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整理报道,由于4月以来的“微刺激”效果逐步消减,8月中国经济数据较上月进一步回落。虽然此前高层表态称货币政策不会“大开闸”,“稳健”和“定向”仍是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恰当选择。但在实现增速目标的压力下,如果未来数月基本面仍无明显改善,今年实现7.5%增速目标基本无望,目前多家投行已开始下调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期。因此,ZF是否会出台托底式宽松,甚至是更大范围的刺激政策,引发各大投行和专家的激辩。
宽松派: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Louis Kuijs表示,预计未来几周中国ZF将宣布刺激举措,预计将提升基础设施投资,放松房地产政策,并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将中国2014年GDP预期由增长7.6%调降至增长7.2%。
瑞银:预计中国央行将在未来1-2个季度降息。将中国2014年CPI同比增幅从2.4%下调至2.2%,2015年从2.6%下调至2.2%;将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预期从7.3%下调至7.1%,2014全年增速从7.3%下调至7.2%。
巴克莱银行表示,定向宽松政策将无法维持二季度所见到的经济动力,预计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将有两次降息。
麦格理银行表示,预计更多刺激措施将会出台,中国ZF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降息的概率也由此前预计的10%飙升至50%。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预计中国将大大加强刺激举措。预计将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并对购房者放松抵押借贷标准,全系统降低存款准备金的几率上升。
瑞穗(Mizuho)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若要维持7.5%左右的增长,建议定向降息、降准扩围,越早越好。目前来看,如果宏观调控继续延误,则经济增长破7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是ZF已经强调过,将使用定向调节政策和工具应对经济增速放缓。因此中国未必会使用通常的刺激政策,下一步定向下调房屋抵押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汇丰(HSBC)经济学家马晓萍称,如果未来一或两个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下滑,决策者将不会仅仅满足于实施定向刺激措施。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表示,中国ZF正全力达成经济增长目标,如果他们从现在开始推出更多宽松刺激,这个目标也不是一定做不到。但风险在于,他们可能会低估所需宽松的规模。
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宋宇表示,数据非常清晰地表明,经济形势正在严重恶化,ZF需要防止其进一步恶化。ZF的底线是,他们需要维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以便推动改革。进一步降息或降准的可能性正在大幅上升,不过最有可能的仍然是定向降息或降准,而不是全国范围内的宽松。
花旗(Citi)在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历史经验表明,在房地产市场下行期间,当局下调政策利率是不可避免的。中国8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定向宽松政策显然无法弥补房地产市场造成的拖累。预计中国央行将从现在到2015年上半年降息三次,每次降息25个基点。此外,花旗将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速预期从7.5%下调至7.3%,并将2015年GDP增长预期从7.1%降至6.9%。
中金公司认为,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将放缓至7.3%。由于内需环比动能弱,加上去年较高的基数,四季度GDP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政策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难度加大。经济增速放缓加大政策放松压力,在定向宽松之外,全面降准或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按兵不动派: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整体而言,如果剔除月度波动因素,自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已经从偏紧转向中性立场。展望未来,预计年内央行将维持政策利率和存准率不变,且信贷将保持稳定增长。他认为,短期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是通过定向量宽措施改善货币传导机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管理以及通过维持同业市场流动性的稳定和将市场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来降低企业借款人的资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