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新人导演路阳执导,
张震、王千源、李东学、刘诗诗等主演的武侠电影《绣春刀》受到电影界专业人士和资深影迷的一致好评。不仅姚晨、张欣怡、黄渤、陆川等微博“大V”不约而同地为《绣春刀》点赞,在豆瓣网上,电影自8月7日上映至今,口碑逆袭而上,评分从映前的6.3分上升到7.6分,一跃成为这个暑期档里评分最高的国产影片。
有评论认为,《绣春刀》没有浮夸的剧情、奇幻的打斗,而是返璞归真,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而这或许是沉入低谷的中国武侠电影未来的新方向。
《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七剑》、《夜宴》……曾经中国电影被武侠电影“一统江山”。而近年来,接地气的现代题材后来居上,武侠片则一再遭遇恶评。作为曾经为中国电影赢得世界声誉的特色类型电影,浓缩传统文化之美的武侠电影能否再现辉煌?《绣春刀》的新尝试、新突破又能给中国武侠电影带来哪些启发?
《绣春刀》打破传统武侠片窠臼
武侠电影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它不仅阐释、弘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做最佳的呈现,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
影评界认为,中国的武侠电影萌发于1930年末,在时间的分界点上,基本可划分出几个时期:1938年至1948年是发展期,1949年至1969年为武侠片兴盛期,1970年至1980年是全盛期。早年的武侠片的武艺美学,基本上是脱胎于中国戏曲中的武打形式,而演员如马师曾等也多是出身自传统戏曲界,或是曾拜师学艺。
此后,港台武侠,尤其是香港武侠片为中国武侠片的崛起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此同时,武侠片经过多年的发展,内容上也暴露出教条化、程式化的问题。“看了这么多年,武侠片无非是打打杀杀,都差不多。现阶段,比起飘渺的江湖情义,裹挟着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有真实人物或其他原型可依的动作片就比武侠电影来得有保证,这也就造成了武侠电影的遇冷。”影评人木卫二说。
而《绣春刀》的新意就在于它打破武侠片的固有窠臼。影评人泡椒说:“一,《绣春刀》塑造了三个卑微生存的古代底层公务员形象,揭穿了在官场政治的碾压之下,传统的侠义精神的被侮辱与被损害。二,电影的武打戏一反港式武侠飞来飞去的打法,走写实、凌厉而血腥的路子,让人看后觉得很真实。”
给武侠电影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路阳对武侠片进行的这种“升级改造”,还有一个人也在做,他就是徐皓峰。徐皓峰和路阳都在求新,他们都不满意武侠电影的一些毛病,比如飞来飞去那种虚幻的武功,不接地气,不够写实,人物和背景缺乏时代的指向,立意不容易拔高,价值观有歪曲之处等。
“从电影故事角度讲,以前的武侠电影很简单,就是讲一段复仇的故事,主要靠武打动作的视觉华丽来取胜,这是20年来武打片的主流,”徐皓峰说。
2000年,李安作品《卧虎藏龙》的成功,催发了武侠片的复兴。以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知名导演的武侠片为代表,开启了采用大明星阵容和大投资的“大片”武侠模式,取得了高额的票房收入。《英雄》、《无极》、《夜宴》等电影在武打设计上延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武侠片的技巧,主题上有文艺化的思考,但却被批故事单薄无力。
“武侠片已经完成了它艺术化的历史阶段,现在需要的是从真实的社会中汲取养分。重技术、轻人文的现状必须改变,”徐皓峰说。作为《一代宗师》的编剧,他更愿意以此为例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提供参照。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石川也认为,武侠电影是一个酒瓶,关键看装什么酒。“‘张彻时代’的武侠片是依靠江湖情仇等故事情节制胜。脍炙人口的《黄飞鸿》系列、《叶问》系列,把武打动作与国家危亡的大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武侠片无论在武打方面,还是在故事叙述以及特效剪辑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再现辉煌需静待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是不是致力于武侠电影创新就能
近日,由新人导演路阳执导,
张震、王千源、李东学、刘诗诗等主演的武侠电影《绣春刀》受到电影界专业人士和资深影迷的一致好评。不仅姚晨、张欣怡、黄渤、陆川等微博“大V”不约而同地为《绣春刀》点赞,在豆瓣网上,电影自8月7日上映至今,口碑逆袭而上,评分从映前的6.3分上升到7.6分,一跃成为这个暑期档里评分最高的国产影片。
有评论认为,《绣春刀》没有浮夸的剧情、奇幻的打斗,而是返璞归真,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而这或许是沉入低谷的中国武侠电影未来的新方向。
《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七剑》、《夜宴》……曾经中国电影被武侠电影“一统江山”。而近年来,接地气的现代题材后来居上,武侠片则一再遭遇恶评。作为曾经为中国电影赢得世界声誉的特色类型电影,浓缩传统文化之美的武侠电影能否再现辉煌?《绣春刀》的新尝试、新突破又能给中国武侠电影带来哪些启发?
