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富生产与价值生产的关系的研究(经济学院张立平整理)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jPp0IqmNeTQV2wo069W
1.杨圣明、高文书 《财富、价值、资本—关于资本及其二重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王金情 《对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几点思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3期
3.晏智殊 《应当承认价值源泉与财富源泉的一致性》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2期
4.程恩富、汪桂进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经济经纬》2003年第5期
5.叶祥松、白永秀,《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宁夏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
6.辛波,《论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
7.刘骏民、李宝伟,《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比较—兼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南开经济研究》 2001年第5期
8. 严冰,《财富生产与财富分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部矛盾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
9.丁巧林,《关于财富的源和创造的商榷》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10.孙宇晖,《狭义劳动价值论与广义劳动价值论初探》 《当代经济研究》 2002年第7期 11.蔡继明,《论生产劳动与价值创造》 《南开学报》 1996年第4期
12.柳欣,《论马克思的价值与分配理论》 《学术月刊》 2004年第7期
13.弓孟谦,《劳动价值论与要素分配论》 《经济科学》 2001年第6期
14.张熏华,《劳动价值论深释》 《当代经济研究》 2001年第11期
15.吴易风,《价值理论新见解辨析》 《当代经济研究》 1995年第4期
16.程均丽,《虚拟经济及其财富创造机制》 《理论探讨》 2002年第7期
17.陈学法、吴松毅,《走出劳动价值论认识误区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年第5期
18.刘晓欣,《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从虚拟经济角度认识当代资积累》 《当代财经 2005年第12期
19.蒋宏宾、王建润,《价值创造、资本收入与收入分配—深化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二题》 《江海学刊》 2002年第4期
20.逄锦聚,《关于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的一些思考》 《南开经济研究》 2001年第5期
21.郭小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 《经济学动态》 2001年第7期
22.宋林飞,《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意义》 《江海学刊》 2002年第4期
关于财富生产与价值生产关系研究的观点摘录
一、 财富生产的特点 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但并不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是财富,只有那些直接对所有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才是财富。„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财富就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对家庭或国家有用的东西。„重商主义者开始从资本的视角探讨财富问题。他们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攫取金银。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就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而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就是农业。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就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总量。„西斯蒙第认为,财富不过是人类得到物质福利的手段。财富之所以为财富,在于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萨伊把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认为财富就是具有效用的物品。„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是财富的社会形式。
„„杨圣明、高文书,财富、价值、资本—关于资本及其二重性问 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性质和形式发生变化,财富不仅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财富,还 应包括无形财富如知识、有息、科技、经验、能力、劳务等要素,而日随着金融经济的深化发展,甚至出现了虚拟财富,如股票、证券等。
„„王金情,对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 2004年第3期
二、 价值生产的特点
从价值的生产来说,创造价值的只有劳动,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形成过程不外就是耗费劳动的过程。不论是在资木主义市场经济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的源泉都只有一个.这就是劳动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任何非劳动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
„„叶祥松、白永秀,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宁夏社 会科学 2005年第3期
创造价值的劳动首先应是生产劳动。然而,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自然经济条件下,个体生产者将各种生产使用价值或物质则富的劳动都视为生产劳动;在小商品生产者的眼里,把生产商品能获得交换价值的劳动看成生产劳动;在资木家的眼里仅把能为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当成生产劳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也可以分为狭义、广义两种。从马克思狭义商品价值论来说,只有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从广议价值论出发,由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所以凡是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及人文物质变换过程中的一切有益活动都可称之为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孙宇晖,狭义劳动价值论与广义劳动价值论初探,当代经济研 究 2002年第7期
三、财富生产与价值生产的关系研究 第一,财富与人类社会共存,而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经济范畴。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在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不反映人们的生产关系,不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在原始社会的两万多年中,也进行原始形式的物质生产活动,但不生产价值,因为他们没有用于交换。可见财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商品经济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要借助于货币交换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态。即使将来商品生产消亡了,价值关系没有了,仍会生产财富。可见,生产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不形成价值。马克思强调,价值是 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价值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他说的社会关系就是商品交换关系。所以只有在商品经济的社会条件卜,生产财富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刁形成价值。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王金情,对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年第3期
一方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和财富都是生产活动的结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论价值的创造还是财富的生产都离不开人类劳动,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但就劳动过程而言,仅有活劳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即劳动客体一一有形或无形的生产资料,如资本、土地、技术、管理、信息等诸要素,并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要素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展,它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序列。 另一方面,价值的创造以财富的生产为前提。财富的物质内容由使用价值构成,在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统一的,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只能存在于一定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使用价值或财富。所以,生产价值必须首先生产使用价值,价值要以使用价值或财富为物质承担者。因此,创造价值的劳动过程必须同整个财富生产过程结合进行。
„„王金情,对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 2004年第3期
价值创造和则富创造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般来说,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不能孤立地进行的。它必须同社会则富的创造过程结合在一起。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价值创造只同劳动相关,而财富创造却与各种生产要素相关.价值创造过程是从则富创造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在理解与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决不能将则富创造与价值创造混淆起来。对此.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己作了充分地说明。他说:“劳动不是一切则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物质则富木来就是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木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辛波,论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 期
前者1 说明的是作为具体劳动过程的生产要素与社会则富(商品使用价值或效用)之间的 关系。其目的主要是揭示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过程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 的关系。在这个层而上.则富的源泉必然是多元的。后者2 说明的是作为抽象劳动的活劳动与商品价值之间的关系。其目的主要是揭示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新价值创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层而上,价值的源泉又必然是一元的。同时,二者的内在联系又表明:作为劳动主体的活劳动,既是价值的源泉,也是则富的源泉;作为劳动客体的有形或无形生产资料,既是则富的源泉,也是价值创造的必要经济条件或基础。
„„程恩富、汪桂进,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经济经纬 2003 年第5期
财富论和价值论是相通和衔接的,前者涉及人如何与其他要素相结合以生产出则富,后 者涉及财富如何满足人的需要价值是则富(或商品)与人的需求的关系,在需求既定条件下,财富(或商品)的源泉与其价值的源泉必然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包括劳动、资木、技术、管理和自然资源等多要素共同创造的。
„„晏智殊,应当承认价值源泉与财富源泉的一致性,北京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
价值创造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关系,或是经济话动中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创造则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任何社会的经济话动既有自
(1 指全要素财富说 2 指活劳动价值说 )
然关系的一面,也有社会关系的一面,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
„„王金情,对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 2004年第3期
四、财富生产和价值生产比较的现实意义 财富和价值是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不仅关系到人们如何认识“剥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们今后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关系到制度及政策取向,以及人们长期的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的问题。无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家都不会替我们解决面临的问题,他们的理论在不同意义上都具有指导意义或借鉴意义,但是他们都不能提供完全的指导。现在讨论价值理论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刘骏民、李宝伟,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比较—兼论劳动 价值论的发展 南开经济研究 2001年第5期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不管是定性理论研究还是实证数据分析,都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一个社会长期的经济增长,社会财富的增加,不仅取决于资木、劳动和上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且还越来越依赖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辛波,论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 期
(经济学院张立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