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88 4
2014-08-21
                        

来源:向小田博客

2008年之后中国财富秘密分配根本原因的一个解释

“奥地利学派认为,央行不能凭空创造资本。新增加的货币/信用本质上是社会中大多数人买单。而谁先得到新增的信贷就能以原价购买商品,从而收益。最后得到新增货币/信用的人则面对的是上涨的物价,从而受损。”得到新增货币/信用的次序不同,决定了财富不同分配。

新增货币/信用的过程,就如同原先稳定的经济系统突然在某个源头发大水(央行新增货币),大水出来之后,首先浸入一部分社会机体,然后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水(货币)随着无组织的运动逐渐扩散到所有的社会结构单元,达到另一种均衡的状态。那么,最先被水浸入的社会机体,无疑获益最大。什么是这种社会机体呢?直观的考虑,就是金融体系,在中国,就是银行体系。央行扩大资产负债表,最先受益的就是商业银行。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商业银行利润突飞猛进,在社会财富分配中占比那么大的根本原因。

路透专栏作家张涛在《坐在米缸外数米》一文中提到,危机后(2008-2013)与危机前(2003-2007)相比,社会融资总量增速提高了4个百分点,信贷增速提高了5个百分点,广义货币供给(M2)增速大体持平。在M2增速大体持平的情况下,为何信贷的扩张如此迅速?而且是在GDP增速回落4个百分点左右的背景之下?我们可以形象的比喻,由于2008年脉冲式的货币增加(注水),首先被浸润的金融体系处于过饱和的状态(与危机前比较),金融体系和外界(根据水浸润程度的不同)之间的压力差如此之大,以至于社会融资总量和信贷增速(水的扩散/转移)在这种“势能”的影响下增速(水扩散的速度)也超过了危机之前。


这个道理可以解释房价问题。如果在信贷突然增加的情况下,你立即去申请银行贷款买房,就属于较先得到新增货币/信用的阶层。而最后得到新增货币/信用的人(后来买房的人),则不得不为前人买单。这就是财富的秘密分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2ccbc0102v04z.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21 16:35:50
It's a great point of view.I think it is really persuasive and logica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1 21:27:09
这就是传说中的用物理学定律解释经济现象?高大上但又通俗易懂,最先浸润的有机体不仅有银行,还有国企央企吧,到我们手里就是房价飞涨,物价升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1 22:15:46
厉害,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2 06:31:07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