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要提出剩余价值理论?
彭小松 转载自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 | 2010-07-12 17:04 | 收藏 | 投票
关键字:陈志武
引者注:
个人认为:
1、马克思之所以提出剩余价值理论,可能还是先有观点(帮助穷人说话,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里面是坦白了的),然后才进行论证。
这属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吧。
2、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其实可以不算经济学,算政治学也许更加适合。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出发点是揭示财富的秘密、资本家剥削的途径,倡导的是阶级斗争。马克思的这个理论是批判的武器。马克思又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这其实是鼓动革命。
4、本人才疏学浅,但是本人还是希望有时间将上述观点再做详细的阐述。
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序言:我与我所知的金融
作者:陈志武
来源:经济观察报
来源日期:2009-9-14
本站发布时间:2009-9-14 13:25:09
阅读量:500次
2007年7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到2008年秋,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成全方位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裂变成全球金融危机,而且转变成十足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严重冲击,给多国带来社会失业、政治动荡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时候,我们自然想知道: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贡献的?如何创造价值的?金融的逻辑是什么?
一
我跟金融结上缘,完全是巧合。或者说,整个人生都是一系列巧合,随机事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就构成了你我的人生。
1986年1月,我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拿到系统工程硕士学位。由于那时我的英文较好,学校不让离校,于是,毕业即留校。只是到那时,我已对工程没有兴趣。权衡之后,就要求分到政治教研室工作,这样,至少能名正言顺地看些社会科学类著作。在那时,全国没有几个政治学、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就这样,我创造了历史,成了第一位进入国防科大政治教研室的硕士毕业生。去那里之后,具体工作主要是给教研室老师分苹果、送花生、收钱,等等。
3月,我收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给我奖学金和生活费用,让我进入其博士班。该博士项目包括金融、财会、市场营销、管理经济学以及运筹学,学校方面表示,我去了之后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学科作为研究方向。这么多选择,一下子把我弄糊涂了,当时,除了经济学和运筹学之外,我确实不知道其他学科是什么。
那时,崔之元在国防科大读数学本科,我跟他在一起写文章、译书。我问他:“什么是finance?”他说:“是金融。”“那,什么是金融?”他接着再给了我一个解释,只不过,我确实没有听懂,也就更不明白了,没记住他的解释。我想,反正我的兴趣是要用数理方法研究政治、经济与社会,所以,不知道“什么是金融”也无妨。
就这样,1986年8月28日,我稀里糊涂地来到耶鲁大学。第一学期,要上的课程没有多少选择,不管今后学哪科,都要上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微观经济学以及效用函数理论,第二个学期上的是非线性代数、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微观经济学。这期间,我发现,原来我选择做导师的那位教授年纪已经较大,他所做的研究课题有些过时了。同学给我建议:“不要选择博弈论政治学或者数理经济学了,还是学金融经济学吧。”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什么是金融?
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Blog/2010-7-12/41938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