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思考之二:分裂型人格?还是只是分裂型的文笔?
让我们回到腾讯的文章中,思考一下“立场”对作品究竟能有多大的影响。
其实当我看了那三段红字时,我很吃惊于他的表达能力和智慧,再回头看前面的蓝字。
如果有人说这是两篇完全对立的文章合起来的,我绝不会怀疑。
两种观点完全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只要他能分开说。
其实他确实想分开说,想想他在这三段红字开头的那个小短语:“在我看来”!!!
我感觉。这不是作者思想分裂或者习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他本人站在了一个他自己抉择不了的位置上。
所以他必须说在我看来如何如何,而不是文章要写出如何如何!!
虽然他明白支持范老师观点是荒谬的,但是它还不能不做,所以他就做了我们看到的这篇文章。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所处的立场和位置:
“读者很难不被此蛊惑。”
“网络暴力、哄客精神之发达,由此可窥一斑。”
“一个不断召唤英雄献身的社会并不够健康。”
(号召英雄献身的并不是社会,而是政府。社会现实已经很少能召唤英雄了,像要有很多证人才能救人。
按作者理论,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很健康了。)
“常态社会却是以范老师这种自私、而且敢于承认自己自私的人类为基石,制度建构亦然。”
(典型的西方社会应当是所谓“常态社会”了吧,我不认为他们的宗教伦理和主流社会意识是这样的。)
“正视范老师的存在,并学会理解他的行为,是我们迈向法律至上的公民社会的一道坎。”
(我们可以不去管它,也没必要把他拔高到这个程度吧,何况我们理解的是他逃跑的“行为”,
不是他张嘴就把别人当作伪君子的“行为”。)
还有很多前后自相矛盾的细节,不能仅仅用技巧不足来解释,最典型的一段:
中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负有监护责任,是否应该在灾难来临之时维护他们的生命;未尽到责任该当如何;这是一个严肃的教师伦理问题。撇开“范配不配当老师”不谈,我想追问的是,范老师的做法是否打破了人之为人的生存底线?
没有。相反,范老师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之行动,来表达、捍卫人类的生存底线。看看被曲解的他的原话:“……”你至多只能说,这是吴思拆解历史式的斤斤计较、精明、冷漠,但你不能否定他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正如你不能否定,历史就是用血与冰写成的。
这两段分析似乎很茫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绕来绕去,范老师的行动成了捍卫人类的行动了。
最搞笑的是最后一句:历史就是用血与冰写成的。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肯定是断章取义了。
没有任何史学家会说出这样的话,
就算是美国人写的朝鲜战史和德国人的斯大林格勒战史也不会这样说的。
[em01][em01]
不可否认,历史里面,有血和冰,
但更多的,是英雄和奋斗,是宗教和献身,是道德。
因为只有这样的历史,才有人能活下来,并把它写出来。
只用冰与血写出的历史,如果能写出的话,也只是一部悲惨、野蛮、杀戮并最终走向毁灭的历史。
所以,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想找出原文。
最后发现,这句名言,完全出自作者自己之手。
[em01][em01][em01]
最后,我们应该尊敬这位作者,他和我不一样,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他是靠这个吃饭的。
但对比一下逻辑清晰的三段和整体混乱的全篇,我要说,他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态度。
总结:你不能改变自己的位置,但可以调整自己的态度,而且首先你要确认,这是你自己的态度。
因为,你绝不只是别人的工具。

[em12][em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7 13:55:4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