《绣春刀》打破传统武侠片窠臼
武侠电影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它不仅阐释、弘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做最佳的呈现,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
影评界认为,中国的武侠电影萌发于1930年末,在时间的分界点上,基本可划分出几个时期:1938年至1948年是发展期,1949年至1969年为武侠片兴盛期,1970年至1980年是全盛期。早年的武侠片的武艺美学,基本上是脱胎于中国戏曲中的武打形式,而演员如马师曾等也多是出身自传统戏曲界,或是曾拜师学艺。
此后,港台武侠,尤其是香港武侠片为中国武侠片的崛起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此同时,武侠片经过多年的发展,内容上也暴露出教条化、程式化的问题。“看了这么多年,武侠片无非是打打杀杀,都差不多。现阶段,比起飘渺的江湖情义,裹挟着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有真实人物或其他原型可依的动作片就比武侠电影来得有保证,这也就造成了武侠电影的遇冷。”影评人木卫二说。
而《绣春刀》的新意就在于它打破武侠片的固有窠臼。影评人泡椒说:“一,《绣春刀》塑造了三个卑微生存的古代底层公务员形象,揭穿了在官场政治的碾压之下,传统的侠义精神的被侮辱与被损害。二,电影的武打戏一反港式武侠飞来飞去的打法,走写实、凌厉而血腥的路子,让人看后觉得很真实。”
给武侠电影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路阳对武侠片进行的这种“升级改造”,还有一个人也在做,他就是徐皓峰。徐皓峰和路阳都在求新,他们都不满意武侠电影的一些毛病,比如飞来飞去那种虚幻的武功,不接地气,不够写实,人物和背景缺乏时代的指向,立意不容易拔高,价值观有歪曲之处等。
“从电影故事角度讲,以前的武侠电影很简单,就是讲一段复仇的故事,主要靠武打动作的视觉华丽来取胜,这是20年来武打片的主流,”徐皓峰说。
2000年,李安作品《卧虎藏龙》的成功,催发了武侠片的复兴。以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知名导演的武侠片为代表,开启了采用大明星阵容和大投资的“大片”武侠模式,取得了高额的票房收入。《英雄》、《无极》、《夜宴》等电影在武打设计上延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武侠片的技巧,主题上有文艺化的思考,但却被批故事单薄无力。
“武侠片已经完成了它艺术化的历史阶段,现在需要的是从真实的社会中汲取养分。重技术、轻人文的现状必须改变,”徐皓峰说。作为《一代宗师》的编剧,他更愿意以此为例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提供参照。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石川也认为,武侠电影是一个酒瓶,关键看装什么酒。“‘张彻时代’的武侠片是依靠江湖情仇等故事情节制胜。脍炙人口的《黄飞鸿》系列、《叶问》系列,把武打动作与国家危亡的大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武侠片无论在武打方面,还是在故事叙述以及特效剪辑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再现辉煌需静待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是不是致力于武侠电影创新就能
近日,由新人导演路阳执导,
张震、王千源、李东学、刘诗诗等主演的武侠电影《绣春刀》受到电影界专业人士和资深影迷的一致好评。不仅姚晨、张欣怡、黄渤、陆川等微博“大V”不约而同地为《绣春刀》点赞,在豆瓣网上,电影自8月7日上映至今,口碑逆袭而上,评分从映前的6.3分上升到7.6分,一跃成为这个暑期档里评分最高的国产影片。
有评论认为,《绣春刀》没有浮夸的剧情、奇幻的打斗,而是返璞归真,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而这或许是沉入低谷的中国武侠电影未来的新方向。
《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七剑》、《夜宴》……曾经中国电影被武侠电影“一统江山”。而近年来,接地气的现代题材后来居上,武侠片则一再遭遇恶评。作为曾经为中国电影赢得世界声誉的特色类型电影,浓缩传统文化之美的武侠电影能否再现辉煌?《绣春刀》的新尝试、新突破又能给中国武侠电影带来哪些启发?
