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分析师今年在中国炙手可热。
中国国有银行几十年来几乎垄断了贷款业务,但市场已经向新来者开放,他们需要专家来评估充满不确定性业务的风险。
为应对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ZF当时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现在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企业面临压力,大规模债务违约的担忧高企。不清楚这一风险的规模,因为很多融资来自监管不那么充分的影子银行体系。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位列全球第三。
“人们对风险的看法和态度真的在变,”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吴进表示。
吴进指出,受关注的违约事件让信用风险处在风口浪尖,现在对分析师的需求很大。
银行的风险部门和信用评级机构将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分析师,但面临很多公司挖墙脚的挑战。
猎头和行业人士称,信用风险分析师、信贷审批员和运营人员的招聘量增加了高达40%。
金融行业的放开让银行面临更多竞争对手,包括P2P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等。
国有银行薪资体系僵化,面临的挖墙脚风险尤其大。中国五大行之一的内部消息人士称,该行上海信贷审批部门在过去两年里有20-30%的员工离职。
“这里的薪水太低了,很多人跳槽到了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这名消息人士说道。
猎头公司Robert Walters的一名经理Laura Yu表示,跳槽后工资平均涨幅在20-30%,低职位的分析师能获得50%的薪水涨幅,高级职位的薪水涨幅要小一些。
下半年跳槽的往往较少,因为分析师期望拿到年终奖,年终奖发放的时间通常在1月或2月。
猎头公司Lloyd Morgan副总监Erick Zhou表示,企业今年为了招人,愿意补偿年终奖的损失,往往是三到五个月的薪水。
P2P贷款等新兴领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做得非常好,他们从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获得持续注资,”Erick Zhou说道。
“因此他们在招聘来自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有经验信用分析师时非常积极。”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