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8767 143
2014-09-22

The House of Morgan (摩根财团)

作者:Ron Chernow (罗恩·彻诺)

编辑推荐:
  本书以广泛的采访和新开放的家族和商业档案为基础,是一部追逮证验、穷根究底的力作、如实记载了摩根和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的秘密关系。本书还表明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摩根的诸公司如何从绅士风度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债券和杠力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最后一部分循着摩根行进入日本、法国、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的足迹,描绘了摩根各公司与许多著名人士的交往,其中包括亨利·福特、鲁珀特·默多克、阿德南·卡舒吉和保罗·沃尔克。
  《摩根财团》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一个不寻常的机构及其管理者,鞭辟入里地审视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著名政治家和在一个半世纪以来改变了世界的众多工业帝国背后的真正的威力——金钱。

内容简介:
  《摩根财团》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嗣金融王朝的部宏篇巨著。《摩根财团》追溯了J.P.摩根帝国从维多利亚时代在伦敦默默创业开始,一直到1987年股市崩溃时期的整个历史。这是一卷丰富的描述金融界发展历史的全景图。它描述了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区150年的兴衰历程以及摩根家族四代人和他们所缔造的神秘的金融帝国-J.P.摩根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的发展轨迹。
  《摩根财团》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它在生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刻画了摩根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与当时政要及ZF之间的周旋与交易。书中的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和描述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摩根财团》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叶时代的社会背景,更深刻揭示了金钱在各个时代的威力。

作者简介:
  罗恩·彻诺获得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位。他曾在20多家和地区级的刊物上发表关于商业和政治方面的文章。在开始撰写《摩根财团》之前,他在名为“二十世纪基金”的公共政策基金负责金融政策的研究。他居住在纽约。

本帖隐藏的内容

英文版:https://bbs.pinggu.org/thread-2301682-1-1.html


好书一起看:
分享帖子的‘标题+链接’+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书评】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
含QQ群成员数字/微博粉丝数)回复在下面,会获赠论坛币: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22 08:46:26
       彻诺的书我一直都很推崇,这本书尤其值得推荐。
  
  现在市场上介绍华尔街的书是越来越多了,与一般的想法不同,这方面的书越多,越能够体现罗恩彻诺这部书的价值,而不是冲淡人们对它的关注。
  
  实际上现在市面上就我所知道的介绍华尔街的书,大都是就某一方面或者某几个人物来下笔,缺少全景式的大手笔的论述,虽然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段历史讲述得很清楚,但未免给人以偏盖全之感,而忽略了这个全世界最有意思的地方的多种面貌。而且这些书之态度和行文或讽刺或偏颇,尤其是一些看不惯华尔街做派的作者习惯挑选一些华尔街出丑的事件来做文章,例如某一曾经如日中天的对冲基金的失败,或者里面各人物工作的勾心斗角,或者某种不尽合法的私下交易和内幕事件等等,已然失去了客观的视角。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事情是有的,有的时候数量还很多,但失去客观评价的基础对我们认清这些问题并无裨益。彻诺的这部书则在程度上保持了难能可贵的客观,这可能与作者的记者职业出身有关。而且彻诺的材料功夫下得很深,书中有很多的历史材料都是次被使用,他也本人作了很多采访,对一些曾经经历过华尔街不同时代发展的人物进行了专访,书中到后半部分采用的这种直接材料比例增多,来自当事人的口述和回忆的材料为本书增色不少,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史料的掌握和写作的功力。
  
