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bsp;&nbsp;&nbsp;&nbsp; 硕士论文答辩总算结束了,我也能静下心来回首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从目标坚定的walk to ccer,到最后拿到了wise的二等奖学金,很多事情不吐不快,把人大经济论坛当成一个树洞,倾诉一下。</p><p>&nbsp;&nbsp;&nbsp; 首先说一下国内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的趋势。总体来说,招生会越来越少。一个原因是实行了教育部的导师招学生要交钱的制度,多招一个以几何级数增加,导师都不愿意多招学生了。另一个原因是各大学都开始模仿国外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也就是以直博和硕博连读为主,博士直接招生为辅。因此招生人数越来越少是必然的趋势。</p><p>&nbsp;&nbsp;&nbsp;&nbsp;个人的观点比较一下国内的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p><p>第一类:不用联系导师(不分导师报考),仿国外博士生教育(一年以后有博士资格考)的地方。</p><p>&nbsp;&nbsp;&nbsp; &nbsp; CCER当然是没话说的地方,从学校的牌子到师资力量再到就业形势再到出国前景,都是国内最有竞争力的地方。但是它慢慢不招博士了,都是硕博连读。2008年只要了四个博士,有一百几十个牛人前去抢旗,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她的试题难度并不是高不可攀,经济学专业课主要是三本书范里安的高微、罗默的高宏,还有就是十八讲,把课后习题都搞定就可以了。英语有听力,其他题目难度一般。数学考试以前很简单,2008年出的比较怪,要基础很扎实,最好是学数学出身的才好,我就是死在数学上面。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的消息,面试很随意但也很严酷,要能入ccer老师的法眼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p><p>&nbsp;&nbsp;&nbsp;&nbsp; 上财和WISE可以作为一类,其实力大体相当。上财西经强,WISE计量肯定是全国最强的。经济学专业课都是搞那三本书就差不多了,但是计量经济学的考试书有点不同,上财是考的格林的书,WISE考的是伍德里奇的书(但也不局限于)。难度相差不大。厦门大学的英语今年超难,卡死了一大批考博的战友。</p><p>&nbsp;&nbsp;&nbsp;&nbsp; 三所学校的英语有六级水平过分数线应该没有问题。</p><p>&nbsp;&nbsp;&nbsp;&nbsp; 这三各地方集中了大量海归,教学方式基本上西化了,培养很严格,研究基本上与国际前沿接轨了。上财和ccer基本学制是四年,WISE是三年(前提是你能读下来)。综合实力ccer强,计量wise最强,当然能跟上财的田国强也非常厉害了。</p><p>第二类:传统的中国式牛校</p><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大、复旦、武大、中山、南开等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招生分导师,最好在报名前和导师联系一下。有的导师会有人事先已经打过招呼了,这样的话其他报考的人考上是个小概率事件,即使初试考第一。但是也非常值得有选择的报考,这些学校的人脉和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也许出来能找个很好的工作。</p><p>第三类:其他高校</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和导师联系更不可能上了,有的教学水平都没达到国外教学的水平,有的还在搞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经济学。读这种高校的一般就是拿学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接着写自己的考经。本科不是学经济的,硕士学了两年经济,经济学基础不是很好,但数学和英语基础还行。考研数学135+,英语六级500+。<br/>&nbsp;&nbsp;&nbsp; 硕士在一个211高校读的,但经济学不是该校的强项。因此考上硕士之后,就盘算着考博士的事情。第一目标就是ccer,第二目标是人大或者wise,第三目标是一个本地211高校。这四个学校都报了名。<br/>&nbsp;&nbsp;&nbsp; 在网上看了ccer的历年试题之后心里有了一些底。ccer的题目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特别是经济学专业课,总体来说没有超过十八讲和罗默书的水平。从07年九月开始慢慢的看完了十八讲,罗默,范里安的高微,在外校听了高级宏微观的课,计量经济学也要好好学,掌握一两个计量软件。12月份考了pets5,当成考博英语的练兵,北大的英语题目和pets5有几个同类型的。数学没有怎么复习,因为看了ccer考的历年试题,觉得不是太难,但这是一个大错误。<br/>&nbsp;&nbsp;&nbsp; 3月15-16号考了两天,英语感觉一般,难度与历年的一样。考完数学出来后,觉得没有戏了,完全没有感觉,有40分的名词解释,几道大题,数学规划、计量经济学、高等代数等等。我只是撑到数学考试结束。最后一门是经济学,宏观两道中文题50分,微观是英文题50分,都是计算题,比较简单,课后习题的难度。<br/>&nbsp;&nbsp; 开始计划下一个学校的考试,先是想去考人大,但是去人大提交报名材料的时候遇到了麻烦,人大招办的主任说二年的毕业生不能报考,必须拿到学位才能报考。<br/>&nbsp;&nbsp; 郁闷啊,到那时候离厦门大学的考试时间只剩下两天了,当即购买了飞机票,20日晚上直接飞厦门。21日报道和体检,22日到23日考试。厦门的英语感觉特别难,阅读和单选(40道)花了大量时间。经济学题目既有计算也有问答,考综合能力。计量的题目比06年的要简单,伍得里奇的书加上一些用矩阵做计量的知识就够了。考完之后感觉非常疲劳,当天晚上就飞回学校了。4月5-6日又考了最后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是考完直接复试。然后就是漫长的等成绩的过程。<br/>&nbsp;&nbsp;&nbsp; 4月十几号的时候成绩出来了,最先的是北大的成绩,数学没有过线,英语50多过线,经济学80多。只有8个人数学过线,全部进入复试,淘汰一半。过两天wise成绩出来了,比预想的要好得多,感觉能进复式,开始看专业英语和听听力。四月底的时候wise面试了,感觉一般。wise的面试包括专业英语的英译中,面试和外国教授的电话面试三部分组成。面试的时候比较随意,但是一定要真诚,不知道的直接说不知道,不要死抗。<br/>&nbsp;&nbsp;&nbsp; 五月10日左右得到wise的消息,说被拟录取了。后来又得到第三目标的消息,也被录取了。感觉松了一口气,决定去厦门大学wise.也算圆了一个博士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3 22:29: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