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jy 发表于 2014-9-4 14:12 
配第《赋税论》第四章中提出:
“假定让100个人在10年中生产谷物,又让同样数目的人在同一时期内开采银; ...
我们就拿配第的这段话来说:
简简单单的"我认为"这三个字,已经将配第深深出卖,这段话显然不是事实陈述,仅仅出于配第的想象.
关于采矿,我们就说采铜矿的事情.由于矿石品位不同,世界各地铜矿开采成本大相径庭.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智利的埃斯孔迪达,原矿石含铜量达3%,而国内最大的铜矿江西德兴铜矿的原矿石,含铜量仅0.5%,这意味着获得相同数量的铜,人家开采1吨,我们就要开采6吨,选矿等等环节的成本也是成倍上升.
此外,还有许多铜矿,埋藏于地低深处,要打矿井才能挖出来,那开采成本就更高.
那么,谁来决定哪些矿应该开采,哪些矿不应该开采呢?
答案是:价格
1998年,铜价跌至1360美元,北美的高地谷矿关闭(高地谷矿生产一吨铜的现金成本为1900美元),矿场主说:这个价格表明市场不需要它,那么我干嘛还要生产呢?
20世纪末,很多商品价格都跌到底部,部分原因,是物流方面的改进,使得企业库存大大缩减,从而使商品的总供应出现过剩,就铜行业自身来说,光纤的出现,使得原先在通信方面的用量得到替代.
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新的增长,在商品的牛市当中,我们都会听到一个词,叫"中国因素"
今年,澳洲4个锌矿(年产量50万吨)宣布开采枯竭,将于明年关闭,于是价格一路上升,但是伴随着价格上升,原先亏损的锌矿又值得开采了,上个月,甘肃白银的银矿已经复工生产.
当一种商品出现短缺,价格就会上升,或者激励人们更多的生产,或者去寻找替代品.或者使人们更节省的消费.
原油价格上升到60美元以上时,就有人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或用玉米做生物酒精,或者寻找其他替代能源,
当原油价格上升到80美元以上,在美国,日本车销量就会有显著提高,因为省油。
曼昆说的好,如果说市场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那么价格就是这只手中的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