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本科院校。省属重点大学,华南第一家财经大学,兼有一本二本专业。
今天小冰介绍的广东财经大学“最”好的经管专业是根据国家重点学科以及省重点优势学科给出的。如果坛友们有其他的判断标准,也欢迎回帖分享你认为广东财经大学最好的经管专业~有理有据的推荐小冰会送上论坛币奖励哦
国家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含税收学)
省名牌专业: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财政学
省特色专业: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政学、旅游管理
省级重点扶植学科:国民经济学、财政学、旅游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83年的企业管理系。现有教职员工6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博士27人;学生2410人,其中本科生2358人,研究生52人。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4个本科专业,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市场营销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和《零售学》是广东省精品课程。
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创业精神,具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能够在工业生产、商业流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领域承担专业管理活动,有综合能力和一定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四年制本科,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企业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经济法、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就业方向:各种类型的生产型企业、流通型企业、零售企业等,咨询管理公司,或政府机构,教育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
市场营销学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市场研究、产品与市场开发、销售管理、营销策划、国际市场开拓等工作,具有市场营销管理决策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的德才兼备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规格:四年制本科,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企业管理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分销渠道管理、市场营销调研、消费者行为学、服务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零售学、新产品开发与管理、全球市场营销、广告策划与管理、企业行为模拟、市场营销专业综合实验等。
就业方向:各种类型的生产型企业、流通型企业、零售企业等,咨询管理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事业单位,其他非营利组织,自主创业等。
会计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设立于1983年,是广东财经大学设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现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审计学(注册会计师)四个本科专业。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会计学科为广东财经大学重点学科,具有会计学硕士、会计学专业硕士(MPAcc)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会计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433人,研究生39人。
学院现有教工57人,其中专业教师49人。教师队伍中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在读博士1人;珠江学者1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2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入选“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先后有多名教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台湾等国内外名校访学。近五年来,会计学院教师承担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厅(局)级科研课题30余项;在《会计研究》、《金融研究》、《财政研究》、《统计研究》等权威期刊和其他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600余篇,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1部。
会计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理财等相关知识,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本科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会计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初级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ERP仿真模拟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实习。
学生就业情况:2009年就业率98%,2010年就业率100%,2011年就业率99.2%。
学生就业方向: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与投资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操作、财务管理和审计等工作。
经济贸易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成立的统计学系和1989年成立的经济学系。经济贸易学院成立于2000年,2005年与统计学系合并,更名为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专任教师78人,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人,入选“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教师8人,广东财经大学教学名师3人。
学院设有国际贸易系、国际商务系、经济学系、统计学系4个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广东省级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经济学专业为校特色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建有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贸易》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广东省精品课程,《亚洲经济》、《跨文化沟通》等两门课程与美国北卡大学和东卡大学合作建设实行全员教学。
学院设有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保险硕士6个硕士点,国民经济学是省级重点扶植学科,统计学和西方经济学是校级重点扶植学科,产业经济学团队是学校优秀科研团队。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1项,经费10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9项,各级各类项目120余项,经费800余万元,其中叶祥松、林洪教授分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结项鉴定等级均为优秀,朱信贵副研究员等撰写的“关于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同志的高度评价;获得各种地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11项;出版专著3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7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59篇,共发表学术论文540余篇。学院的学术科研氛围较好。
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运用技术和定量分析手段,熟悉WTO国际贸易规则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背景、专业英语娴熟的外经贸和外语相融合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本科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外经贸函电英语(以上课程为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行业调研、企业见习、品牌竞赛活动如模拟广交会和广交会等)、校外实习(实习基地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国际商务谈判等。
就业情况: 2009年就业率99.67%,2010年就业率99.57%,2011年就业率100%。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外资公司、对外贸易公司、各类金融机构及工商企业从事外贸、外资管理和具体业务工作。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于2000年由信息管理系、计算中心等单位合并而成。全院现有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博士28人、在读博士14人, 12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信息学院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于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65人,研究生5人。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708名。
专业设置: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科研部门从事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工作,并以此解决管理和评价问题,帮助社会经济组织提高现代化管理效率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本科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金融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实践、仿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
