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超越单纯主题公园的概念,更需要超越景区的概念。要挖掘文化、发挥传统、创造机制,实现从休闲度假区到品牌突出的体验度假区转变,这就需要创新产品开发。
而对于目前主题公园盈利模式中具有普遍性的“公园+地产”模式,魏小安表示,这一模式的成功不是主题公园的成功,而是由于主题公园的拉动作用形成了地产投资的成功,打造一个好的主题公园,的确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影响非常大。“好的主题公园,首要是品牌效应,它会形成经济的吸引效应,通过主题公园自身发展,吸引大量人流,从而形成消费流,同时也会有较强的就业效应,因为主题公园总体上说还是劳动密集型,对当地的就业拉动很大。”
魏小安预测,未来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会形成3层并进的局面。第一层就是特大型主题公园,这种特大型主题公园基本上和国际接轨,有些甚至是引进国际著名品牌,当然,这样的项目,全国恐怕也就是三五个,第二层就是从各个城市发展来看,针对自己的需要和市场需求,培育一批中型主题公园,第三曾就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主题公园,类似专题性博物馆。
主题公园的投资一般都十分巨大,资金回笼慢,而且后期维护、更新费用也极高。这也是为何上述“公园+地产”模式盛行的原因。国内主题公园不少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或者陷入债务危机而关门倒闭,即使庞大如美国迪士尼乐园也曾陷入过经营困境。
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是主题公园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此,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文化管理学院院长杨吉华认为,主题公园的投资建设要充分发挥自有资金的引导效应,多渠道地撬动社会资金注入。ZF要做好园区的宏观规划和调控,完善投融资决策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运作所需的各项配套政策,为投资者创造和优化投融资环境,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除了传统的信贷融资,还可以采取以股权换资本、以经营权换资本、以资源换资本等形式。主题公园还应当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创新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企业债券、资产重组、公司上市、优质项目融资等方式,为主题公园的健康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动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