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293 86
2014-08-14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小米终于开口!雷军亲笔作序,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著。)

黎万强 著

编辑推荐: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揭开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了解小米,必读本书!迄今为止关于小米最权威、最透彻、最全面的著作!
  ◆小米终于开口!
  ◆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外界几乎所有关于小米的解读都是误读、误解、误判或者误会!
  ◆雷军亲笔作序,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著。
  ◆揭开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
  ◆了解小米,必读本书!
  ◆迄今为止关于小米最权威、最透彻、最全面的著作!
  ◆新一代营销圣经。
  ◆2014年最重磅图书!
  ◆再掀企业界全民学习小米热潮!
  ◆引爆出版界、财经界、IT界、科技界大震荡的“现象级热书”!
  ◆全书四色印刷,特别选用90g高档东方书纸,内文包含46张海报级插图。

内容简介:
  翻开《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就是翻开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
  当小米开发产品时,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
  这是中国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消费者和品牌从未如此相互贴近,互动从未如此广泛深入。通过互联网,消费者扮演着小米的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口碑推荐人、梦想赞助商等各种角色,他们热情饱满地参与到一个品牌发展的各个细节当中。
  小米现象的背后,是互联网时代人类信息组织结构的深层巨变,是小米公司对这一巨变的敏感觉察和把握。
  作为小米联合创始人,本书作者黎万强,真诚有趣地向你讲述小米公司创业几年来的内部故事,从公司创立到产品开发,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建设,从日常运营到营销推广,从服务理念到公司理念,等等等等,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小细节、小故事,将外界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清晰透彻地道出其中的逻辑必然,并慷慨地将其独创的“参与感三三法则”和盘托出。

作者简介:
  黎万强,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2010-2012年,负责MIUI手机操作系统。2011年至今,任小米网负责人,负责小米的市场营销、电商和服务。原金山词霸总经理,曾任金山软件设计中心设计总监,建立了国内最早的软件用户体验设计团队。新营销旗手,参与感、手机控、F码、米粉节等互联网热词的创造者。曾被《财富》评为“中国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获得《财经周刊》评选的“2013中国商业创新50人”,获得光华龙腾奖2013年第九届“中国设计十大杰出青年”。

目录:
序言
雷军: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参与感篇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口碑的铁三角
参与感三三法则
产品篇
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产品第二,团队
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品牌篇
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办一场剧场式发布会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抢首发,上头条
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
新媒体篇
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
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站
年轻人的QQ空间
微信的新玩法
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
服务篇
人比制度重要
服务是小米商业的信条
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
把服务门店做成家
快是做好服务的根本
标准之上的非标准化服务
人是环境的孩子
设计篇
一剑封喉
没人会喜欢塑料花,真实才动人
设计要有期待感
现场是检验设计的标准
一图胜千言
面试设计师的一看二问三PK
设计管理三板斧
阿黎笔记
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
像艺术家创作般热爱
“烧”摄影器材的口碑启示
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爆扁爽”
后记
附录
参与感三三法则的小米案例
小米大事记
标题海报索引
《参与感》的梦想赞助商