  但这些并不是这部书的的优点。这部书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他从JP Morgan这个人物入手十分稳健地叙述历史,详细地把各种细节和历史的宏观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写的不止是一个人物或一个家族,也不是一个企业,而是描绘出一幅图画,告诉人们这个行业经过历史的长河所蜿蜒前行的曲折道路,而我们作为读者似乎是乘坐着彻诺先生引领的航船在他的带领下作了一番跨越历史的旅行,间或地作者会停下来描述一些沿途的风景和奇闻轶事,例如Morgan先生的私生活或者他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之类的,当然作者的用意是要展现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何况这是一个足以改变世界历史的大人物。和其他书籍不同,这不是一本小说,也非正统意义上的传记,作者在描绘历史真实的同时往往加上了自己对历史发展的看法,这一特点从Morgan开始拯救世界经济开始,直到1930年经济大萧条后这个行业所受的打击,再到二战后行业的复苏和创新,最后到90年代这个行业和Morgan各公司进入新的时代为止,作者所找的历史关键点非常准,并把其中的发展脉络介绍得很清楚,他的评论都可谓是“一语中的”“一字千金”,这不是旅行中我们听得太多的导游词,即不是简单的史料的堆砌,而是作者在综合前面所说的内容的前提下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希望能够找出历史发展的一条引线,据此在后半部分,作者还可以大胆地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境况进行预测,实在是高明之处。从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史料的运用和其评论之间的完整的逻辑关系,也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力量和深度,使这部作品更趋完整统一。对于不熟悉华尔街发展史的国人来说,看这部书并不会有其他书籍给人的较肤浅的认识,相反既可以从宏观上认识其全貌梗概和重要节点,又可以在微观处体会历史细节对态势之影响,还可以享受作者思维探索所带来的乐趣。
  
