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王铮
1 从门捷列夫说起
说起门捷列夫,上过中学的都知道,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在门捷列夫生活的19世纪,人们还不知道原子的构造。门捷列夫这个年轻的俄国人,用纸牌把已知的化学元素标出来,按原子量大小排序。排呀排,1869年2月底,他可能也叫起来:“我发现了。”他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元素周期率。为什么还有周期率,这是20世纪才说清楚的,但是从现象出发,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分布的某种对称性。在某些位置,对称性被破坏了,缺了元素。于是门捷列夫按照对称性预测了新元素。1876年,五位院士联名提议选举门捷列夫为科学院通讯院士,因为这时门捷列夫五年前预测的镓的性质已得到完全的证实。然而门捷列夫的好运已经到头了,一直到死,俄国科学院没有让他当院士。因为他说不清为什么元素为什么会有周期性。主流的科学家们对门捷列夫玩扑克牌的方式至少是不服气的。门捷列夫理论是一种表象理论而不是机理模型。牛顿取得的成果太辉煌了,科学家们或者是主流科学家们爱上了从小就被训练了具有解难题能力的牛顿方法。门捷列夫被草根化了。然而,牛顿方法后来让步了,门捷列夫的就事论事表象方法,不仅在于化学领域而且影响了后来的科学研究。今天,人们在研究夸克时,就事论事,利用某种对称性发现系夸克。为什么表象的数学规则能预测科学现象呢?人们只能说:“上帝是个数学家。”爱因斯坦不信这个“邪”,所以他不停地通过思想试验来挑战表象理论。这个挑战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这种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形成的是所谓表象理论,我认为表象理论是在动力学机理得不到说明是的成功方法。表象理论一般都能找到某种数学表达。例如量子力学作为表象理论应用了矩阵理论,当年海森堡是不知道有矩阵这个东西的,它是从就事论事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认识的,为什么左乘与右乘意义不同,不知道,反正不同。在夸克研究中,李群理论被引入了。它对于我们这些非数学家来说显得更远了。可是用数学描述的表象理论却哪么神奇。我不知道翁文波当年是不是从科学哲学悟到了这一点。反正用牛顿动力学模式预报不了地震,他采用了在我看来发现序列前阶段的表象模式。说表象模式是机理-动力学的前阶段是因为在牛顿前就有了表象的开普勒定律。翁文波提出了一个地震预报的表象理论,多元可公度方法。有关报道说,翁文波对1982-1992年的国内地震预测了60次,实际发生了52次。翁文波1980年当了院士,据说当时就有人异议,翁文波就是“野路子”。地球物理学家已经习惯了牛顿开始的科学模板:列方程,解难题。这个方程的基本格局是牛顿、麦克斯韦给定的,后来者主要是解难题。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被训练了解难题。至于利用对称性分析,利用表象模式,除了核心物理学家,一般有物理思想的都把它看成不入流。翁文波比门捷列夫幸运,他当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至少翁文波在中国物探方面有贡献,他的堂兄是翁文灏,是许多人的老师。
这次龙小霞、延军平使用的就是翁文波表象理论的多元可公度方法。我是延军平的一个朋友,他做事很执着,也写过一本题为《灾害地理学》的书,送给我。按我的看法,延军平的方法是不入主流的。曾经在一次会议上他被北京的主流地理学家们群起攻之,只有我和四川大学的艾南山教授为他说话。我们是非主流地理学单位的。可是我万万没有“算”到(不是预测,预测讲不确定性,只有算命才能准确)我没有算到一个叫龙小霞的女生选了他的课,作为模型应用,延军平指导她写了篇文章,这篇文章预测“2008年在川滇地区会发生大于等于6.7级以上的地震。”为什么选择6.7级,“不科学”!一个不需要作者负责的网站文章作家们后来这样质问。这些事后诸葛亮不知道中国把6.7及作为了一个标准。我当年没有看到过延军平的文章,看到了我也不相信。“他妈的,延军平你一个学自然地理的,龙小霞你一个研究生比我高明?你懂非均匀介质的麦克斯韦方程如何用边界元方法求解吗?你知道JGR B今年的热点是什么吗?”因此龙小霞、延军平只能作为草根科学家,草根,当然就不到继续研究的课题。所以龙小霞毕业去当个中学老师,延军平去搞点“旅游规划”补贴补贴。你在发表的论文上标注了**课题资助,不是地震课题,在某个不需要负责的网站上有人发表文章说:查一查,你是不是挪用公款作私人爱好研究。事实上,如果龙小霞,延军平预测错了,他们就永远没有人理会,龙小霞连草根也作不了。不幸的是,他们预测对了,这就使得某些人着急了,恼羞成怒了。这时国家不得不思考各种学术流派的权利,不得不设法让草根与主流的并存。对吗?
