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应用领域可分为电动交通化领域和工业储能领域。与电子产品市场不同,这些属于新兴市场,尚未实现产业化。所以其上游的动力电池行业也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市场,2013年正处于投入期和试生产阶段,市场格局尚未确定。
图1: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

日本、韩国等电子产品用锂电池企业利用其原有资源先行投入,扩大产能。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日本锂电池企业和日本知名汽车企业的强强联合。例如,NEC与Nissan合资成立AESC;松下与丰田合资成立PansonicEVEnergy等。这些企业利用有效渠道,迅速掌控着正处于产业化初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图2:2013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格局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巨大潜在市场也吸引着中国企业的进入。2008年,我国仅有10家动力锂电池企业,到2013年底,这个数字翻了10倍,达到了105家。行业产能的急速扩张通常只能为市场带来“量”的规模,而没有“质”的产品。这些动力锂电池企业目前主要生产电动自行车用的动力电池。而能提供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企业只有比亚迪、比克、中航锂电、天津力神、万向等企业,但也仅限于小规模的生产。
图3:2011年全球锂电池消费格局

图4:2013年全球锂电池消费格局

虽然锂电池消费格局的最大板块还是消费类锂电池,但是随着新能源应用的迫切需求,动力锂电池的市场份额也将逐年增加。2011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为2663.58万kWh,其中电子产品市场占比高达80.06%,而动力电池市场只占约20%。到了2013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突破了5150.04万kWh,电子产品市场份额下降到约63%,动力电池市场中交通工具电动化占比增长到22.22%,较2011年涨幅超过100%;工业储能市场占比升至15.01%,较2011年增长了68%。可以看到电子产品用锂电池的需求量市场占比在以每年约8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下降,从这个趋势来看,到2015年,动力锂电池市场占比将超过50%,因此锂电池市场的未来还靠动力锂电池产业拉动。
图5:2008年-201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趋势

201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253.5万辆,同比增长52%。总的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还是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早,又比较重视能源安全和环保减排。相比之下,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为1.36万辆,同比增长56.38%,其中电动乘用车1.15万辆,电动客车为主的其他电动汽车为0.21万辆,增速分别为53.62%和73.4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05万辆,同比增长220%。据赛迪智库预计,今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有望超过5万辆。
图6:2009年-201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2014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政策不断利好,国家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年初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各地调研时提出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取向、规划目标、政策扶持不会改变;2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比亚迪考察电动车研发时表示,新能源汽车要倡导人人使用,政府首先要起到示范作用,面对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我们要向污染宣战。
新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达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城市已扩大到88个。2014年到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构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其余各省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2014年不低于10%,2015年不低于20%,2016年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透露,我国还将在年内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完整配套政策。
2014年7月初出台的新政策显示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除了可以享受购车补贴,还可以免征车辆购臵税,这进一步为消费者减负,使新能源汽车价格更加接近传统燃油汽车,为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此外,在购车限牌摇号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对新能源汽车政策放宽,吸引着购车市场新进消费者。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主要来自自主品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市场份额的37%,其他还有江淮、上汽、北汽、众泰等。此外,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启动了在华销售,位于北京的体验店也带动了国人对电动汽车的热情和认识。
除了特斯拉的modelS车型外,众多知名汽车厂商如宝马、大众、奥迪、奔驰等也将在今明两年推出10款以上的电动汽车车型。
按这些政策信息推测,预计在今明两年或可实现约34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其中若按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30%来看,公务车用新能源汽车年采购量将达到9-12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