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改日期有无必要
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四部法律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经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
对于教师节修改日期,反对派是这样认为的:
1.教师节改日期有浪费立法资源嫌疑
教育法律修订和修改,是法律本身适应实际发展需要的必须,是法规自身完善的需要,也是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保障的必然要求。比如此次修改中所增加的“校长任职资格要求”、“提高民办校地位”等条款,无疑都是顺应形势、完善机制、提高教育水平的利好之举。然而,关于将教师节由9月10日改到9月28日的拟定意见,却着实让人有些费思量。
之所以拟定将9月28日作为教师节,理由无非两条,一是9月28日是推算出来的孔子诞辰日,用9月28日做教师的节日,可以增加传统文化含义;二是9月10日刚刚开学,教师通常忙碌于开学的各项工作,很难有时间与心情享受节日。
2.教师节改日期:尊师重教比改期更重要
9月10日的教师节,已经沿用了29年,从保持节日稳定性来看,其实没有必要调整。但使用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的确更有意义,也与文化传承、弘扬历史的要求更趋一致。而且9月10日距离开学时间很近,学校和老师还在忙于开学初的各项工作,不便于休息放松、欢度节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调整教师节时间似乎又确有必要。
到底调还是不调?恐怕很难有统一意见。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其实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本来就不在于调不调整日期,更重要的,应该是积极思考如何让教师节体现其内涵,发挥其价值,让教师节名至实归。节日本是个形式,节日如果没有任何思想理念上的引导价值,那么节日也就只剩下了形式意义。
教师节从其设立之初起,就带有明确的尊师重教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这一节日的设立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然而29年过去,这个初衷实现的如何呢?尽管无须否认,教师地位较之“臭老九”年代已经大不一样,但距离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恐怕依然还有很大距离。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再现实一点,教师法所提出的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水平的要求,至今还是个美好的想像。
对于教师节修改日期,赞成派是这样认为的
1.教师节修改日期给教师节注入了文化活力
教师节改为9月28日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其一,能更好地纪念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加州、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教师节都定在9月28日,以示对孔子的纪念。我国是孔子故乡,更应与全球华人同步,举起纪念旗帜。
其二,能丰富教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当初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气氛。没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容易异化、物化、空洞化。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生日,可赋予教师节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
其三,对教师坚守师德底线也有促进作用。个别失德无良教师,极有可能唤醒自身内在的道德与良知,唤醒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担当和身体力行。
此外,与国庆节临近的教师节,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尊师重教氛围。9月10日教师节,既无特定形式和纪念活动,也因刚开学而无暇过节,对教师来说形同虚设,社会影响力也不够,改为9月28日,能与中秋国庆假期有一个衔接,对教师而言能更加方便地休假,且过节气氛更浓;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对社会而言会更加重视。
有人或许会问:改日期能使教师节彻底风清气正吗?能完全挽回师道尊严吗?事实上,寄希望于一个小小的节日纯洁教师队伍,终结失范乱象,未免要求太高,任何事情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何勇海
2.教师节改日期和重内涵并不矛盾
教师节改期,网上热议一片,反对者无非认为,改日期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必要,有这个功夫不如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师德等。笔者认为,教师节改日期和重内涵并不矛盾,不要人为割裂,而且良好的形式还能够促进内容的发展。
首先,改到9月28日已是月底,老师们的开学工作告一段落,且能与中秋国庆假期有一个衔接,能使教师节更符合节日文化功能。其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作为孔子的“原产地”,却将这一宝贵财富摒弃在外,于情于理于将来,都说不过去,更重要的是,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无疑给教师节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虽然孔子思想和论述难免有时代局限和封建糟粕,然而其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地位也是举世公认“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现在看来都不过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当今教学改革的方向,倘若与时俱进,和现代教育事业有效结合,将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长远发展。
那么教师节修改日期有没有必要呢,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