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在央视百家论坛节目讲“神医华佗”,
称其“料病如神,预知生死;治疗神奇,手到病除;外科神奇,开刀剖腹;
医学流派,器重神奇”,所以世界华人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代称。他主要
依据的是《三国志》和《后汉书》所谓“正史”的记载,认为“这些传说
都应当符合史实,并非是虚构和神化”。
但是,王教授的前辈、真正的国学大师陈寅恪早在1930年写过一篇论
文《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考证出华佗故事就是个神话故事,
故事原型来自印度佛教传说。陈寅恪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华佗这个奇
怪的名字其实源自印度药神阿伽佗(“华”、“伽”的古音相同)。二、
华佗的神奇医术与后汉安世高翻译的《来女耆域因缘经》所载神医耆域的
神奇医术雷同,明显是抄袭来的,“为外来神话,附益于本国之史实也”。
其实,即使没有国学大学的考证,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华佗的
事迹也完全不可信。正史所载的华佗神奇医术,大抵荒诞不经,稍有科学
头脑者即不会信以为真,在今天已很少还有人把它们当史实介绍。只有华
佗用“麻沸散”为病人做开腹手术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甚至被
写入中国科学史、医学史。
这项据称早于西方一千多年的创举,《三国志》和《后汉书》所载大
同小异,《后汉书》的说法是(据王教授的翻译):华佗对需要开刀的病
人,先让他用酒服用“麻沸散”,喝过“麻沸散”的病人像喝醉了酒一样
失去了知觉,再为病人剖开腹部,取出结积物。如果病在肠胃,华佗能开
刀取出肠子,剪掉有病的肠子,选涤干净后,再缝合好,敷上药膏,四、
五天就会愈合,一个月就能长好,因为不疼,病人也没有什么感觉,一个
月之内,病人就恢复了健康。
陈寅恪已指出,这个破腹断肠的记载也为抄袭印度神话之作。即使是
中国原创,其真实性也令人起疑。那个神奇的麻醉药“麻沸散”只有一个
名称,没有具体成分。后人推测说其主要成分可能是曼陀罗花。“曼陀罗”
是梵语,印度古籍有用曼陀罗花当麻醉剂的记载,华佗故事在这里再次与
印度发生了关系。中国古籍则迟至宋代才有用曼陀罗花做麻醉剂的记载。
后来中医也用它当止痛剂做一些小手术,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割
疮灸火,先宜服此,则不觉苦也。”
曼陀罗花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但是麻醉深度不够,镇
痛不强,肌松作用不完全,并不适合于做开腹手术。文革期间(上世纪70
年代初),根据“麻沸散”的成分主要是曼陀罗花(又称洋金花)的推测,
为发扬“中药麻醉”,我国许多医院尝试静脉注射洋金花总碱或东莨菪碱
进行全身麻醉,同时还要结合氯丙嗪、哌替啶等现代麻醉药才能做手术,
最终也由于效果不佳放弃了。如果是单独口服曼陀罗花,当然效果更差。
很显然,口服曼陀罗花只能够用于“割疮灸火”之类的小手术,是不可能
用于开腹手术的。事实上,全身麻醉手术都必须用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
不能口服。
“麻沸散”当然也可能不是曼陀罗花。也许华佗发现了今天众多科研
人员用科学方法也没能发现的一种神奇的口服麻醉药。这就能保证其开腹
手术能够成功吗?不能。成功的麻醉只是成功完成开腹手术的一个重要条
件,却不是唯一的条件。做手术的医生需要有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对腹部
结构、脏器解剖有精细的了解,对疾病有准确的诊断,还要知道如何消毒
防止伤口感染,如何在手术中止血。这都是华佗的时代所不可能实现
的。因此,即使华佗真能成功地实施麻醉,也不等于他就能成功地动手术。
在缺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的指导,连消毒、止血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实施
破腹切肠手术,病人必死,何况我们不知道有什么病是可以通过切开肠子
进行清洗来治的。
华佗庙有一副对联云:“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说的
是华佗两项尽人皆知“外科事迹”:为关羽刮骨疗毒,向曹操建议用利斧
砍开脑袋治疗头风病而惹下杀身之祸。这本是《三国演义》的小说家言,
连“正史”都不载,却也被当成了华佗的主要事迹。如果华佗真的是因为
想开曹操的头颅而被杀,倒是咎由自取。且不说开颅术治不了头风,在当
时的医疗条件下,接受开颅术无异于自杀。
传统医学往往以标榜名医、神医的神奇医术来抬高身价,说得越神奇
越能把人镇住,一般人也宁信其有。现代医学则相反,对传闻、轶事都宁
信其无,越是神奇的说法越不能相信。这种怀疑精神乃是科学精神的一部
分。不仅科学家、医生要有科学精神,历史学家也应该有科学精神,切不
可盲目相信“正史”的记载,对那些违背常识和科学知识的记载更不能相
信。有没有科学精神,也是国学大师与庸俗历史学家的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