《绣春刀》打破传统武侠片窠臼
武侠电影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它不仅阐释、弘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做最佳的呈现,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
影评界认为,中国的武侠电影萌发于1930年末,在时间的分界点上,基本可划分出几个时期:1938年至1948年是发展期,1949年至1969年为武侠片兴盛期,1970年至1980年是全盛期。早年的武侠片的武艺美学,基本上是脱胎于中国戏曲中的武打形式,而演员如马师曾等也多是出身自传统戏曲界,或是曾拜师学艺。
此后,港台武侠,尤其是香港武侠片为中国武侠片的崛起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此同时,武侠片经过多年的发展,内容上也暴露出教条化、程式化的问题。“看了这么多年,武侠片无非是打打杀杀,都差不多。现阶段,比起飘渺的江湖情义,裹挟着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有真实人物或其他原型可依的动作片就比武侠电影来得有保证,这也就造成了武侠电影的遇冷。”影评人木卫二说。
而《绣春刀》的新意就在于它打破武侠片的固有窠臼。影评人泡椒说:“一,《绣春刀》塑造了三个卑微生存的古代底层公务员形象,揭穿了在官场政治的碾压之下,传统的侠义精神的被侮辱与被损害。二,电影的武打戏一反港式武侠飞来飞去的打法,走写实、凌厉而血腥的路子,让人看后觉得很真实。”
给武侠电影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路阳对武侠片进行的这种“升级改造”,还有一个人也在做,他就是徐皓峰。徐皓峰和路阳都在求新,他们都不满意武侠电影的一些毛病,比如飞来飞去那种虚幻的武功,不接地气,不够写实,人物和背景缺乏时代的指向,立意不容易拔高,价值观有歪曲之处等。
“从电影故事角度讲,以前的武侠电影很简单,就是讲一段复仇的故事,主要靠武打动作的视觉华丽来取胜,这是20年来武打片的主流,”徐皓峰说。
2000年,李安作品《卧虎藏龙》的成功,催发了武侠片的复兴。以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知名导演的武侠片为代表,开启了采用大明星阵容和大投资的“大片”武侠模式,取得了高额的票房收入。《英雄》、《无极》、《夜宴》等电影在武打设计上延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武侠片的技巧,主题上有文艺化的思考,但却被批故事单薄无力。
“武侠片已经完成了它艺术化的历史阶段,现在需要的是从真实的社会中汲取养分。重技术、轻人文的现状必须改变,”徐皓峰说。作为《一代宗师》的编剧,他更愿意以此为例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提供参照。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石川也认为,武侠电影是一个酒瓶,关键看装什么酒。“‘张彻时代’的武侠片是依靠江湖情仇等故事情节制胜。脍炙人口的《黄飞鸿》系列、《叶问》系列,把武打动作与国家危亡的大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武侠片无论在武打方面,还是在故事叙述以及特效剪辑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再现辉煌需静待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是不是致力于武侠电影创新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