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46 1
2014-09-04

利润率趋向下降是资本主义必然爆炸的原因!

——我对《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看法(33)

资本主义离开了利润即剩余价值就不能生存,离开了雇佣劳动就不会有利润,离开了市场利润就不能实现!当利润率等于零的时候资本主义就完蛋了!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说由于美国、俄国为英国资本主义提供了原料、提供了市场,所以没有完蛋。今天,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由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采取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从而为世界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提供了原料、提供了广大的市场,所以,至今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爆炸,而且还由源源不断的利润装进世界资产阶级的腰包,生存的津津有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就使得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动乱的根源!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必然要导致世界资本主义的爆炸!其原因如下: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发展的、与人口相比显得惊人巨大的生产力,以及虽然不是与此按同一比例的、比人口增加快得多的资本价值(不仅是它的物质实体)的增加,同这个惊人巨大的生产力为之服务的、与财富的增长相比变得越来越狭小的基础相矛盾,同这个日益膨胀的资本的价值增殖的条件相矛盾。危机就是这样发生的。

假定已经有必要的生产资料,即充足的资本积累,那末,在剩余价值率从而劳动的剥削程度已定时,剩余价值的创造就只会遇到工人人口的限制,在工人人口已定时,就只会遇到劳动剥削程度的限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剩余价值体现为剩余产品或体现为所生产的商品中由无酬劳动物化成的相应部分。决不应当忘记,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或积累,也是这种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因此,决不能把这种生产描写成它本来不是的那个东西,就是说,不能把它描写成以享受或者以替资本家生产享受品为直接目的的生产。如果这样,就完全看不到这种生产在其整个内在本质上表现出来的特有性质。

  这个剩余价值的取得,形成直接的生产过程,而这个生产过程,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限制,再没有别的限制。一旦可以榨出的剩余劳动量物化在商品中,剩余价值就生产出来了。但是,这样生产出剩余价值,只是结束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第一个行为,即直接的生产过程。资本已经吸收了一定量无酬劳动。随着表现为利润率下降的过程的发展,这样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的总量会惊人地膨胀起来。现在开始了过程的第二个行为。总商品量,即总产品,无论是补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部分,还是代表剩余价值的部分,都必须卖掉。如果卖不掉,或者只卖掉一部分,或者卖掉时价格低于生产价格,那末,工人固然被剥削了,但是对资本家来说,这种剥削没有原样实现,这时,榨取的剩余价值就完全不能实现,或者只是部分地实现,甚至资本也会部分或全部地损失掉。直接剥削的条件和实现这种剥削的条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开的,而且在概念上也是分开的。前者只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后者受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但是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个消费力还受到追求积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扩大剩余价值生产规模的欲望的限制。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它是由生产方法本身的不断革命,由不断和这种革命联系在一起的现有资本的贬值,由普遍的竞争斗争以及仅仅为了保存自身和避免灭亡而改进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的必要性决定的。以致市场的联系和调节这种联系的条件,越来越采取一种不以生产者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的形式,越来越无法控制。这个内部矛盾力图用扩大生产的外部范围的办法求得解决。但是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在这个充满矛盾的基础上,资本过剩和日益增加的人口过剩结合在一起是完全不矛盾的;因为在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量虽然会增加,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和实现这个剩余价值的条件之间的矛盾,正好因此而日益增长。这个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第一,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发生了冲突。利润率的下降同时利润量的增加,与此并进的是现有资本的贬值。这种贬值阻碍利润率的下降,刺激资本价值的加速积累。生产力发展,同时资本构成越来越高,可变部分同不变部分相比越来越

相对减少。这些不同的影响,时而主要是在空间上并行地发生作用,时而主要是在时间上相继发生作用。各种互相对抗的要求之间的冲突周期性地在危机中表现出来。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是使已经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的恢复的暴力的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总量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这些制,但是它用来克服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这些限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在它面前。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

总的说来,矛盾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而不管价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如何,也不管资本主义生产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如何;而另一方面,它的目的是保存现有资本价值和最大限度地增殖资本价值(也就是使这个价值越来越迅速地增加)。它的独特性质是把现有的资本价值用作最大可能地增殖这个价值的手段。它用来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包含着:降低利润率,使现有资本贬值,靠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来发展劳动生产力。

  现有资本的周期贬值,这个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阻碍利润率下降并通过新资本的形成来加速资本价值的积累的手段,会扰乱资本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借以进行的现有关系,从而引起生产过程的突然停滞和危机。