雷军亲笔序言: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7月初的一个晚上,阿黎(黎万强)抱着一堆书稿,说他来交作业。他说,我十年前希望他写一本关于用户体验与设计的书,他弄了十年时间,终于写完了。
  2000年,阿黎大学刚毕业就加入金山,担任软件界面的设计师,很快他的能力得到了我们的认可,然后组建了金山用户体验设计团队,这是软件产业最早做用户交互研究的团队。他们做了金山毒霸、WPS等产品的软件交互设计,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2004年,我希望他写一本书,把金山做用户交互的经验分享出来,分享给行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他开始着手准备,稿子已经写了一半,他调到互联网业务部门去推动金山互联网转型,工作一忙,书稿的事情就搁下了。
  2009年年底,阿黎离开金山了,来找我,说他想去玩商业摄影。我告诉他,我计划再创业,要不要一起干。他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当时,我愣住了,“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吗?”他立刻回答,“你要做手机。”
  阿黎知道我是一个狂热的手机发烧友,关于做手机,有自己一些独特的想法。
  我爱玩手机,更重要的是我做了二十多年软件产品,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每次,见到一个手机公司的人,就拉着别人提意见。大约十年前,诺基亚鼎盛的时候,我认识诺基亚全球研发的副总裁,给他提过上百条意见。所以,我特别想做一个能让发烧友一起参与的公司,我觉得这才是未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用户能一起参与进来做产品。
  四年前,创办小米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不管这个公司未来能做多大,我们一定要把小米办成一个像小餐馆一样,能让用户参与进来的公司。老板呢,跟每个来吃饭的客人,都是朋友。这种朋友的方式,才是可以长期持续发展的方式。
  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做了个产品——MIUI。MIUI严格来讲,是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手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很复杂,基于这样的复杂程度,没有几个人能够把操作系统做到听取用户意见,因为它的研发周期很长。我们在想,怎么能够把操作系统做成能够听取用户意见的系统,后来我们借鉴了互联网软件的开发模式,提出了每周迭代。为了适应每周迭代,对于操作系统来说,最难的就是怎么管理好用户需求,怎么能听得懂用户要什么,然后把它实现出来,质量控制,怎样做到一周就能发布……我觉得小米在这里面花了很多力气去琢磨,也是全球最早做到一个操作系统一周就能迭代的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聚集了批用户,也使我们验证了这个模式的有效性。为了验证这个模式到底是好还是坏,我们初期对外都是保密的,而且我们不做公关,不做营销,我们就是做实验,看看基于这个模式的口碑传播,到底有多大能量。
  可能大家有一种误解,说小米手机是善于营销才做到今天。实际上,小米手机次发布会是在2011年8月16日,是在MIUI发布了一年之后,而那个时候MIUI已经有50万用户了,那期间小米没有做过任何营销活动。这一点,可能是大家不太了解的地方。
  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的“猪”,那行业大势是“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
  通过小米创业的年,已经充分验证了:,通过用户参与能够做出好产品;第二,一个好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是能够被传递的。这就构成了小米后来很重要的两点: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这是小米的核心点,我们把用户的参与感看成整个小米最核心的理念,通过参与感我们来完成我们的产品研发,来完成我们的产品营销和推广,来完成我们的用户服务,把小米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品牌,就是年轻人愿意聚在一起的品牌。这就是整个小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那就是“把用户当朋友”。
  阿黎作为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一起创办了小米公司,初期负责MIUI研发,后来负责小米网。非常感谢他能够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写了《参与感》这本书,把小米的经验总结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特别是阿黎总结的“参与感三三法则”,从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层面完成了对参与感的构建和论证,有极大的行业意义。
  更让我感动的是,阿黎还记得十年前的承诺,并且终于完成了。

好书一起看:
分享帖子的‘标题+链接’+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书评】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含QQ群成员数字/微博粉丝数)回复在下面,会获赠论坛币: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14 10:21:33
       最近,雷军在金山战略会上,专门推荐金山高管看一本书《三体》,他最想推荐的是《三体》中所说的“降维攻击”,他甚至在内部强调,“《三体》的哲学道理对制定公司三到五年战略非常有帮助”。我印象最深的是,雷军甚至把“降维攻击”称为互联网公司挑战传统最致命的武器。
  
  小米的几大“降维攻击”武器中,最被大家关注的是小米式口碑营销。在外部,黎万强曾总结过小米式口碑的好几个关键词,比如发动机、关系链、放大器、自媒体等。但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小米4年最坚持的,则是一个关键词:参与感。
  
    黎万强把自己4年的工作笔记结集出版了一本书《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这本书的确很内部,是他4年的内部笔记,是小米4年来口碑营销的内部总结,也是一个创业公司4年的血泪经验。当然,也是这套互联网武器的首度公开。
  
  我一直认为,决定公司生死逻辑的不是外部的评论,不是投资人的钱,不是利益相关方的战略捆绑,而是一个公司的内部逻辑和内部基因。就参与感,跟黎万强也深入聊了好几次,这次,看看什么是小米内部做口碑营销的7条铁规:
  
  不花钱,就死磕口碑。
  
  雷军讲“专注口碑快”这七字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字字血泪。
  
  说个小米早期的血泪段子,2011年6月,小米开始找小米手机的营销负责人,雷军、黎万强见了若干人,来的人总爱说,“你去打广告”、“你去开实体店”……大家很失望,小米要找的并不仅是销售,而是一个真正理解小米手机互联网理念的人。
  
  两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雷总说:阿黎你上吧。
  
  小米刚开始做手机时压力山大,黎万强专门研究了当时两个大热的品牌。一个是凡客,媒介投放资源上很聚焦,只投放路牌广告,而且一投就打透。代言人选得也好。另一个是OPPO,媒介资源的整合非常彪悍,几乎把所有卫视与音乐、娱乐相关的节目都冠名了。
  
  一开始,黎万强团队做了一个3000万的营销计划,想借用凡客已有媒介资源计划做一个月的全国核心路牌推广,结果当面被雷总“拍死了”。他说:“阿黎,你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我们能不能试试不花一分钱去打开市场?”
  
