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华尔街评论原创财经网授权转载本文,共同支持原创财经
华尔街评论讯 为了对抗始于2007年的经济衰退,美联储(FED)及全球其他主要央行一直在大量买入长期债券,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量化宽松(QE),尽管美联储缩减QE接近尾声,但此前一项针对美国民众的调查却显示,他们对QE知之甚少。此外,即便知道QE,但真正理解QE本质的投资者也并不多,以下是六大对QE的误区。

误区1:QE措施中买债券的行为,效果相当于增加道路建设投资和实施减税,这将加大国家债务负担。
释疑解惑:相比旨在降低短期利率的传统货币政策,以压低长期利率为目标的QE措施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要大得多。
QE中“量化 ”一词说的是资产收购的规模——其所需动用的美元数额十分巨大。但“QE”实质是一种资产(银行准备金)与另一种资产(债券)的交换,不会直接影响国家债务。
事实上,QE政策不仅不会加大债务负担,反而还能间接地令ZF减少负债,因为其可以降低利息支出及提升经济活力,后者将带动财税收入的增加。
误区2:QE政策对长期利率和经济活动带来的任何影响都是小而短暂的,目前债券利率之所以高于上年同期,经济复苏之所以停滞不前,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释疑解惑:研究显示,QE政策对于债券收益率的影响不但很大,而且持续时间也长。虽然表明QE政策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迹象不明显,但一直都偏于正面。
既然目前可以确信,旨在压低短期利率的货币政策能够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没有理由怀疑以压低长期利率为目的的货币政策做不到这一点。
债券收益率伴随经济复苏而上涨是一种自然现象,鉴于经济状况以及联邦债务的大量增加,眼下的债券收益率水平已经比预期要低不少了。经济复苏之所以停滞,是因为楼市泡沫破裂带来的影响持久不散,各级ZF都出现财政紧缩,全球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疲软,尤其是欧洲。
误区3:QE带来的持续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股市的提振,这给富人带来了尤其多的好处。
释疑解惑:任何支持经济复苏的政策决定都是有利于股市,富人自然会从中受益。但是一个更具活力的经济复苏也带动就业,那些不富裕的人获益会大得多。
长期利率下降对借款人有利,对储户则是一个坏消息。通常来说,借款人相对经济条件差些,存款人相对富一些。
误区4:QE政策正在搅乱金融市场,助长高风险及多此一举的交易行为。
释疑解惑:恰恰相反,QE有助于金融市场保持流动性及健康体质。通过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持,QE政策可以降低市场爆发恐慌的风险,减轻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威胁。
不可否认,QE政策的确会鼓励市场参与者采取更为冒险的行为,如果他们认为短期利率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接近零的水平的话。但是美联储已经明确表态过,即便短期利率今后几年依然保持低水平,最终该利率必须回升。
此外,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创建的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有权力阻止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事可能招致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活动,比如说过度杠杆等。控制风险的正道是监管,而非升息。
误区5:QE政策及随之伴生的超低利率水平,会打消银行的放贷动力,经济复苏可能因此受阻。
释疑解惑:这种理解是把利率和存贷款利差给混为一谈了。银行的存款利率归美联储管辖,但美联储对于存贷息差是没有控制权的。
能为银行放贷提供动力的恰恰就是这个存贷息差。美联储把存款利率维持低水平的政策对于银行存贷息差并无影响。
误区6:QE政策会引发高通胀。
释疑解惑:QE政策的批评者四年多来一直不忘发出高通胀警报,但通胀率实际上未升反降。美联储已经开始退出QE,在将来的某个试点,美联储必然会上调利率,以防范通胀率显著高于目标值。
要持续且分毫不差地兼顾就业最大化和2%通胀率目标,对美联储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外部的冲击及意外事件总是会发生,美联储货币政策有滞后性,政策效力传导至就业和通胀率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通胀率过低和过高的风险其实是相同的。在危机发生后的艰难环境下,QE在当时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