龙小霞-延军平论文也使我重新清醒,科学发现的序列可能是这样的,统计规律-表象模式-机理动力学。这就是从第谷到开普勒再到牛顿的发展路线。牛顿的模式是完美的,它的完美性使得我们陶醉。真正的科学家往往是“好色之徒”,这个“色”不是现实的男色或者女色,是科学的完美性,最深奥的物理学不是被称为“色动力学吗?”?哈哈,好色之徒们!可是地震科学还没有达到那个完美的层次,还很幼稚。记得有一位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说过:两千年前我们已经猜到了原子的结构,可是探明原子结构经过了两千年。今天我们已经猜到了地球的结果,可能探明它也需要两千年。在探明原子结构的前奏期,门捷列夫利用了对称性。今天翁文波-延军平-龙小霞也用对称性预报了地震。学术界有什么理由不承认他们呢?我承认,按照“好色之徒”的理想,我们希望从牛顿方程-麦克斯韦方程,解方程预报出地震来,可是目前的观察技术水平。目前的理论水平好不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学理论物理学,利用对称性,承认表象模式。有个航天大学的副教授爱上了中央电视台一个我们老王家的大美女,他写了许多诗歌。有首诗里一个老牛提醒他,你是就一个穷教师,怎么心比天高呢?地震预报就该接受老牛的意见。
有的人质疑,龙小霞不就是一个中学老师吗,她能研究正确?我想当年如果有人质疑爱因斯坦不就是一个专利局低级雇员吗?你怎么回答?有人批评,龙小霞-延军平文章刚刚4页。发现3K辐射的文章有几页?150多个词!可是他们拿了诺贝尔奖。从地震学看,翁文波-延军平-龙小霞方法是非主流的,可是在核心物理学领域,对称性分析是主流,不是有人写了一本《可怕的对称》吗?承认非主流单位,承认牛顿模式的不足,是地震学进步的动力。我们老王家那个姑娘也是有缺点的。我爸爸总结了历史经验说的:王家的姑娘脾气倔。我爸爸是不懂基因的,他用的准科学方法:经验总结。
2 想起敬爱的周总理
1965年邢台地震后,周恩来(一般提到这个词应该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除了那些民族虚无主义者)提出“群专结合搞地震预报”,周的思想很明确,群众是第一位的,专家第二位。既然地震局说:“地震不可预报”,周是“大儒”,他学不来李四光骂人:“预报不了地震要地震局干什么?”周恩来总理应用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让群众参加,让小人物说话。周恩来的政策成功了,1974年预报了辽宁海城地震(辽宁海城这个名字怎么怎么熟,哦,就是网上骂四川灾民的那个丫头的老家,当年四川人民可没有少帮助海城),1976年事实上预报准了唐山地震。如果当时的政策不是“东震西震不能冲淡批邓”,唐山地震预报就发布了,因为计划7月30日研究发布问题,可是老天等不及了,28日就震了。1976年后,地震活动周期过去了,后来我们又变得只信洋人了。大约1997年那个影响因子很大的中国人在上面发表了文章就奠定成为院士的基础的nature发表文章《地震是不可以预报的》,中国的主流松了口气,不可预报,马放南山吧,作什么预报,写SCI去!群专结合没有了,专群结合也没有。所以出现动物异常,给出了一个政府领导人高兴的解释“是因为我们生态环境变好了”。这样的科学家你让他不主流都不行。
在汶川地震后,网上爆出的预报,不仅有草根的延军平、龙小霞,而且还有本来是地震局研究人员的耿庆国。关于耿庆国预报的汶川地震的消息网上大部分删除了,可是许多博客上还有。抄录一段:
2008年4月26日和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上,(耿庆国)以委员会的名义,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后来,根据强磁暴组合,他明确提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5月8日(前后10天以内)。可是他的意见没有被重视。我想,耿庆国这个人没有解方程,而是用“旱震关系”,一种被熟悉牛顿模式的学者轻视的统计方法。我说过统计发现是比表象模式更浅层次的。耿庆国的意见没有受到重视。耿被草根化了。无独有偶,美国田纳西孟菲斯大学地震研究和信息中心的Micheal Ellis等在著名期刊《构造》上写到:“地壳撞击的能量在(中国)北川聚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 现在两位据说参与了当时研究的中国学者说他们没有预报,而是说聚集的能量可能在未来几年或者几百年释放出来(高,实在是高!可以成为主流了)。可是把耿庆国的结论、龙小霞的结论和Micheal Ellis的结论联系起来不就构成一个完成的发现链了吗?统计发现、表象模式发现、动力学机理解说。为什么会出这个问题呢?我不能说国家地震局失职,而是问为什么这些意见都被草根化了。我们的管理出了问题。我昨天在一个会议上说:是学派绑架了政府。温珂和刘筱都补充说:是和获利官员一起绑架的。两位美女副教授,我没有记错吧。
地震预报,群专结合没有了,百家争鸣没有了。真正的科学家被草根化了。不仅是地震预报,管理也有问题。这次地震,茂县、理县联系不上,要靠伞兵去侦查。我想,为什么不用无线电发报机呢?是不是过时了。中国许多地方作了应急方案。我不知道应急方案是谁作的,大约写了许多废话,设计购买了许多美国造的CPU,韩国造的存储器,中国的消费刺激了美国、韩国的增长,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就没有想到把“落后的”无线电发报列入应急方案。是不是作方案的人不是第一线科学家?
