和curriculum每章节的summary作为skeleton,然后填充自己从S家和finquiz看到的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写成自己的secret sauce. 用笔写还是用打字整理,侧重某一块知识,还是全部覆盖,全看个人喜好,完全DIY (因为文件太大,我在这就不上传了哈,有人需要可以加我sina微博问我要: 搜:\茕速澜行,分分钟求关注的节奏).我当时复习的差不多,离考试还有不到两个月又找不着东西来看,所以一直在网上找secret sauce (期间还在论坛里500论坛币悬赏).感谢论坛里的朋友,最后总算下载到了.下载后一看,还不如自己整理的notes呢. 第二是关于Mock和百题, 个人建议是先mock+sample再百题.为啥?因为两者的内容是基本重复的.看了百题,你会发现再做mock的时候基本都是见过的,起不到很好的练手效果.相反,如果先mock,再百题会对那些重点题加深印象,并且获得百题带着的知识点整理也有类似secret sauce的作用.当然,前一年的sample和下一年的mock也有重复,在此只做吐槽~
最后想说的是,只要学的踏实,不报侥幸心理,CFA L2绝对会比你们想的简单.
PS: 发现自己真是个话痨,说是1000字结果打了2000多,能不能奖励个2000金币呢,hiahia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