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4104 10
2008-05-26

经过了两个受折磨的星期,本来可以干点自己的事情了。

因为最初的震惊和痛苦已经过去,

而还不到清算制度问题和个人问题的时候,

(现在需要有些人工作,维持运行和秩序,通俗的说,现在他们还有点儿用)

所以这段时间,没有可以批评和思考的空间,因为任何行为都是正确的:

政府在用力处理最关键的问题,防止次生灾害和疫病;

不同媒体报道喜欢那部分的猛料(赞扬和批评都是正确的、必须的);

灾民们尽力自救,或者开始为亲人们上访和游行;

各级官员或者心惊胆战、戴罪立功,或者死硬到底、一概否认;

其他地方的网民们除了继续捐款,想方设法帮助灾区,

在就是站在各自阵营相互攻击对方的关于地震、外媒和奥运的帖子。

就在这时,新的意识形态的讨论及时的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填充了我们的思考空档。

对于范老师的言行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不用我多介绍。

不知道的可以看cloundsky的帖子“地震来了, 不管母亲与学生,老师先跑”(不代表本人观点)。https://bbs.pinggu.org/thread-319987-1-1.html

我忽然发现,它真的很值得分析,因为分析清楚了这些争论,也就思考清楚了其他一些争论中的概念。

二楼是引用的一段腾讯网的帖子,三楼我自己的分析。

欢迎评论和批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6 22:16: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5-26 20:47:00

泛道德主义也是一场灾难

http://view.QQ.com  2008年05月26日08:38   新快报  羽戈  评论6604条

汶川大地震爆发之际,一位范姓老师正在给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中学生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他开始以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就猛烈震动起来,范老师第一个冲出教室,到达足球场。事后他写了一篇纪实文章,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剖析、辩白和反思。此文在天涯等论坛引起了激烈争议,没曾想还有幸受到媒体的关注,遂成为地震善后阶段的一大“丑闻”。

“丑闻”必须加上引号,因为一些网站出于吸引读者眼球之考虑,剥离了范老师原话的具体语境而擅改标题,将其定性为无情无义的反面典型。读者很难不被此蛊惑。所以我们看到,数万条评论,几乎发自同一个义正词严的喉咙,范老师成为了冷血、自私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网络暴力、哄客精神之发达,由此可窥一斑。

范老师错了吗?此事恐怕很难用世俗的对错和善恶观来衡量。当地震发生,丢弃学生而独自逃跑,听起来总有些刺耳,可仔细想想,这正是人性幽暗的正常表现——谁能否认自己的人性缺乏幽暗的一面?
 

为掩护、救助学生而牺牲的老师诚可谓英雄烈士,值得世人顶礼膜拜,但这样的人,万里难挑一。应该视他们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丰碑,而不是衡量普罗大众之言行的标尺。不要苛求每个人都去做英雄,更不必拿英雄的高度作为批判利器。一个不断召唤英雄献身的社会并不够健康。常态社会却是以范老师这种自私、而且敢于承认自己自私的人类为基石,制度建构亦然。正视范老师的存在,并学会理解他的行为,是我们迈向法律至上的公民社会的一道坎。
 

批评者多半认为,范老师独自逃命,喊都不喊学生一声,实在不配为人师表。后来范老师坦言,他确实应该呼喊学生与自己一起跑。中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负有监护责任,是否应该在灾难来临之时维护他们的生命;未尽到责任该当如何;这是一个严肃的教师伦理问题。撇开“范配不配当老师”不谈,我想追问的是,范老师的做法是否打破了人之为人的生存底线?

没有。相反,范老师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之行动,来表达、捍卫人类的生存底线。看看被曲解的他的原话:“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你至多只能说,这是吴思拆解历史式的斤斤计较、精明、冷漠,但你不能否定他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正如你不能否定,历史就是用血与冰写成的。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人(不是教师),范老师的错误不在于他弃学生而逃跑,而在于事后他所写下的那篇文章,以那样一种语气:貌似有当年鲁迅剖解自我灵魂的直白和真诚,实质上却暗含着居高临下的精神姿态,用自己的伤口,自己的阴暗,来映照观者(看客)的虚伪不堪。

范老师说,一看到道德高调他就反感,但他的做法,依然可以归属于道德批判,因为无道德亦是一种道德,彻底抛弃道德只可能激起人类更大的反感。对普通读者而言,范老师这种自虐式的写作,只有一个目的,即找抽。

最终,范老师与他的大多数批评者一样,都步入了一个极端。范老师妄想做一面折射光明的镜子,而不惜对自己的肉身进行凌迟,但他的精神手术并不成功;同时,他低估了所置身的语境,所以说,充其量,他只是一面黑暗里的镜子,他的极端化的反道德之战,最大的代价就是打碎自己。他可能没听过这句名言:“自由主义致力于自由,但它需要美德。”

