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360 0
2014-09-05
KK考证了大量前人的进化论成果,提出包括蜂群思维在内的不少理论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惊喜。阅读本书的过程就像一条中间高两头地的震荡波,越往后衰减越为明显。
  
  原因就在于KK在进化成因上与达尔文及道金斯的分歧。前者认为促进进化的主因在于生命本体,外在环境为辅;后者则坚定得持相反意见。后半段KK更是花费了大量笔墨来论述,整合了生物工程学的人工生命将成为未来整个宇宙的新希望。
  
  两派观点的分歧就在于,KK以主人公态度站在世界主宰的立场展望后世,达尔文则将自身超脱出人类这一角色,试图去客观的寻找进化的未解之谜。双方的观点都有动人之处,同样的也都有没有答案的死穴。KK的积极态度是可取的,并且给出了道金斯在《盲眼钟表匠》里没有涉及的关于人类未来的答辩。
  
  正如本书提出的观点,世界的演变是分布式并行的。可惜从下半部开始,作者就跳不出人类创世的怪圈,不自觉得以人类生存为终极目标。即便人造生命与人类演化契合得再怎么完美,却依然难以摆脱线性思维的束缚。
  
  我想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智人不过存活了区区数万年,怎敢放出主宰世界的厥词?一块石头与一根木头或许在轻蔑地交谈:“人类懂得什么?”只不过我们听不懂罢了。

《失控》第一章即开篇明义: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正是本书的主题。KK指出,人造物与自然生命之间有两种趋势正在发生:
  1. 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
  2. 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从第二章至第二十三章,均在阐述这一个主题。在全书最后一章即二十四章,KK总结了造物九律:
   分布式状态
   自下而上的控制
   培养递增收益
   模块化生长
   边缘最大化
   礼待错误
   不求目标最优;但求目标众多
   谋求持久的不均衡
   变自生变
  
  光了解这些结论意义不大,意义在于KK是如何用二十多章共五十万字的篇幅阐述他是如何得出的这些结论的过程。
  
  其实本书宣传语有一点点误导读者,因为《失控》并不仅仅是一本互联网著作,它涵盖范围极广,可以从多种角度解读。比如它既解释和指明了社会组织、经济体应该如何组织、运转,又是一本“新生物学”(包括如我们所知的生物学+人造物)著作。当然,网络是这本书最关心的话题,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及超生命体(生命体以及具有类似生命体特质的人造物,KK称之为超生命体)以及超生命体进化和超生命体间的联系都是网络。
  
  KK在2010年出版的《技术想要什么》中,也明确提出他一个观点:“技术是一种生命体”。KK说:“我认为,技术是生命体的第七种存在。人类目前已定义的生命形态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而技术应是之后的新一种生命形态。”
  
  未来,“天造物”与“人造物”将联系得更加紧密,现在已经发生的很多现象已经能看出端倪:美瞳除了有矫正视力的功效,还能改变眼球颜色(从外人看来),它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们使用,但它还只是人体附属物,需每天更换。未来是否会生产出这样的美瞳:它能完美地与眼球适应,不需更换——或很久才需要更换一次,比如三年、五年?答案是肯定的,时间问题而已。到那时候,美瞳已经是身体的一部分。那人类还是纯粹的“自然人”吗?或者换个已经发生的例子:心脏起搏器。使用心脏起搏器的人,他还是“自然人”吗?
  
  可是,这重要吗?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已经在发生,未来也将更快速地出现,我们所需要关心的是,我们是否能顺势而为?我们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了吗?
  
  人类对机器的依赖,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这样的担忧:当机器足够智能之后,它们是否会取代人类?KK的答案是:“这些机器人是我们的孩子。由于机器人具有繁殖能力,我们需要更强大的责任心。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培养我们的机器人孩子成为好公民。要逐渐为他们灌输价值观,以便在我们放开手时,他们能够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这是KK的核心观点——其实这不是KK的观点,KK只是阐述了他观察到的自然法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