  这部书的翻译也值得称道,虽然是由多位作者合作完成,但基本看不出太多的风格变化和歧义,十分连贯,亦不晦涩,比时下大多数翻译作品的质量为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2 08:46:27
        文首的话:本文是我所看到的国内翻译的一本书。
   基辛格有曰: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此语意同19世纪时盛极的罗思柴尔德家族的创始人梅耶-罗思柴尔德语: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货币发行权的控制非同小可,英格兰银行也逐渐被国有化,私人董事的话语权被剥夺。美联储从草创时期的羸弱以至今日的显赫也反映了金融权力的时过境迁。
   1907年美国股票市场发生危机的时候,那些行将破产的银行和公司求助的不是政府,而是当时的金融巨头。那是一个金融业界的领主时代。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使得资金的来源变得极为稀缺,资金的充足成为了决定企业生死的救命丹药。如今形同帝国的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在当时也不过刚刚建立,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股票市场的风吹草动,债券市场的须臾变化,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便有致命的影响。当时的金融权力,牢牢掌握在银行家手中。通用的创始人威廉•杜兰特在1920年的股票市场下跌中,被资本谋划,离开了一手创立的通用汽车。历经1929年经济危机,他的资产已经大幅缩水,后来半生潦倒。
   在资本的早期时代,金融权力庞大无比。企业无论通过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都需要银行的介入。而当企业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到期债券的杀伤力可以致企业于死地。这个时代犹如领主时代一般,企业家服从银行家。银行家一方面为企业募集资金,一方面代表债权人参与公司管理。老JP摩根在数百家的公司中担任董事,对这些公司的经营享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融资,那时候的银行家领主们,以并不庞大的资金量,操控着庞大的资本帝国。正是银行和企业客户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使银行有使客户们权利得到兼得的需求,以避免恶性的竞争。在资本时代的早期,过度的竞争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使各个企业都不断地削减成本,在没有优势的时候,价格战就是的战斗方式,不论在中国还是国外。这种竞争导致企业尸横遍野,利润低下。
   有人用资本原始积累的名称称呼这个时代,事实上也是如此。这些企业过度的竞争加剧企业破产,使银行家们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银行也就有驱动力使企业避免如此的低级竞争,一个的办法就是兼并形成巨大的企业家族。铁路在领主时代是重要的资本,也最早形成垄断。摩根帝国麾下的中央铁路公司控制全国的诸多铁路,并将海运和铁路运输合并,试图形成全球运输网络。闻名世界的泰坦尼克号就是这一托拉斯和法国航运托拉斯竞争的产物,而他的沉没给摩根财团带来了重大的打击。这个时代原本如此,各大托拉斯开始控制经济命脉,以庞大的资产令人恐惧。
   资本的集中引发了政府的监管,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出来打响了枪。在日后的美国政府不断地和托拉斯对抗的过程中,银行家的力量也收到了打击。但不可否认,直至美联储建立早期,JP摩根就是美国事实上的中央银行。一个庞大的金元帝国,让他成为了工业界的仲裁者,成为了金融界的庇护人。直到1929年的经济崩溃,整个业界首先想到的还是JP摩根,而事实上,美联储已经开始承担经济危机的解决者。1933年银行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权力的逐步减损。
   领主时代的过去伴随这外交时代的开启。在这个时代,银行家的子女和大家族通婚,和各国的国王交好,仿佛帝国的组成部分一样。在一战、二战中,这些银行家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对国家的和对敌人的。意大利、德意志、日本的战前崛起和来自美国的贷款不无关系,盟军的最后获胜也离不开银行家族的倾力支持。这是一个不同于领主时代的崭新时代。拉蒙特、莫罗等杰出的金融家们同时也是杰出的外交家。他们具有世界范围内的眼光,和各国交好,好做他们的生意。当时的银行家们,还是彻头彻尾的绅士风格,他们不会放下自己的身段,而是用自己的高傲征服客户。
   战后的赌场时代,使银行家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绅士做派。公司的壮大使银行失去了往日帝王般的权杖,如今,动辄堪比主权国家的跨国公司不再屈服于银行家的控制,或者换句话说,银行对企业次失去了控制。资金变得不再紧缺,企业也不需要在像原来那样对银行俯首帖耳了。企业的闲置资金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发展要求,私募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加剧了银行地位的下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成为了银行角逐的力量。在这个逐渐全球化的时代,过去发号施令的银行也不得不到处寻找生意,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能不说的是,在金融大爆炸的年代,各国的金融竞争加剧,政府为了加强本国银行的竞争力,逐渐放松银行管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废止标示着银行业务的新动向。银行的业务不再像过去那样,批发银行或者零售银行那样简单,而是多种业务的糅合。包括股票发行、企业并购、债券、私人银行、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私募、资金管理的多项业务相互交织。其间产生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如何发展壮大金融业而避免其弊端是永恒的话题。