在另一面,那些陷入泛道德主义虚妄激情的网络暴民表现得一如既往糟糕透顶。抓住对方一个德行上的缺憾,就进行道德围歼。他们从来不敢直视自己软弱的内心,从不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站在地震区的讲台上方,自己会怎么办。想必多数人在扪心之余,只有勇气回答,比起那位范老师,可能会多向台下的学生们喊一声“快跑”,便第一个飞奔出教室。而这一声“快跑”,就价值千钧,就能评定一个教师的职业伦理,就能决断出一个人的生与死?对勘之下,泛道德主义对我们而言,何尝也不是一场灾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6 21:57: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26 20:47:00

一点儿说明:红色为我赞同或者“基本赞同”的内容蓝色为反对,

黑色为事实说明或者理性同意但“感情厌恶”的内容。

分析一:什么叫泛道德?

简单来说就是:以道德为本位,确定所有的是是非非。

我认为,这样的思考方式在一个封闭而自洽的小系统中,一个较低的道德的标准下,不但是可能的,

而且还是必须的或者最优的。

但是,道德的标准在我国历史上,从未形成一个准确的框架,因此也没有可以到达的标准可以依赖。

因此,纯粹的泛道德主义是反人性的,因为它以一种大多数人达不到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人束缚人,

实际上已造成了对人性的扼杀。(这句忘了是谁说过的了。)

分析二:网友的态度是泛道德的吗?

我认为不是,至少不全是。

当然,我没有能力统计所有发言,但至少在人大论坛上,大部分网友并没有出现“纯发泄”的留言。

他们在思考,

这些言论背后隐藏的目的和表达的意图,

他们也在容忍,

别人的愤慨和冷静。

我不想否认,也无法否认,我在感情上的立场,

但是这和我能否思考毫无关系。

我相信,大量的网友正从单纯的上网发泄,开始向参与社会共同愿景和严谨思维靠拢。

在这里我要反问一句——您怎么知道,您看过统计过网友到底在反对哪些东西吗?

您就敢说出这样的结论:“在另一面,那些陷入泛道德主义虚妄激情的网络暴民表现得一如既往糟糕透顶。

......对勘之下,泛道德主义对我们而言,何尝也不是一场灾难?”  

分析三:作者是在“泛道德化”网友?

应该承认,这位作者的文采和眼光超出了一般网友的水平,拿他中间的这三段分析来讲,确实有水平: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人(不是教师),范老师的错误不在于他弃学生而逃跑,而在于事后他所写下的那篇文章,以那样一种语气:貌似有当年鲁迅剖解自我灵魂的直白和真诚,实质上却暗含着居高临下的精神姿态,用自己的伤口,自己的阴暗,来映照观者(看客)的虚伪不堪。

范老师说,一看到道德高调他就反感,但他的做法,依然可以归属于道德批判,因为无道德亦是一种道德,彻底抛弃道德只可能激起人类更大的反感。对普通读者而言,范老师这种自虐式的写作,只有一个目的,即找抽。

最终,范老师与他的大多数批评者一样,都步入了一个极端。范老师妄想做一面折射光明的镜子,而不惜对自己的肉身进行凌迟,但他的精神手术并不成功;同时,他低估了所置身的语境,所以说,充其量,他只是一面黑暗里的镜子,他的极端化的反道德之战,最大的代价就是打碎自己。他可能没听过这句名言:“自由主义致力于自由,但它需要美德。”

说的好!很透彻!!

但是请允许我对您这篇好文做一次类似绕口令的改写。因为您的文章表现出的思维方式,

正好和它批判的东西如此类似: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人(不是一个拥有公共话语权的作者),您的错误不在于您对范老师问题的独到见解,而在于您所写下的这篇文章,以那样一种语气:貌似有当年鲁迅剖解自我灵魂的直白和真诚,实质上却暗含着居高临下的精神姿态,(试图)用自己深刻的观点,来映照观者(网友)的不堪一提的智力和偏激疯狂的行为。

为了表示尊重这三段表现出的智慧,我就不继续改写了。

只是通俗的总结成一句话:我们有您想象的那么傻吗?

为什么一定要把对特定的“非道德者”的批评列为“泛道德”,而您的批评却是理性的呢?

分析四:为什么要“泛道德化”网友?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7 9:22: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26 22:45:00

扩展思考之一:范老师、逼捐、王石、“张书记”批判的共同点和区别。(顺便一提千惠)

忘了是什么时候,网上开始列捐赠排行榜,然后逼捐开始了,姚明、刘翔、马云、麦当劳、韩国,无一幸免。

王石的“10元说”就在这最不合时宜的时候奇怪的跳出来了,自然成为了批判的焦点。

再过几天,张书记因为自己的几个字的不慎,成为了自由主义者的攻击重点。

然后是范老师的主动献身。

大家似乎有点儿感觉啦?

