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整理报道
在跨入2014年后,IT产业的裁员风波就不断升级。微软(MSFT.O)不久前宣布裁员1.8万人,戴尔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裁员1.5万人,占其全球员工的15%。惠普(HPQ.N)则裁掉4.5万到5万名员工。服务器领域里,IBM(IBM.N)也宣布裁员一万多人,以提升竞争能力。本周四,思科(CSCO.O)又宣布将进行最多6000人的裁员。老牌IT企业为何频频裁员?在众多IT企业裁员的背后,几乎都是战略转型和重组。
————2014年来裁员IT巨头一览————
————裁员是转型的代价————
业内表示,传统的IT公司包括微软、惠普、思科等经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业绩受到影响,尚未完全复苏。同时,互联网产业对传统IT企业冲击较大,导致传统IT企业业绩增长乏力。为此,不少企业首先是通过裁员来减轻企业负担。
不过更多观点认为,在老牌IT企业裁员的背后,最大的推手是战略转型和重组。
思科CEO约翰·钱伯斯就表示,思科必须专注于能够增长的领域,从而成为“排名第一的IT供应商”。他表示,对思科的转型“要求我们做出非常困难的决定”。微软裁员时也表示是战略重组的需要,将专注云服务和移动。而戴尔裁员时则表示,其业务正由传统PC产业转向企业级的服务市场,为企业提供IT解决方案。惠普同样是要向企业服务市场转移,放弃PC产业老大的地位。
互联网时代快速变化、新商业模式颠覆旧商业模式已是老牌IT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老IT巨头的倒下已不是新鲜事,而新巨头则依傍了网络的创新而崛起,它们结构更扁平化、人员更少、效率更高,给社会带来了新结构和新思想。同时也重塑了行业新的游戏规则,老牌IT企业不得不遵守。这是来自时代的挑战。
————跨国“裁员潮”波及中国————
微软
今年7月,微软宣布在未来一年裁员1.8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5%。其中大约1.25万名被裁员工将来自于诺基亚(NOK.N)设备和服务部门,这其中自然包括Nokia X生产线的人,而这个生产线多数是在中国和印度。
目前,中国区官方还未公布最终裁员数字及详细名单,但媒体从内部人士了解到,此次中国区受裁员影响最大的是从事功能手机的研发人员,且多数集中在诺基亚位于北京亦庄的研发中心,占到总裁员人数近八成。
IBM
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IBM已经启动大规模裁员,全球规模裁员1.3万人。一位IBM中国公司的中层透露,中国地区要裁掉7500人,就连核心的研发部门裁员比例都高达15%,也就是7个里面要走1个。
思科
思科CEO约翰·钱伯斯称,“思科在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市场表现仍旧不佳。思科必须专注于能够增长的领域。”由此可见,中国员工肯定会受到影响。
————说好的“优厚补偿”呢?————
裁员补偿一般用“N+X”表示,N是劳动年限,X是公司愿意给你的溢价。目前我国劳动法规定公司裁员最低标准是N+1。但是,仅仅“+1”很难达到本土外企员工的心理预期。
新闻整理发现,微软以N+2方式给员工提供裁员补偿;IBM的裁员补偿据称为N+3.5;而思科裁员待遇最为优厚,高达N+7。
8月2日,东莞诺基亚工厂再次爆发罢工事件,引发员工不满的主要是微软N +2的补偿标准。员工们称,今年5月微软收购诺基亚时,诺基亚曾明确表示,收购一年内不裁员,即使裁员也要按照“诺基亚标准”(N+6)。但现在公布的“协商离职”标准比诺基亚标准低太多,而且微软称,如果两周内不签字就直接裁掉。
外资企业十多年前在中国发展速度快,吸引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但是这些人人到中年,反而成为被抛弃对象。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迎来拐点,从过去的优越感到现在的裁员危机,很多工作多年的外企员工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已经没有太大成长空间。现在向民企、国企的单向流动也越来越多,外企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降温。外企员工即便本身比较优秀,也可能难以摆脱裁员殃及池鱼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