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4-9-21 16:35 
我说的是最大的道理,你推翻不了了,就是这种表现。
猪肉10元一斤,你一个月吃20斤,降到5元一斤,你就 ...
呵呵,李嘉诚不会因为猪肉价格下降多吃,不代表所有人都不会因为猪肉价格下降多吃
至于多吃多少,这叫需求弹性,
一般来说,食品的弹性比较小,但不是没有,奢侈品弹性就比较大.
再贴一遍:
我告诉你现代经济学里面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吧,你可以把你自己的解释对比一下,
看看那个更严密
现代经济学里面呢,把我们通常所说的"价格下降增加需求"叫做增加"有效需求"
什么叫有效需求呢,就是即有支付意愿又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换而言之,或者缺乏支付意愿,或者缺乏支付能力的需求,都算做非有效需求.
我想你不会那么穷吧,就算猪肉1000块钱一斤,大概还是吃的起的,但是没必要非去吃猪肉,可以吃其他的,
这叫缺乏支付意愿.但是猪肉价格降下来,降到你有支付意愿的价格之下(这个价格也许是200,也许是100,每个人不一样),你就会去购买.对不?
但是东西大一些,譬如游艇,豪宅,私人飞机,这个估计你就确实买不起了,如果某天中了彩票,有个几十亿上百亿,大概你就会考虑这些东西,这叫缺乏支付能力.
对于商家而言,他们是不管你是缺乏意愿还是能力,反正降价之后,有效需求会增加,原先的过剩就有可能变为平衡.
达到供需平衡点的那个价格,就叫做均衡价格,在这个价格上,供应和需求(准确地说是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相等.
实际生活中的价格未必是均衡价格,(否则就没有过剩和短缺了)但是价格天然的有向均衡价格运动的倾向.
这是不言而喻的自明之理吧.
那么这个价格是怎么形成的呢?显而易见,是由供应和需求两方面的作用形成的.
由于诸多因素,譬如天灾人祸\新技术\人们消费习惯等等方面的变化,所以价格也时时在变动之中
在劳动价值论里面,认为长期平均价格=价值,而价值是由供应单方面决定的,对这种论调,我只能说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