其实这些都是处理方法上的不妥造成的,而非他们行为本身的问题,

而这些批判都可以归入所谓“泛道德”的行为方式。

区别只是,你站在哪一边。

通过下面表格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他们行为没问题,方式不合理。

  王石范老师 张书记 千惠 
 阵营 社会精英有思考能力的老师 政府代表 没脑子的小孩儿 
 行为 发展自己保护自己 的生命和面子保护自己的生命 自己想玩儿 
 表达方式 10元论 除了女儿谁也不管论 “我是张书记”精彩视频自拍 
 批评者 草根网友几乎全部网友  自由主义者和部分网友 全部
 力挺者精英团队  反“泛道德”者 部分网友、反“新文字狱”者 无
 现在干嘛呢考察中 写作中或潜水中 救灾中 被保护中 

我认为千惠和其他人看上去如此不同,就是因为她的行为和处理方法合二为一了,而且戏剧化和疯狂。

所以她没有自己的“阵营”,疯狂的人不会戏剧化,反之亦然。

总结:主席教导我们,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所以没有中立的人,只有不同阵营的人;不要相信所谓“普世价值”或者“中立观点”,

不过就是支持的人是多还是少的问题。就像纯策略只是混合策略的特殊值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7 12:59: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27 10:21:00

扩展思考之二:分裂型人格?还是只是分裂型的文笔?

让我们回到腾讯的文章中,思考一下“立场”对作品究竟能有多大的影响。

其实当我看了那三段红字时,我很吃惊于他的表达能力和智慧,再回头看前面的蓝字。

如果有人说这是两篇完全对立的文章合起来的,我绝不会怀疑。

两种观点完全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只要他能分开说。

其实他确实想分开说,想想他在这三段红字开头的那个小短语:“在我看来”!!!

我感觉。这不是作者思想分裂或者习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他本人站在了一个他自己抉择不了的位置上。

所以他必须说在我看来如何如何,而不是文章要写出如何如何!!

虽然他明白支持范老师观点是荒谬的,但是它还不能不做,所以他就做了我们看到的这篇文章。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所处的立场和位置:

“读者很难不被此蛊惑。”

“网络暴力、哄客精神之发达,由此可窥一斑。”

“一个不断召唤英雄献身的社会不够健康。”

(号召英雄献身的并不是社会,而是政府。社会现实已经很少能召唤英雄了,像要有很多证人才能救人。

按作者理论,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很健康了。)

“常态社会却是以范老师这种自私、而且敢于承认自己自私的人类为基石,制度建构亦然。”

(典型的西方社会应当是所谓“常态社会”了吧,我不认为他们的宗教伦理和主流社会意识是这样的。)

“正视范老师的存在,并学会理解他的行为,是我们迈向法律至上的公民社会的一道坎。”

(我们可以不去管它,也没必要把他拔高到这个程度吧,何况我们理解的是他逃跑的“行为”,

不是他张嘴就把别人当作伪君子的“行为”。)

还有很多前后自相矛盾的细节,不能仅仅用技巧不足来解释,最典型的一段:

中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负有监护责任,是否应该在灾难来临之时维护他们的生命;未尽到责任该当如何;这是一个严肃的教师伦理问题撇开“范配不配当老师”不谈,我想追问的是,范老师的做法是否打破了人之为人的生存底线?

没有。相反,范老师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之行动,来表达、捍卫人类的生存底线。看看被曲解的他的原话:“……”你至多只能说,这是吴思拆解历史式的斤斤计较、精明、冷漠,但你不能否定他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正如你不能否定,历史就是用血与冰写成的。
 

这两段分析似乎很茫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绕来绕去,范老师的行动成了捍卫人类的行动了。

最搞笑的是最后一句:历史就是用血与冰写成的。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肯定是断章取义了。

没有任何史学家会说出这样的话,

就算是美国人写的朝鲜战史和德国人的斯大林格勒战史也不会这样说的。[em01][em01]

不可否认,历史里面,有血和冰,

但更多的,是英雄和奋斗,是宗教和献身,是道德。

因为只有这样的历史,才有人能活下来,并把它写出来。

只用冰与血写出的历史,如果能写出的话,也只是一部悲惨、野蛮、杀戮并最终走向毁灭的历史。

所以,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想找出原文。

最后发现,这句名言,完全出自作者自己之手。

[em01][em01][em01]

最后,我们应该尊敬这位作者,他和我不一样,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他是靠这个吃饭的。

但对比一下逻辑清晰的三段和整体混乱的全篇,我要说,他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态度。

总结:你不能改变自己的位置,但可以调整自己的态度,而且首先你要确认,这是你自己的态度。

因为,你绝不只是别人的工具。

[em12][em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7 13:55:4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27 11:13:00

扩展思考之三:可以不考虑老师的身份吗?

扩展思考之四:从逼捐看,网友的独立思考能力真的成熟了吗?

写这个好费劲啊!希望大家没事儿顶顶,别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