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32 5
2014-09-04
  我当初是在没有任何契机的情况下回国。2006年,我在美国能源部参加一个会议时读到一份联合国环境污染报告: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这份报告深深触动了我的神经。我想我是做这个的,如果再不回去做,那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
  当时国家还没有开始实施“千人计划”,我到上海大学报到时连自己的薪水是多少都不知道,待遇也从来没有谈过,只是怀着一个比较朴素的想法。我觉得国家未来要发展,肯定需要我这样的人。
  缺脚的桌子和椅子,一张老式的沙发上还布满了厚厚的灰尘,这是2008年大年初十我到上海大学报到时,在办公室里看到的所有家当。办公室特别的脏,我向旁边的老师借了一块抹布,就着冰冷的自来水,简单打扫了一下才勉强能坐下来,我就是这样开始我在中国的工作。我记得我当时上身穿着羽绒服,下身裹了三条裤子,但仍然觉得刻苦铭心的冷。的确,刚回来时感觉落差非常大,也有很多的不适应。
  我现在有了一个跨学校、跨专业的团队,开始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一些有原创性的事情。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做到了“认识与不认识的,世界各国的同行对我们慕名而来”,全世界都在看我们的网页,我们从无到有,我们做的事情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学生的培养。我的学生团队都是由二、三、四流大学毕业的学生组成,并以工农家子弟为主。但他们在研究所学习一两年后,都能够在国际一流的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这让我觉得很欣慰。
  2008年在北戴河休假的时候,中央接见了我们,对我们提出了三点要求。他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三气:志气、勇气,还要保持锐气。我回国这几年感触特别深刻。
  第一个是要有志气。做事情,如果都要看条件,可能就做不成事。国内的条件再过个二十、三十年也不一定赶得上国外,但有句老话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自己要有一个志向,我要做的事情,我愿意为之奋斗,为之付出,我愿意为之朝思暮想,愿意为它不睡觉不吃饭,这就是志气。
  第二个是勇气。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一些需要打破现状的东西,看你有没有勇气面对这个挑战了。的确,很多事情你做了会有很多风险,这个风险你敢不敢承担,愿不愿意承担。很多人对我说,你费那么大的劲儿干嘛,你钱又不少,你干嘛整那么多的事情,这个也是我经常听到的。
  我在美国留学时注意到一句话,美国独立宣言中谈到责任。我们通常认为的责任是,父母老师领导让你干的事情,你必须把它完成。但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认为的责任是:那些有能力完成并看到这些事情的人,就有责任把它完成。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责任,你的责任是天赋的!而不是说领导给了你多少好处,发了多少奖金,与那个没有任何关系。我们60后这一代人接受了很深刻的传统教育,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经常听到同龄人说,回国的选择是我们这一代人注定的宿命。当初出国与现在回国的目的,都是希望自己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一些事,那么一切能够有利于尽快实现这个目标的事情,我们都有责任去全力以赴地做好!
  是否有勇气,其实并不需要如同电影桥段中英雄人物的情节,它往往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看到不对的事情,如果没有人去更正,这个事情不会自然变好,如果你去做的话,你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攻击,但同样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如当我看到有人在学校食堂里面抽烟,我都会制止,到现在我还会干这种事情。开始别人会觉得我很奇怪,但是我仍坚持去做。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周边的人都有眼睛,有心,他们会感受到你在做事还是装着在做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我想在这点上我能够坚持下来,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没有勇气,很多事情你看到了,想到了,不去实施,那进步就没有了。
  第三要保持锐气。做好一件事情要持之以恒,短时间做一件两件,可能不是很难,要长期做,而且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前提下,你还要持之以恒下去,这可能是最难的一点。我在国外过得挺好的,房子不止一套,车子不止一辆,但回国后就完全从头开始,事情还得一点点去做去改善。
  回国后我在上海大学任职并创办了纳微能源研究所,且以“践行敢为”作为研究所的所训。刚开始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做实验的条件,不仅连续几年没有文章可以发表,而且如何让学生开展科研、顺利毕业都成了一个大问题。我的专业研究需要非常贵重的微米纳米加工设备,头两年我没钱建实验室,就只好让学生去看看国外的论文,让他们写个文献综述。由于没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当时写的中文文章还被专家退稿,现在实在是不好意思说起来。没有足够的资金建实验室,学生只能借用别人的实验室做研究,别人不让用,学生都急哭了,自己作为老师那种滋味可想而知。好了,走过一步再走一步,现在文章专利产品都出来了,国际国内有影响力了,学生也培养出来了,能得到这样一个结果,我真的很高兴。
  现在遇到的困难,不是生活条件的艰苦,有些事情就像是掉到一种胶着的状态,你想推个东西,总推不动,你使劲再推,还是推不动,但你推不推呢?这时候就有问题了,你放弃了就放弃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继续推,如同一个把胶拔起来的过程,开始是非常缓慢的,进展也是非常缓慢的,突然哗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我想在这个上面能否坚持下来,是一个比较考验人的过程。我能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能影响的是我自己,我周边的人。我当然也有不开心,也有不舒服的时候,但我还是尽量给大家传递正的能量。
  我们做科研的,没白天没黑夜,一星期工作至少七八十个小时,如果你的确不是喜欢做这个事情,就会很难。当初回来是希望改变国内的生态环境,如今雾霾锁国,我觉得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尽快让自己的技术得到推广使用。
  我现在正在做的是纳米催化低温燃烧。2007年,我在世界上首创性地提出了全固态室温纳米催化燃烧发电的概念。利用这种方法,可在室温下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避免了传统高温燃烧80%以上的热能损失,并且从原理上不会产生污染。这将改变能源供给方式,也为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用火的历史息息相关。现在雾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燃烧石油、煤炭等所产生的污染,如果改变烧火(高温燃烧)的方式,就可以从原理上解决这样的污染。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有了问题再去解决,而是从原理上根本性地避免。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这就是我的梦想,我的中国梦。从目前的科研进展来看,这个梦想是非常有可能实现的。
  我也在思考,我们这些人回来到底是为什么?我非常有幸参加了两次欧美同学会一百周年的纪念大会,一次是2013年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100周年庆祝大会,还有一次是12月1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100周年庆祝大会,可以看到党和ZF对留学人员高度重视并抱有很高的期望。我的感触很深,特别是感受到一百年前的归国人员,能够远见卓识地建立这样一个组织,真正是为国为民,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定是通过极少数的有识之士引导的,而我们这些现代海归能在历史上留下什么足迹,后人会怎么看我们,我自己也没有一个太好的答案。我所知道的事情是尽量把我眼前的事情做好,能做多少做多少,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至于结果是什么样的,历史自有公论。
  作者系胡志宇,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纳微能源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4 15:49:24
说的真好,以前一直想要过一种安逸无为的生活,现在渐渐明白这是一个强者的世界。有很多人说能者多劳是一种吃亏,可是有眼见又有行动,才能真正屹立在这个世界上,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4 16:32:49
漫溯银辉 发表于 2014-9-4 15:49
说的真好,以前一直想要过一种安逸无为的生活,现在渐渐明白这是一个强者的世界。有很多人说能者多劳是一种 ...
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4 16:56: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4 17:26:05
graylens 发表于 2014-9-4 16:56
哦 哦
耶 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4 17:26:37
国内的科研,多是在实验室中吧。工程科技是以应用为目的,产业化、商业化是衡量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