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研究员耿庆国:临震预测是可能的
地震准确预测很难,但震前确有先兆
我国搞地震预报是从邢台地震开始的。在邢台地震发生的时候,周总理有了非常重要的指示,周总理说:“这次地震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些代价不能白费,我们不能只留下记录,要从中取得经验。”·准确预测是很难的。但是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打一个招呼,震前如果各方面工作做得好一些,打一个招呼,减轻人员伤亡,是可以做到的。
·到通海地震现场,去地震现场工作的时候,当地的老农给我讲,震前一年干旱,后来我就查了一下我们国家的史料,我们有5000年文明史。我们从历史资料中将干旱的记载查了一遍。我又查了近100年的气象资料,我得出这么一个地震: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大地震中有前震的,只占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七八十的大地震,事发前都是没有前震的。·周恩来总理讲,要专群结合,要多路探索,多兵种联合作战,这是非常对的。要以预防为主,要立足于有震,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若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周总理生前的教导指示,很好地发扬这样一种自主创新的精神,我国的地震预测水平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北京地震队成立十年间最尖锐的一个简报就只有这么一份,地形变、水氡、地电、地磁、地下水位、地震活动性和气象异常。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七大异常”。 ·7月26日开了一整天会议,领导传达意见说: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了,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得知地震后,我和张闵厚抱头痛哭,7.8级大地震这样的浩劫,临震预报没有做出来,是我们毕生的遗憾。
·我们有3000年的史料可以研究,我们的国土非常辽阔,版块内部的地震也是很独特的环境.关键就是要搞自主创新,而且是中国的原始创新。不要老跟着外国人跑。 ·我们国家应该把7月28日变成全民防灾日,要给我们的人民一种防灾减灾的忧患意识。因为我们在牺牲了二十几万同胞之后,我们应当要经常想到忧患的问题,这方面应该是把7月28日作为我们国家全民的防灾日,这也是很重要的。
具体来源:http://news.sohu.com/s2006/gqgft/
来源于搜狐2006年新闻讨论,看来我们还是没有从唐山大地震中吸取教训,悲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4 17:00:30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临震预测也是要分地震类型的,有些地震的震前地质运动活跃,有些则比较突然。
你说的不错,不过我认为救灾和反思应该是不冲突的,你尽可以向灾区捐款,也可以反思,怕就怕好了伤疤忘了痛。
发这贴主要是看到大家争论地震能否预测而发的,与其大家瞎琢磨,不如听听专家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