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已有打破现有三大航运垄断节点的一系列规划,已经付诸实施或开始研究的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亚欧大陆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缅油气管道、两洋铁路等,未来还可能会推动的包括克拉地峡运河、尼加拉瓜运河等。借由这一系列交通体系的建设,中国力图打破现有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从战略高度重构中国的全球性物资运输网络。
重构全球交通网络,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基础设施输出。
在模式上,推销中国的铁路建设和运输设备,是以对方的需求为主。但在重构全球交通网络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中方不仅是承建方或援建方,而且是项目的规划者、主导者乃至运营者,或将带来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潮。
此前中国在海外参与建设的铁路项目规模相对较小,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近年来新建铁路项目中,除尼日利亚的两个以外,大都在1000公里甚至500公里以内,没有像“两洋铁路”这样的超长距离铁路。
除“两洋铁路”外,中国方面近期积极推动的还有中亚国家的高标准铁路网(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部分),这些项目一旦落实,将大大超过现有的中国海外铁路建设规模。
在未来交通体系重构过程中,亚欧大陆的铁路网建设可能推动得最快,鉴于中亚地区政体形式,又有较强的发展冲动,不同于非洲、拉美国家可能因多种因素出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延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