学生就业情况:2003、2004、 2006、2007届毕业学生就业率均为100%。2002届为97%、2005、2008届为99%,2009届为99.14%,2010届为100%,2011届为100% 。
学生就业方向:在国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证劵、保险、电信、管理咨询公司、IT行业从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以及管理咨询与服务等工作;在科研院所、教育系统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电子商务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网络贸易、网络营销的理论与知识;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评价的技术;了解进行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电子商务技术、运作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培养规格:本科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网络经济学、网络营销学、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与实践、信息安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电子商务综合实践、实战网络营销、网上创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综合实验、网络营销、ERP。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与贸易、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硕士。
学生就业情况: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2010届,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学生就业方向:国家政府机关从事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工作。物流、证券、广告、银行等各类企、事业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管理和维护。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的前身是1988年建立的投资经济系,设有投资经济专业,1998年增设货币银行学专业。1999年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精神,将投资经济和货币银行学合并为金融学专业,改名为金融学系。2003年更名为金融学院并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广东商学院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获金融硕士、保险硕士授予权。目前,金融学院下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和投资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专业下分设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两个专业方向,投资学专业分设投资学和投资理财两个专业方向。2005年金融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6年《货币银行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国际金融》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金融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是校级教学团队,拟创办金融学(CFA方向)金融创新试验区。
金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广东省“千百十”培养对象4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南粤教书育人先进个人3人,广东省理财规划师专家组成员4人。2005年以来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5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67 篇;出版学术专著26部,规划教材7部;承担各类横向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科研成果奖6项;可支配科研经费共计600多万元。
金融学
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宽厚的经济理论知识、扎实的金融学专业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工作的应用型金融管理人才,以及能在相关部门从事教学工作及研发咨询的金融专业人才。
培养规格:本科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金融学
主要课程:金融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司金融、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保险学原理、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银行会计、金融计量学、金融市场营销、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银行业务、国际结算、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沙盘推演与企业行为模拟、企业见习、ERP仿真综合实习、专业实习、创新与实践、毕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金融学综合实验、ERP软件、金融分析软件。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读研、出国学习。
学生就业情况:近三年总体就业率达到99.8%,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生就业方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咨询机构、财务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高等学校等。
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税务学院前身为财政税务系。1986年7月10日,我校与省财税局签订《关于共同开办税务专业的协议书》,专门为广东税务系统培养专门人才;7月30日,原广东省高教局批复同意;10月14日,财政税务系成立。1988年,改名为税务系。1998年,更名为财政税务系。2004年,更名为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年6月,更为现名。
1.学科建设
财政学学科为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财政学硕士和税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与省财政厅签有共建财政学学科协议,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以及公共财政研究创新平台分别为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与省国地税共建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与财税部门共建广东财经大学财税信息化研究中心,建有政府采购研究中心、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主编《纳税服务研究》杂志。201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1项,其它项目5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计280余万元。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部。“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对象3人。
2.专业建设
始终与行业部门协同专业建设。现拥有财政学、税收学、资产评估及注册税务师等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财政学(含税收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财政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资产评估专业建设得到省资产评估协会及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依托有国家级经济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出版系列实验教材7部,财政学教材入选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3.队伍建设
至2014年4月,拥有教职员工5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讲师13人;拥有博士学位2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财政学教指委委员1人。同时,拥有客座教授和实践导师120余人。财政学课程群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财政学
培养目标:财政学专业主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以财政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基础,突出税收理论与税务实际操作、突出财务会计等业务技能教育;培养具有宏观视野、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扎实、熟悉国家财税法规政策,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本科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财政学、政府预算管理、税收概论、税法(I、II)、税收管理、西方财政学、财政支出管理、政府采购学、国际税收、纳税检查、税收筹划、税收会计、税务代理实务、税收管理信息化、财政信息系统实务、财政学专业综合实验、 财政投融资、地方财政学、港澳台税制、公债经济学、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概论、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国财税史、中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社会调查、行业调查、专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包括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财政学专业设有财政信息系统实务、税收管理信息化、财政学专业综合实验、ERP软件(I、II)、企业行为模拟等实验课程,主要围绕财政管理、税收管理、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流程及相关信息系统开展专业实验教学。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一是学术型继续深造,可继续在国内或出国深造,攻读硕士学位;二是专业能力继续深造,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提高专业能力。