温家宝总理曾经问,为什么现在不能出大师。我曾经写到。总理,是因为有一个树叶挡住你的眼睛,你看不到大师。这个树叶就是学术界的“官本位”。周恩来的时代,学术界基本上没有官本位,所以可以搞起群专结合,现在我们奉行了两个东西,第一是官本位,你没有官位,你的意见上不去。什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不就是一个群众组织嘛,哪来上报渠道?第二是“唯SCI”,大家忙着写SCI,谁去注意联系这三个研究成果。龙小霞、延军平发表文章的《灾害学》不是中文CSCD,更别说SCI,研究生发表文章都不能毕业。许多人说温总理象周总理。我想到这里,我太高兴了。因为温总理也会象周总理注意防止科学家草根化,会根据新科学条件提出新的“群专结合”的。
马上有人问,如果群专结合,人人预报地震怎么办?这是一个减灾管理问题。怎么办?山人初有妙计,正在研究呀。山人妙计的核心是预报分等级,龙小霞的预报出来,检查房屋是否安全,再训练学生地震来了怎么跑,不要象北川中学同学回忆说的:当时吓傻了,等着老师去拉。耿庆国预报来了,把楼前的水泥地换成水塘等,对不安全住房加固,安排北川的青年表彰大会在广场上开而不要安排在礼堂。这就叫减灾。不是消灾,消灾是算命先生干的。科学预报不是算命,只能减灾。关于减灾,其实龙小霞、延军平是有建议的:
……
(3 )健全紧急救援 系统建设 ,以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 依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急系统指挥建设, 明确紧急救援队伍,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避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
(4)广泛宣传动员,普及防震抗震知识川滇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以往主要集中于农村,而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经济滞后等原因又导致农村民居普遍抗震性能差, 因此, 应该加强防震抗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把防震抗震知识宣传普及到乡 ( 镇) 、村及 农户,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抗震能力。
( 5 )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 川滇地区断裂多,地域广,地震灾害频发。在如此广大的区域内,确定地震规律及确切的发生地点仍然有许多科学问题。地震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尤其应采用切实措施不断完善和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
这个对策不会引起担心预报了的社会恐慌,也不要多少钱的。那种说发了预报会引起社会恐慌影响安定和奥运的人,就是绑架政府!
我们公众,要正确认识预报,就像天气预报,有一定不确定性。预报不是算命。这样地震局预报压力就会减少,国家预报压力也会减少。赵作权先生考察,美国地质调查局天天预报地震,就像天气预报,增加大家防灾救灾意识。
这次汶川地震,许多人骂地震局。我想关键不是地震局出问题,而是我们的科学文化出了问题。要不,为什么那些反伪科学的“主流科学家”骂龙小霞干什么?实际上由于利益侵蚀,主流科学家已经不科学了。怎样搞好科学管治,这是这次的教训。冷民副教授、刘筱副教授都对我谈了科学管治、减灾管治的问题。这次地震后,中央开了专家咨询会,据我所知,这个专家委员会,是缺乏减灾管理学家的。那个预报了北川地震的孟菲斯大学地震信息中心,是属于孟菲斯大学地质地理系的,我是访问过的。我离开时,主任拉着我手说,希望我的数学基础好的研究生到他们那里去学习。他们重视管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