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ZF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看不懂这段话啊,谁把钱吸走,为什么要还债?
1. 老干妈如果要做大做强是否需要上市?
答案是否。我不否认陶总可以忍住资本增值的诱惑是一种大众眼中的道德高尚的行为,但是这和是否上市没有因果关系。老干妈可以不上市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公司特性导致的。
首先它是轻资产公司,生产线的初始投入并不高,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其次是产品比较特殊,首先它是消费品,利润率较高,但同时又不是用量很大的消费品,吃一顿饭可能会喝两罐凉茶或者可乐,但是正常人不会一次吃一罐老干妈,所以它的市场地位实际上是在一个列强都忽视的角落里面成长壮大的,这种统治地位全靠消费者的口碑和习惯(当然也和较好的质量控制有很大关系),所以它的毛利不需要像五粮液和茅台一样大额支出在广告费用上。茅台的净利率固然已经高的吓人,但是如果看看毛利率,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列强如果要进入这个市场,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按照陶总的性子,收购兼并是肯定不接受的,那么硬做一个新的品牌出来的话,因为本身老干妈的定价已经较低,在这个空间有限的细分市场,超出需求的辣酱类产品消化速度是很慢,砸钱的收效就是和老干妈同归于尽,何况要砸多少钱才能把老干妈干下去还是个未知数。还不如用这钱做用量更大的油酱醋酒。所以老干妈面临的竞争威胁实际也不那么激烈。
最后因为全现金结算的原因,现金流极好。所以老干妈就在现有业务上,看不到有迫切的融资需要。所以,不上市老干妈一样可以活得很好。只要不进行多元化经营,中国人继续爱吃辣,保持品质,那么这种企业可以做得非常长远。但这和道德操守什么的真的没啥关系。
网友二的回答:
我的结论:老干妈不上市是对的,它的企业文化,产品,商业模式和竞争壁垒决定了它根本不用上市,未来也不用上市。
老干妈在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特殊到连海底捞都没法和它在上述维度比较。
1、先说企业文化:从养家糊口,到小富即安到能这样就不错了
1989年,她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专门用来拌凉粉,结果生意十分兴隆。后来,她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
陶老太是个特别传统的中国妇女,她创业的原动力只不过是想养家糊口,她哪有马云那样的雄心壮志,在1999年就要改变世界?没有。
换句话说,老干妈成为一个乡镇企业,还是世界级的乡镇企业,在陶老太眼里都没区别,只不过是每天坐不坐奥迪住不住别墅的区别。从媒体报道来看,陶老太是个特别知足常乐的人,这人根本就没有野心和欲望,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老干妈公司就没有上市的动力,也没有资本驱动的动力,完全靠野蛮生长。
所以,从根子上,陶老太对上市不上市就根本没兴趣,再加上早年出身贫寒,挫折较多,穷乡僻壤信息闭塞,多个心眼不听投行忽悠也是正常的事情
2、再说产品策略:强硬产品行销全球,打败所有竞争对手
老干妈生存的核心价值就是产品,他们的产品强硬到什么程度呢?强硬到根本没对手,什么饭遭殃,老干爹统统滚蛋一边去。
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你产品强到老干妈这个程度,你也不需要上市。
3、再说商业模式:现金交易,不赊账,不欠账,没有应收款,没有负债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
老干妈:我没有跟国家贷过款,贴息贷款我都不要。去贷款,都没得压力,就没得动力。自己去做,你晓得压力压在自己肩膀上,晓得去努力去奋斗。
ZF很早以前就提出要扶持,我不要,我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踏踏实实做,不欠别人一分钱,这样才能持久。
我不欠ZF一分钱,不欠员工一分钱,拖欠一分钱我都睡不着觉。和代理商、供货商之间也互不欠账,我不欠你的你也别欠我的,我用我的质量保证我的市场。有很多供应商都是从建厂维持到现在。
这简直就是世界商业史的奇迹,爱买买不爱买滚,我老干妈不许赊欠。现金流好到爆,所有的业务顺势而为,有钱就扩张没钱就慢慢做,根本不需要融资
4、竞争壁垒:进退游刃有余,现金流壁垒,不胡乱扩张以及产品好到爆!
决定老干妈成功的核心因素就仨:淡泊名利的扩张战略,好到抽筋的现金流和独步天下的产品品质。能抓到这三条的企业,不成功也难,老干妈同时抓住三个,他们要上市干嘛?!转自:http://www.wei05.com/a-4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