学生就业情况:近几年来,财政学专业毕业分配的就业率均为100%,主要就业行业为财政、税务、海关、金融、公安边检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
学生就业方向:一是在财政、税务、海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二是在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金融等领域从事相关业务和管理工作;三是在教学与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税务专业(包含在财政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税务专业人才的需要,以税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基础,突出税务实务、财务会计和财税信息化的能力,培养具有宏观视野、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扎实、精通国家财税法规政策和企业财务会计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税务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以税务高级应用人才为培养标准,培养精通国家税收法规政策,掌握企业财会知识,熟悉国际税收知识,了解税收征纳实务,能较快适应税务部门及其它国家机关、企业对高级税务人才的需要,能独立从事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财务、税收征纳、税收筹划等相关工作。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税收概论 税法(I、II) 税收管理 国际税收 纳税检查 税收筹划 税收会计 财政学 西方财政学 政府预算管理 税务代理实务 税收管理信息化 财政信息系统实务 税务专业综合实验 税收财务电算化 企业行为模拟 财政投融资 财政支出管理 地方财政学 港澳台税制 公债经济学 国有资产管理 社会保障概论 政府采购学 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中国财税史 财务会计学 财务管理学 金融学 行政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社会调查、行业调查、专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包括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本专业设有税收管理信息化、税收财务电算化、ERP软件、企业行为模拟、税收学专业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主要围绕税收管理、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流程及相关信息系统开展专业实验教学。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一是学术型继续深造,可继续在国内或出国深造,攻读硕士学位;二是专业能力继续深造,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提高专业能力。
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就业率高,近三年均为100%,主要就业行业为税务、海关、金融、公安边检、注册税务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企事业单位。
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方向为税务部门(各级国税局、地税局)、财政部门、税务事务所、金融、会计事务所等政府及企事业单位。
税务专业(注册税务师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税务专业人才的需要,以税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基础,突出税务实务、财务会计和财税信息化,培养具有宏观视野,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扎实,精通国家财税法规政策、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与代理、税收筹划和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以税务高级应用人才为培养标准,培养精通国家税收法规政策,掌握企业财会知识,熟悉国际税收知识,了解税收征纳实务,能较快适应税务部门及财税中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对高级税务人才的需要,能独立从事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财务、税收征纳、税收代理、税收筹划、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税收概论 税法(I、II) 税收管理 国际税收 纳税检查 税收筹划 税收相关法律 税收会计 初、中、高级财务会计学 财务管理学 成本会计 财政学 税务代理实务 税收管理信息化 税务专业综合实验 税收财务电算化 ERP软件 企业行为模拟 港澳台税制 资产评估 审计学 国有资产管理 社会保障概论 政府采购学 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中国财税史 金融学 行政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社会调查、行业调查、专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包括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本专业设有税收管理信息化、税收财务电算化、企业行为模拟、税务专业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主要围绕税收管理、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流程及相关信息系统开展专业实验教学。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一是学术型继续深造,可继续在国内或出国深造,攻读硕士学位;二是专业能力继续深造,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提高专业能力。
学生就业情况:税务专业学生就业率高,近三年均为100%,主要就业行业为税务、海关、金融、公安边检、注册税务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企事业单位。
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方向为税务部门(各级国税局、地税局)、财政部门、税务事务所、金融、会计事务所等政府及企事业单位。
地理与旅游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是在1986成立的烹饪工程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持续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学院开设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五个本科专业。经过多年建设,现在已成为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旅游管理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旅游管理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财经大学特色专业。地理与旅游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9人,拥有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2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我院的旅游管理学科2006年获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5项,获省级以上奖励的3项。此外还承担多项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委托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等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近年到位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多年来,我院为广东及华南地区输送了3000多名旅游管理人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年达到100%。目前在读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是国内旅游院校中本科专业最齐全,规模较大,办学历史较长,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地理与旅游院系。
旅游管理
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突出、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公关协调能力、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旅游管理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培养规格:本科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营销学、服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学;旅游学概论、休闲学概论、旅游调研方法;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政策法规;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策划、旅游业投融资、旅游项目管理;跨国旅游企业、景区点经营管理、酒店或住宿业经营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旅游战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案例;旅游专业英语、旅游英语口语、第二外语(日语、法语等);服务实习、管理实习、行业调研;等等。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依托广东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与特色专业——旅游管理学科与旅游管理专业,将不定期组织优秀学生进行国际性交流活动。
主干学科:管理学、工商管理
就业情况及就业方向:现代旅游业属于新兴朝阳产业,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我校老牌特色专业,师资雄厚;也可复合发展,辅修其他管理类专业,以及修读第二学位;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多年来就业率均为100%,名列广东商学院各专业前列;主要在旅行社、国际品牌酒店、酒店管理公司、大型景区、旅游规划策划公司、旅游及其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涉外、商业、房地产、金融证券等现代服务行业就职;也可进一步就读本校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成功在境外、国外发展。
更多经管院校介绍请戳 经管学习之最 https://bbs.pinggu.org/forum-2451-1.html
本版经管院校相关帖子旨在介绍院校信息和开设专业信息
希望对于未来需要填报高考志愿和确定考研院校目标的坛友有所帮助~
所有院校相关贴只是客观介绍,不掺杂任何主观推荐观点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