  与生产力发展并进的、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的相对减少,刺激工人人口的增加,同时又不断地创造出人为的过剩人口。资本的积累,从价值方面看,由于利润率下降而延缓下来,但更加速了使用价值的积累,而使用价值的积累又使积累在价值方面加速进行。

  资本主义生产总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这些限制,但是它用来克服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这些限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在它面前。

  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相反:生产资料只是不断扩大生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的手段。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困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这些限制不断与资本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须使用的并旨在无限制地增加生产,为生产而生产,无条件地发展劳动社会生产力的生产方法相矛盾。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因此,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那末,它同时也是它的这个历史任务和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经常的矛盾。

第二,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所谓资本过剩,实质上总是指那种利润率的下降不会由利润量的增加得到补偿的资本过剩,或者是指那种自己不能独立行动而以信用方式交给广大产业部门的指挥人去支配的资本的过剩。资本的过剩是由引起相对人口中的同一些情况引起的,因而总是相对过剩人口的补充现象。虽然二者处在对立的两极上,一方面是失业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失业的工人人口。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仅仅是资本积累的过剩。只要资本同工人人口相比已经增加到如此程度,以致不能延长这些人口所提供的绝对劳动时间,也不能增加相对剩余劳动时间,就是说,只要增加以后的资本同增加以前的资本相比,只生产一样多甚至更少的剩余价值量,那就会发生资本的绝对生产过剩。一部分资本全部或部分地闲置下来,另一部分资本由于受到失业或半失业的压迫以较低的利润率来增殖。究竟是哪部分会这样闲置下来,这取决于竞争斗争。对整个阶级来说,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个资本家要分担多少,要分担到什么程度。这就取决于力量的大小和狡猾的程度了。在任何情况下平衡都是由于一个或大或小的资本被闲置下来,甚至被毁灭而得到恢复。这会部分的影响到资本的物质实体,就是说,部分生产资料即部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将不执行资本的职能,不起资本的作用,已经开始生产的部分企业将会停工。现有的部分金银闲置下来,不再执行资本的职能。市场上的一部分商品,只有通过它的价格的极大下降,即通过资本贬值,才能完成它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同时另一些要素也会起作用,生产的停滞会使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停

滞下来,由此使就业的部分处于这样一种境地:他们只好让工资下降,甚至下降到平均水平以下。另一方面,价格下降和竞争斗争,也会刺激每个资本家采用新的机器、新的改良的劳动方法,新的结合,来使他们的总产品的个别价值下降到它的一般价值以下,从而把工人游离出来。总之就是造成人为的过剩人口,已经发生的生产停滞为生产在资本的界限内以后的扩大准备好了条件。这样,周期将重新通过,由于职能停滞而贬值的一部分资本将重新获得它存在的价值。而且在生产条件扩大、市场扩大以及生产力提高的情况下,同样的恶性循环将再次发生。资本的生产过剩,仅仅是指可以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即可以用来按一定剥削程度剥削劳动的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如果资本输往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

在国外能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但是这种资本对就业工人人口和整个国家来说,都是绝对的过剩资本。生活资料和现有人口相比不是生产的太多了,正好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够体面地象人一样的生活,生活资料还是生产的太少了。对于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的就业来说,生产资料生产的也不是太多了。但是要使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一定的利润率剥削工人的手段起作用,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就周期地生产的太多了。

正如我们在研究一般利润率的平均化时已经指出的那样,竞争实际上表现为资本家阶级的兄弟情谊,使他们按照各自的投资比例,共同分配共同的赃物。但是,一旦问题不再是分配利润,而是分配损失,每一个人就力图尽量缩小自己的损失量,而把它推给别人。行为金融学应当研究这一点。对整个阶级来说,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个资本家要分担多少,要分担到什么程度,这就取决于力量的大小和狡猾的程度了,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也就变为敌对的兄弟之间的斗争了。这时,每个资本家的利益和资本家阶级的利益之间的对立就显示出来了,正如以前这两种利益的一致性通过竞争在实际上得到实现一样。

