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04 1
2014-08-04
《外交学者》7月31日发表题为“中国对常春藤联盟的恋情”

不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中国将无法缓和人才向西方大学“流失”的趋势。中国学子对哈佛大学趋之若鹜,并非秘密。正如体坛精英加入顶尖俱乐部,中国的年轻才俊也被名牌大学所吸引。如今外国顶尖大学也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吸引中国尖子生。
这并非仅限于哈佛。无论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还是剑桥,一流学府都充满中国的年轻才俊。对个人这是好事,但其黑暗面就是国家的人才流失。

最新证据源自中国富豪潘石屹夫妇对哈佛的巨额捐款。这本非什么稀罕事,却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众怒。作为商人,潘氏夫妇或许期盼其“投资”获得某种形式的回报,除了让企业扬名立万,或许还能把自家亲朋好友送进哈佛。鉴于照顾家庭和朋友是儒家传统根深蒂固的组成部分,大多数中国人对此并无异议。其实若拥有相应财富,许多批评者可能也会这么做。但人们关注的是:他们为何不投资中国教育?

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技巧等方面,中国学生(普遍)表现得更优异,这点众所周知。那中国的大学为何无法跻身世界前列?
北京正竭力扭转中国的人才流失趋势。例如,作为培养“未来世界领袖”倡议的一部分,清华吸引了美国施瓦茨曼集团捐赠3亿美元,北大聘请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前社长……

中国需要拥有本国的哈佛(及耶鲁、普林斯顿等)。这完全可以理解。中国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冲劲和竞争优势(这些因素正推动他们在全世界取得成功)。然而,只要中国精英不相信自己的文明,并将财富投向别国的教育事业,唯有奇迹才能把中国从历史的沉睡中唤醒。

以上是<<外交学者>>上的文章转载。
看了这篇文章,本人不由得想起了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的一些经典语录:

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但你到法国市中心看看,几乎没有什么新建筑,他们以历史积淀为自豪,而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现在谁是汉奸?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他们用学习的知识帮外国人开拓市场,打败我们中国的企业。”

特权也好,歪风邪气也好,归根结底是我们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产出于何处,教育。”

中国学术界当前再不济,也还有不少能人志士。或者大家都应该好好思考下列问题:
1) 中国教育为何本末倒置,数典忘祖,崇洋媚外?
2)那些人才是中国真正的精英?潘氏夫妇之类算吗?
3)中国精英不相信本国的文明吗?为甚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5 14:48:48
谁都明白咋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