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所提供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之所以称“第三方”,是因为这些平台并不涉及资金的所有权,只是提供资金转移的中介服务。互联网浪潮的来临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对网上交易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资金的跨行转移?如何有效防范交易过程中双方出现信用风险?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和增值服务?随着线上与线下支付的融合,第三方支付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而这些新的更高的要求则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第三方支付主要分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三类市场,目前银行卡收单市场趋于饱和,壁垒较高,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官方第三方机构,短期来看不具有快速增长的可能。移动支付中的NFC 支付是基于银行卡收单扩展出的功能,但受制于移动设备、收单设备限制,大幅推广尚需时日。互联网支付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未来新的增长点更可能来自类似余额宝式的新型业务的开拓。移动支付市场增长潜力依然巨大,其中远程支付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实现,通讯网络的改善将持续推动远程支付的发展;近端支付除NFC 支付外还有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支付由于其便利性,一旦放开可能会迅速蚕食线下市场。监管层一直未对其放行可能就是顾及于此,也是为给NFC 的发展留出时间。
任何一种支付方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利益的竞争,表现在操作层面,就是消费者使用哪种支付方式就意味着使用相应的支付系统,也因此必须支付给该系统相应的手续费用。支付系统的竞争在不同的市场表现有所不同。现阶段来看,银行卡收单市场的份额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联,所以支付宝很早就退出了这块市场。互联网支付市场,各支付系统间关系比较复杂。第三方机构有自建的支付系统,中国银联有银联在线支付平台,央行又有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中国银联和央行都希望拉拢第三方机构的加入,而大型第三方机构又不想为银联、央行所束缚,试图自己承担小型清算平台的角色。移动支付市场目前主要被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机构所垄断,但在未来随着近端支付的发展还有较大变数,NFC 支付使用的是中国银联的银行卡收单系统,二维码支付使用的是第三方机构的自建系统,两者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银联与第三方机构的利益之竞争。从更深层面来看,随着行业发展的深入,线上与线下支付、支付领域与其他行业领域都将不断融合,对客户支付信息的大数据应用直接决定了第三方支付能否在未来更大的增值市场有所作为,因此支付方式、支付系统的竞争就显得更加重要。




完整报告下载:http://www.767stock.com/2014/08/29/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