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达一种相对的平衡观念
在《断章》中,有很多的对比词。例如:桥上—楼上、明月—你、窗子—梦。这几个对比词都互相联系,起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感。这是一种相对的,相互平衡的观念。“你”“我”都形象的互换在了对方的梦与窗口之中。本诗的意义不仅仅着眼于“你”与“别人”的关系,也表述出了当“你”在做什么时,可能“别人”正在做“你”做的事情。
这是从辨证法的角度确立诗的意义,是诗的哲学意义。
二、表现对人生的虚无怅然
本诗的精巧之处不仅仅在于诗的表面措辞,在本诗之中,蕴藏了一个极其精巧的构思。卞之琳先生在本诗中精心设计了一出“看”与“被看”的好戏。从这种关系着眼,本诗的意义表现出世上人们都在相互的“看”与“被看”。而这种简单的“相看”关系,却包含了极其深邃的哲理,
论文发表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虚无怅然。“看”不仅仅可以表达出一个短暂的视觉动作,也能将他无限延长。“看”不仅仅只是用眼睛看,更可以用心灵来看。在“看”与“被看”的关系中,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眼中的风景,区别只是风景的好坏之分而已。从看的角度入手,可以让我们对本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断章》表现的是对人生的一种怅然之情,这也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是第一种意义的引申。
三、赞扬一位女子的惊人之美
其实在《断章》中藏着一位“美人”,虽然整首诗根本没有一个“美”字,但是却让读者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美人”的“美感”。在诗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怎样才能让原本打算“看风景的人”,弃置风景于不顾,转眼回头看“你”呢?在后续中,作者又再一次提及“美人”的“美感”。“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将“美人”与“明月”做了对比。(选自【
中国期刊库】,更多精彩论文等你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