  然后,就只能死磕社交媒体了。
  
  不是把新媒体当试验田,而是当战略。
  
  再讲个血泪段子,2011年7月份,小米刚做电商时,黎万强一次跟技术王海洲去凡客谈事情。当时凡客还在东三环的乐成国际,很高大上的地方。正好遇到下雨,两个人只穿着拖鞋和短裤,但是车停在马路对面,两人在雨中一路狂奔,围观者众。 “当时觉得很屌丝,做不好真的对不起我们自己”。
  
  能花钱,阿黎团队拼命在论坛和微博上想办法。一开始,他们选择熟悉的论坛进行操作,论坛的特点是能沉淀老用户,但它在用户群扩散方面速度比较慢。当时微博刚刚兴起,阿黎认为微博是论坛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这样倒逼他们好好研究微博的玩法。
  
  2011年7月小米刚刚宣布要做手机,虽然小米已有50万的MIUI用户,但是整个市场对小米还是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如何让更多用户还没有见到小米手机,就先对小米的品牌有认知呢?2011年8月,小米在微博上做了个活动“我是手机控”,没有花一分钱推广,当天晚上上线,一下子转发就突破了10万次。这个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就有100万用户参与,大家都争相来炫耀我至今玩过哪些手机,整理自己的玩机经历。
  
  小米的口碑营销,一开始就是做参与感,竟然杀出一条血路。
  
  我是谁?我跟谁在一起?
  
  再讲个内部段子,小米的名字最早很奇葩,比如红星、千奇、安童、玄德、灵犀等。比如灵犀,想取 “心有灵犀” 的意头,甚至在纸上画过犀牛吉祥物的草图。差点定的一个名字是 “红星” ,它有很好的识别度,但不好注册。最后选了小米,就是因为易记易传播。
  
  我是谁?这是做品牌要解决的个问题,关乎定位。我和谁在一起?这是做品牌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关乎传播。
  
  小米做手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互联网手机。小米做电视,也是开创了一个新品类:年轻人的台电视。
  
  黎万强在《参与感》中强调小米口碑营销的内部手册:以前是劈开脑海,现在是潜入大脑。劈开脑海的典型做法,试图洗脑式教育用户,长期狠砸广告;潜入脑海则是口碑推荐,让用户参与进来。
  
  参与感三三法则
  
  “参与感三三法则”是小米不花广告,但做出一个千亿级品牌的核武器。很多公司做社会化媒体,就靠一招:病毒营销。小米内部不说病毒营每次都能制造病毒级的传播,就是靠“参与感”。
  
  这个三三法则是黎万强在2014年一个内部会议上,急就章总结出来的。很简单,很实战。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黎万强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小米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不是做海量,而是做单一爆品。
  
  再讲个段子,紫米算是小米家战略投资和孵化的硬件公司,主要做移动电源。小米进去之后,的调整是做爆品,用的团队,的材料,做一款高性能的移动电源,价格打一半。这种玩法,传统硬件制造基本是想都不敢想的。
  
  小米的路径表明,一个单一爆品是能成就一个巨大商业模式的。
  
  黎万强在《参与感》里做了爆料:爆品是产品战略,是小米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逻辑,如果我们不做“爆”的产品,是没法让用户尖叫,让用户有参与感的。“爆”不仅仅是做精品,很多时候大家都想做精品,但精品有可能大家会想做十几款,这都是错的。能不能只做一款,能不能只做两款?一两款爆款就可以了。
  
   不是做渠道,是做粉丝,
  
  “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要让用户获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所以我们常说“吐槽也是一种参与”,其次是荣誉和利益,只有对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
  
  很多公司也做粉丝,但为什么没有像小米一样做出爆炸一样的效果。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没有把粉丝当做商业模式的核心,而只是一个战术。
  
  黎万强认为,把粉丝服务好,不仅是老板的一个信条,更是小米商业模式的信条。从商业模式的设定上,小米就是把硬件产品当互联网软件看。而互联网软件就是通过海量、微利的方式盈利。你赚小费的公司还不把客人服务好,那肯定是要歇菜。雷军在多次内部会议上跟大家讲:“我们把产品、服务做的用心一点,让用户喜欢我们。用户喜欢我们了,“打赏”我们一点小费,我们挣这个小费就可以了。”
  
  不是做广告,做自媒体
  
  再说个段子,小米4发布会当天,小米4百度指数达到113万的搜索指数(小米4,小米官网,小米,米4,小米手机4的搜索指数是321万),而韩寒的百度指数最近30天是17万,郭敬明的百度指数最近30天是11万。小米4的百度指数相当于4个韩寒加郭敬明,这是什么节奏?
  
  传统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现在是做好内容。以前是找媒介,现在是媒介来找你。这其中,内容很关键。
  
  传统营销是用广告去轰炸用户,洗脑式的让用户接受产品理念。小米选择了和用户零距离接触,直接和用户站在一起,我们就是用户的媒体。
  
  “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已消灭了权威,也消灭了信息不对称,做自媒体是让企业自己成为互联网的信息节点,让信息流速更快,信息传播结构扁平化,内部组织结构也要配套扁平化。鼓励引导每个员工每个用户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做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要引导用户来进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这些7个铁规,是小米的内部武器,也是互联网的升维武器,更是未来武器。哪个更具杀伤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4 10:21:34
对小米与小米的成长,你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欢迎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4 11:16:58
参与感确实很重要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4 13:22:59
参与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4 15:50:57
之前免费赠书活动,没赶上,确实很想看的一本书。据说“狠”真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