   仍然在延续的金融危机是世界金融史的一个注脚而已。不论法律对金融业作何规制,这仍然是一个掌控国家命脉的行业。在繁荣时,金融业是经济急速流动的血液。在萧条时,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是,金融业除了是它本身之外,也是资本。货币的本质早已被银行看的清清楚楚,货币不是权杖,只不过是一种商品。金融业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获取利润,长期以来,这个行业吸收了最的人才,创造出了炫目的利润,也纵容了欺诈和贪婪的人性弱点。全世界都在思考是否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但是,金融永远是把双刃剑。束缚太紧,会造成经济缺乏动力,束缚太松,会造成泡沫疯长。
   今天的金融业道德沦丧,让我们在这么一个大赌场的时代,回首看看领主时代和外交时代风度翩翩,为客户保持忠诚,为自己的良心负责的时代。当时的JP摩根,从来没有像今天的银行家们如此的投机,所以也日渐看起来更加高大。当是时,有种流行的说法:上帝要融资,也要找摩根士丹利。到如今,摩根士丹利早已经褪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2 08:46:28
       在金融领域,《摩根财团》这本书被称为“航母”,它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在生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刻画了摩根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与当时政要及政府之间的周旋与交易。这本书之所以广受追捧,得益于该书对J.P.摩根公司逐步演变为全球影响的金融机构之一的翔实追溯。从J.P.摩根公司与西奥多・罗斯福的亲密关系,到随后使摩根大通银行、摩根士丹利成为世界行业领先者的数次兼并,它讲述的是一部悠久的、令人骄傲的历史。
  书中,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和描述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本书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更深刻揭示了财富在各个时代的威力。还有有关亨利·福特、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等要人的一些鲜为外界所知的史料。
  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史料的铺陈具有娴熟的驾御能力,从而使本书架构严密而充满生气,令人手不释卷。
  作者独辟蹊径,以一个银行帝国的财富为的折射点来看待整个华尔街的辉煌历史。作者以翔实生动的描述再辅以丰富的数据,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了解华尔街光辉的过去,甚至在书中找到乐趣。试问哪一个银行帝国最能反映华尔街历史呢?毫无疑问,是铸就摩根财团的J.P.摩根家族及其在大洋彼岸所建立的银行帝国。
  J.P.摩根、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这三家摩根银行的历史就是英美金融界本身的历史。一百五十多年来,它们在华尔街或伦敦金融城的每一次恐慌、繁荣和股市崩溃中都首当其冲。它们经受了战争和萧条、丑闻和审讯、轰炸和未遂暗杀。现代世界还没有哪个金融王朝如此稳定地维持着其显赫地位。摩根财团的编年史就像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研究高额融资的风格、职业道德及礼仪规范上的变化。为使这个巨大的历史画卷井然有序,作者将其传奇经历划分为三个阶段,领主时代、外交时代和赌场时代,而摩根财团的这三个也正是华尔街所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
  领主时代
  1913年的华尔街是皮尔庞特・摩根的领主时代。这时银行家是经济体系中的主人,他们为运河、铁路、炼钢厂、航运公司融资,从而为新生的工业社会提供了资本。在那样一个桀骜不驯的竞争时代,是银行家解决了公司间的争端,并组织了托拉斯来遏制竞争。他们作为资本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主要中介,监督着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因为是他们在配置稀有的资金,所以他们往往比接受融资的公司更有势力,日益掌握对这些公司的控制权,由此产生了一代难以驯服的银行家。他们的钱财如神话般滚滚而来,引起了公众的恐慌,最后促成了一场政治运动,以控制银行家过度的影响——1913年,依照《联邦储备法案》,美联储成立。
  外交时代
  在小杰克·摩根的外交时代,华尔街的私人银行家们处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摇身成为政府的左膀右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秘密使命,与各国的中央银行平起平坐。摩根银行家们这时变成了政权掮客和全球会议上政府的非正式代表。他们作为国王、总统和教皇的挚友,在华盛顿或英国白厅的严密监督之下从事外交活动。在国外,他们似乎经常成为政府政策的化身;在国内,它们仍旧是各个公司“传统的开户银行”,但是这些公司尽管仍然算得上忠诚,却越来越不需要强大的银行家的帮助。摩根合伙人与客户维持着排他的关系,因而享受一个高贵奢华的世界,似乎是那么文雅,那么悠闲自得,不受现代标准的侵扰。
  赌场时代
  在二战后的赌场时代,华尔街银行家们面临着全球市场激烈的隐蔽的竞争,对客户失去了控制。跨国公司此时压倒了银行家,在资本和金融技巧上与他们一争高低。机构投资者,比如说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成为新的抗衡力量。由于公司和政府能够在各国筹措各种货币的资金,所以力量的天平已朝着不利于银行家的方向大大倾斜了(联邦政府的一系列金融改革法案和银行法)。然而,正如摩根财团的历史所表明的那样,这一新型的金融攻势,实在是银行家虚弱的症状。随着老客户们“翻身得解放”,昔日的华尔街上的绅士银行家们也不得不东奔西跑地去揽生意,以便找到新的地盘。他们就在那残酷无情的公司兼并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地盘,这样一个世界挽救了他们,却危害了经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新时代,银行家们已经抛弃了自维多利亚时期就已统治英美金融界的传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2 08:52:52
想看,原来看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2 08:52:52
想看,原来看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