  这种冲突怎样再得到解决,同资本主义生产的健康的运动相适应的关系又怎样再建立起来呢?解决的方法已经包含在这里所说的要加以解决的那个冲突的表现本身中。这个方法就是:把在价值上与全部追加资本△C或其一部分相等的资本闲置下来,甚至使它部分地毁灭。虽然,正如我们在说明这种冲突时已经指出的一样,这种损失决不是均衡地分配给各个特殊资本,而是这种损失的分配决定于竞争斗争:在竞争斗争中,损失将按照特殊的优势或既得的地位,极不平均地、以极不相同的形式进行分配,结果,一个资本闲置下来,另一个资本被毁灭,第三个资本只受到相对的损失,或者只是暂时地贬值,等等。

遭受主要的并且最严重的破坏的,是具有价值属性的资本,即资本价值。资本价值中仅仅表现为未来参与剩余价值即利润分配的凭证的那部分,实际上就是不同形式的对生产的债券,当它预计的收入减少时,将会立即贬值。现有的一部分金银闲置下来,不再执行资本的职能。市场上的一部分商品,只有通过它的价格的极大的下降,即通过它所代表的资本的贬值,才能完成它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同样,固定资本的要素也会或多或少地贬值。此外,一定的、预定的价格关系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所以,由于价格的普遍下降,再生产过程就陷入停滞和混乱。这种混乱和停滞,会削弱货币的那种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并以这些预定的价格关系为基础的支付手段职能,会在许多地方破坏一定期限内的支付债务的锁链,而在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由此崩溃时,会更加严重起来,由此引起强烈的严重危机,突然的强制贬值,以及再生产过程的实际的停滞和混乱,从而引起再生产的实际的缩小。

资本的生产过剩,仅仅是指可以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即可以用来按一定剥削程度剥削劳动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过剩;而这个剥削程度下降到一定点以下,就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混乱和停滞、危机、资本的破坏。资本的这种生产过剩伴随有相当可观的相对人口过剩,这并不矛盾。使劳动生产力提高、商品产量增加、市场扩大、资本在量和价值方面加速积累和利润率降低的同一些情况,也会产生并且不断地产生相对的过剩人口,即过剩的工人人口,这些人口不能为过剩的资本所使用,因为他们只能按照很低的劳动剥削程度来使用,或者至少是因为他们按照一定的剥削程度所提供的利润率已经很低。

  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只是相对的生产方式,它的限制不是绝对的,然而对这种生产方式来说,在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则是绝对的。否则,人民群众缺乏的那些商品,怎么会没有需求呢;为了在国内能支付工人平均程度的必要生活资料,必须到国外、到远方市场去寻找这种需求,这种事情又怎么可能发生呢?因为只是在这种独特的、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剩余产品才具有这样一种形式:剩余产品的所有者只有在这种产品对他来说再转化为资本的时候,才能让这种产品由消费去支配。最后,如果说资本家只需要在他们之间互相交换和消费商品,那末,这就忘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性质,忘记了这里的问题是资本的增殖,而不是资本的消费。总之,所有否认显而易见的生产过剩现象的意见(它们并不能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归结为: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不是一般生产的限制,因而也不是这种独特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限制。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正好在于它的这种趋势:使生产力绝对发展,而这种发展和资本在其中运动、并且只能在其中运动的特有的生产条件不断发生冲突。

  生活资料和现有的人口相比不是生产得太多了。正好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够体面地、象人一样地生活,生活资料还是生产得太少了。

  对于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的就业来说,生产资料生产得不是太多了。正好相反。首先是在人口中生产出了一个过大的部分,他们实际上不会劳动,他们由于自己的条件可以靠剥削别人的劳动来生活,或者靠这样一种劳动来生活,这种劳动只有在可鄙的生产方式下才能称为劳动。其次,要使全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在生产效率最大的情况下劳动,就是说,要使他们的绝对劳动时间能够由于劳动时间内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数量和效率而得到缩短,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还很不够。

  但是,要使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按一定的利润率剥削工人的手段起作用,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就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要使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能够在资本主义生产所决定的分配条件和消费关系下实现并再转化为新的资本,就是说,要使这个过程能够进行下去,不致于不断地发生爆炸,商品就生产得太多了。

总而言之,无限制的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生产过剩,生产过剩产生危机,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这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规律!

劳动者2014年9月4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6-4 17:14:11
21世纪资本论: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作者提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当前在美国,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财富。现有制度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他认为,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也就是说未来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拼爹时代”。该书用大量历史数据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极大的疑问。一本近700页的严肃学术著作,自3月份上市以来,短短一个月就卖出八万本,连续数周雄踞亚马逊排行榜名。被媒体称为是向马克思《资本论》致敬的一部重要著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