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21 0
2014-09-01
  利•德罗根对自己首次听说以色列互联网安全公司Radware将被收购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当时,德罗根正管理着一只动力股对冲基金,而且一直在观察在美国上市的Radware。他回忆道:“我掌握的所有情况都表明我应该持有这只股票,只是当时我还没有动手。”随后,德罗根关注的一位颇有声望的交易员在Twitter上罗列了一大堆自己对这只股票的看法,而且预计Radware的股价将上涨。这位交易员的结论是,Radware一定是别人的收购目标。德罗根说:“就是这句话让我从观望变为行动。”随后,德罗根开始迅速吸纳Radware的股票。

  收购传闻在一周内传遍了华尔街。分析师都把Radware列为有吸引力的个股。一家以色列报纸还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说,IBM和惠普(Hewlett-Packard)提出以近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Radware,而后者正在考虑此事。美国各家网站和新闻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报道,Radware的股价也因此大涨特涨。德罗根说:“当时这看来是真的。”

  这次收购一直没有付诸实施。但对德罗根来说,这没有关系——尘埃落定时他早已抽身离去,而且获利不菲。他说:“如果你手里的某只股票因为传闻在一天内上涨了40%,那就要把它卖掉。对唾手而得的收获不能要求太多。”

  从这个典型事例中可以看出传闻对市场的影响力。它也表明,在别人收到风声前对恰当的传闻加以利用可能得到怎样的回报。借此类炒作赚钱的机会往往让人很难抗拒,就连职业投资者也是如此,尽管他们,包括《财富》(Fortune)杂志撰写本文时采访的所有证券投资经理,发誓说自己绝不会把传闻这种如此不靠谱的东西作为交易依据。毕竟,他们的工作就是关注所有可能影响股票的东西。而和大多数其他因素相比,并购,甚至是并购传闻,能让股价出现更大的起伏。

  有时候,并购传闻犹如瘟疫一般在市场上到处传播,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它对股价的影响就好像相关公告刚刚发布一样。

  在《财富》杂志以传染为主题的系列文章中,我和同事们将对这个现象进行探究。这个题目既会覆盖典型(而且致命)的“传染性冠状病毒”,也会囊括象征意味更浓的“病毒性症状”,比如股市出现抛售潮,大卖特卖的最畅销书籍,乃至“自拍”的流行。

  并购传闻的传播效果很明显,但对许多市场专家来说,这背后的机制仍然完全是个谜。我们知道,和股票有关的传闻差不多就是交易员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只有一部分传闻引起交易员的广泛关注,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看起来根本没有什么依据的传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远远没有解释清楚。

  股票研究和交易机构Summer Street Research Partners医药科技股分析师马克•兰迪研究了大量并购传闻。他指出:“传闻当然会影响市常有人在市场上投资,有人在市场上投机——老实说,有时候投机的那部分人给投资的人带来了机会。”兰迪还提醒我们:“投资领域甚至有句老话,出现传闻时买入,传闻兑现时卖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