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010 6
2008-05-28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之 二室一厅一仓
  
  在农业经济时代,地主家总是有余粮,所以地主有一个特征就他们家有大大的仓库。里面好象啥都有,当然,最多的就是粮食。每次农民起义,开仓分粮,总是小时候小人书里面的经典画面。有多大的仓库,里面藏有多少粮食,某种程度上,还是财富的象征。
  时钟飞快的旋转到二十一世纪初,正在城市化中国,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按理说,城市里的新新人口,可能会保留原来家里有仓库的习惯,房地产开发商,更应该针对消费者推出二室一厅一仓之类的产品。但是,你翻看晨报,日报,晚报中各种各样的房产广告,有一室一厅,二室一厅,二室二厅,……就是没有二室一厅一仓的产品介绍。
  这是因为城市经济里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拥有大的市场,大的货架。只要你有钱,生活必需品,是最容易满足的,有些超市还24小时营业,什么时候你都可以去“开仓购粮”。
  自家的仓库,早已经转化为公共的货架。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手里有“通用货物”,简称通货,就可以到货架上去换取你需要的物品。
  所以,自家再也不需要仓库了。二室一厅一仓,这样的房产广告,永远也不会出现在商品充裕,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
  只有很特殊的情况,人们才会去购买物品屯在家中,形成小仓库情况。这个时候,不是经济上出现问题,就是社会上有事情发生。比如,2003年非典的时候,因为心理的恐惧,很多人就把自家变成了一个小仓库。另外,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几次抢购风潮,也是典型的案例。
  二室一厅一仓的虚构案例思维发散一下,我们不修建仓库存储粮食了,因为我们有了通货。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修建一个另外的仓库存储金钱呢?
  还真有这样的案例,上世纪80年代老有这样的报道:某某某不放心,把自己的钱储藏在菜地里面,结果坏了,烂了……
  这样的故事,如果今天发生,也还会是新闻。因为,我们生产出来的商品,把它们送到市场上去交易,到货架上去流通,然后换回我们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已经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规则。同样的道理,我们通过交易得到的通货,也就是钱,市场上也有了公共的仓库,这些仓库的名字叫金融机构,其中我们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银行了。我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面,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用就可以。不需要把你这辈子要花的钱都带在身上,这和我们不用把这一年要吃的粮食都买回来存储是一样的道理。
  市场这个大仓库,让商品充分流通,可以使得全社会物品配置的优化,并且效率更高。因为家里的仓库,变成了公共的大仓库,管理大仓库这个人,一定会想办法让仓库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才符合他的最大利益。
  同样的,金融业这个特殊的仓库,也会想办法把我们给他们的货币效益最大化,利用率达到最高。这样,达到全社会的货币配置的优化,效率更高。
  
  现代家庭中,唯一有仓库效应的是女人的衣橱。其中有80%的衣服基本不会再穿,资源利用率很低。谁能想到一个办法让他们货架化,一定可以发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5-28 11:56:00

果然比较水

[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28 12:17:00

很有想法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3 09:54:00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好多闲置的日常生活用品,建议大家共同思考一下,如何来让这些闲置的生活用品效用最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5 23:18:00
市场的失灵需要制度的互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7 08:56:00
学会经济学思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