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注册以来,在论坛上一直潜水,谦虚学习,受益颇多。在大家都关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有一点想法,写出来共大家讨论,欢迎批评。
——————————————————————————————
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带走无数生命,造成巨大损失,劫后余生的人们还面临着生存和继续发展的考验。全国乃至全球的人都在关注灾区人民,高官巨贾、走卒贩夫乃至乞丐,无不竭尽所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短短几天之内的捐款就达到200多亿之巨,实乃奇迹,彰显我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有关部门初步估算,地震导致四川工业企业损失超过670亿元,逾1.4万家企业受灾,而私人财产所遭受的损失预计将远远大于企业损失。多数机构和经济界人士对地震的经济损失评估在1500亿元-2000亿元之间,最悲观的估计损失达5000多亿,多数估计在1900亿左右。
一方面,1000万受灾群众的生活要保障,还有3万多人受伤住院,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震很多属于免责损失,企业难以获得保险赔偿。这200多亿捐款加上中央财政拨付的700亿元,根本不足以满足灾后重建资金需求。除了捐款和财政支持,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当然还有很多,特殊时期,就需要特殊办法。这里提出几点建议,共大家讨论。
1、贷款:向国内政策性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申请低息或免息贷款,期限长,利率低,可以很好的用于灾后重建。这个时候去申请,他们总不好拒绝吧。
2、地方政府债券:我国目前只许发行中央政府国债,不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次是个机会,让四川省政府出面,以地方税收做担保,尝试发行灾后重建债券,在全国人民捐款热情高涨时刻,能够还钱的债券还不抢着买啊,1000千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3、股票:各地已经有很多的开发公司、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公司上市了,所以由四川省政府和国有大企业发起,组建灾后重建公司,上市融资,技术上不会有什么难题吧,关键是制度上如何突破,这也是给我们资本市场创新的一个机会。搞一个大的灾后重建公司,由大股东、机构和散户一起筹资1000亿元,也不是难事,何必让无耻的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等企业把钱圈走呢?
我这里提出的方案有几个好处:
1、对灾后重建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救灾就是无偿援助的模式,让灾区人民重建过程中精打细算,用好每一份钱,甚至体现出对援助的回报。
2、现在市场化主导的住房政策改革已经达到了天怒人怨的结果,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很不健康。万科在经受全国人民的谴责之后,说拿一亿元用于灾后重建,哪里是慈善,只不过是冲着灾后重建的巨大利益去的。有了灾后重建公司,可以有政府主导基础设施、住房的建设,对我国当前住房政策改革也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3、资本市场的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4 11:22:1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