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专业
说到国民经济管理专业,那就给大家讲一下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也许这样对大家更有帮助,也更有针对性。
《国民经济管理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市场与ZF的各自作用及优缺点,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国民经济管理的预测、决策、规划、组织和调控功能等,以及国民经济管理的专项管理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运行及其供求管理,经济增长、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结构、涉外经济、社会收入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首先保证让学生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其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经济体制比较分析
2.经济运行预测与分析
3.经济政策设计与分析
教学对象: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统计专业和财政专业本科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4学时, 讨论和习题课28学时
教学时数:72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 ( 6学时 )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任务、原则与基本特征, 掌握ZF失灵的类型与表现, 市场失灵的表现, ZF的经济职能, ZF失灵的预防与矫正 。
教学重点和难点: ZF失灵与及其预防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
第一节 管理、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管理 ( 1学时 )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内涵一般概括为:一定组织中的某人或某些人,通过执行决策、计划、组织、调控与监督等职能来协调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和他人的活动,使他人与自己一起有效地实现组织活动既定目标的过程。任何管理活动都包含有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
1.管理目标。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目标即组织活动既定的目标,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2.管理主体。管理活动是通过人来进行的,管理主体是组织中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进行专门活动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
3.管理客体。管理的客体或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包括人、财、物以及技术和信息等。
4.管理行为。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上,管理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二、经济管理的作用
从一般管理到经济管理,是将管理普遍规律运用于具体经济领域的过程。简言之,经济管理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是某一组织或系统工程的管理者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该系统内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等行为的总和。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宏观层次的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既具有经济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又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其独有的特殊性,使之不同于微观经济层面的企业管理。这主要有:
1.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是中央和各级地方ZF,而不是任何其他组织、单位和个人。
2.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是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
3.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4.国民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带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综合性,而相对较少直接性和易变性。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ZF经济职能 ( 2学时 )
一、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价格信号的引导和竞争机制的强迫自动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体系。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运行。
二、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一般是指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
2.存在外部效应。
3.低效或无效提供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垄断。
三、ZF干预及其经济职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前述种种“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决定了ZF至少必须具有发下经济职能:
1.发育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信息。
2.处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3.提供公共产品,合理组织非市场经济领域活动。
4.保护竞争,防止垄断。
5.调整收入再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采取必要的调节手段避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震荡。
第三节 ZF失灵及其预防 ( 2学时 )
一、ZF失灵的类型与表现
“ZF失灵”一般是指ZF干预所引起的经济运行效率的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概括起来,这种“ZF失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ZF行为目标决定偏离社会公共利益。
2.ZF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
3.ZF机构膨胀,效率低下。
4.ZF行为派生的外在负效应。
二、ZF失灵的原因分析
三、ZF失灵的预防与矫正
预防和矫正“ZF失灵”,首先应该合理划分ZF的活动范围,并采取适度的干预方式和手段。
其次,通过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ZF对公共产品生产的独家垄断,克服提高ZF工作效率的最大障碍。
再次,在ZF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ZF官员树立利润观念。
最后,加强社会监督与约束。包括社会公众监督与约束、新闻媒介和舆论的监督与约束以及社会组织或团体的监督与约束等。
第四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与任务 ( 1学时 )
一、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
国民经济管理的二重性,从自然属性看,它体现着合理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对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其作用在于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保证国民经济高效、协调和有序运行。 国民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国民经济管理必须体现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意志,维护现存的财产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国民经济管理的总任务可以表述为:在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和具体国情、国力的基础上,合理而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增长,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国家既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
国民经济管理原则,是指国民经济各项管理工作都应遵循的准则。为了更好地履行ZF的经济管理职能,完成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
2.规范管理原则
3.改革创新原则
4.以人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