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384 2
2014-09-24
     不论处于哪个时代,改革无非是财富生产与分配手段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处于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进程中,有必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著名的经济改革,本意当然是为了强国富民、“与民生息”,很
  少有发了狂的统治者,为剥夺民众而剥夺民众。但其后改革往往不可抑制地走向剥夺民财之路,实在是越来越强大的自我膨胀式的路径依赖,让统治者不得不向既得利益者妥协。无论是汉代的盐铁专卖,王安石变法,还是张居正重新界定田亩、廓清赋税的努力,最后无一不走向与民争利的宿命式悲剧。
  专卖毫无疑问可为朝廷敛财,当ZF急需用钱时,对于社会必须物资的专卖与金融垄断经营权就会适时推出。如汉代推出盐铁专卖,主要原因在于武帝的开疆拓土急需大笔费用,王安石变法也是因为宋朝的岁贡,以及与西夏作战,在经济上捉襟见肘。
  这些改革有预设的前提条件,如ZF是公正的,而商贩是逐利无良的,把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权收归ZF,可以使百姓享受到更公平的价格与更合理的服务。可惜这一ZF只存在于儒家的理想社会中,当ZF经由官员的手真实地介入经济调控中时,他们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
  比如,当汉初的朝廷垄断了农具铁器的供应时,农民不得不出比市场价更高的价格,得到一堆质量低劣得多甚至无法使用的农具。朝廷当然规定了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但这一价格从来只落在纸面上,而朝廷也没有办法广泛地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无法可施,西汉初期的一些农民只有舍弃农具,胼手胝足,回到前铁器时代。但你不能指责朝廷不作为,他们仍然惩处了一些贪赃坑民的恶吏,却终于面对越来越泛滥的群体性腐败败下阵来。
  中国的盐铁专卖从春秋时代绵延数千年未曾断绝,原因就在于,在农耕社会,盐铁实在太重要,离开这两项物资,农民比茹毛饮血也就差得不远。在专卖制度下,官员上下其手,腐败大行其道,且为防止私贩,有严酷法律相随,在某种程度上,专卖制度成为民众的生存税。只有得到特批手握垄断权的商人们发了大财。
  不过,一项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政策坚持不了那么久,其中的好处就是ZF掌握了社会经济命脉,在工商业税赋无法取代农业税支撑国家经济的前提下,ZF确实获益匪浅。
  王安石变法,从皇佑到熙宁,不过二十年光景,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十二以上,钱粮充盈。但与此同时,民众叫苦不迭,他们在一心讨好新政求取政绩的官员逼迫下,不得不向ZF借用比市场价格还高的青苗钱,在缴纳了雇佣兵的份子钱之后还不得不扛起枪来当团练。以均输法与青苗法为例,王安石的本义是为了“摧抑兼并、均济贫乏”,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打击强势阶层,保护弱势群体。由ZF来根据各地商品价格不同,亲自长途贩运,损有余以补不足,以期起到稳定市面价格的作用。但该政策到了一些官员手中,却不顾价格一味转运,重重盘剥,岂止起不到平抑物价的作用,简直还是各地价格动荡的罪魁。青苗法同样如此,本来ZF是想在收割前农民青黄不接时给予“低息贷款”,等收获后收取低于市场的利息,于国于民双益。但现实情况是,官员为政绩强迫农民借款,并且借款利息高过市场,除了中饱私囊者之外,朝廷与农民双输。政策大面积扭曲的结果是,豪强固然受到打击,弱势群体更加弱势,甚至豪强与官员串通一气,农民多了一重盘剥者。
  根本问题在于,在这样的传导过程中,政策遭到扭曲几乎是必然的。
  在ZF方面,越是依赖于经济集权下的垄断收益,越是会为这些垄断找到种种理由,事实上,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这些旨在加强ZF经济调配权的改革无一例外地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欢迎。这些短期的经济利益满足了国库的暂时所需,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无数的机会主义行径。直到民国时期,孔祥熙执掌央行帅印,其对金融、税收的调配也一味以满足中央ZF的短期需求为能事。
  从历史上看,垄断、专卖所得越多,对于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越不利,越容易形成ZF对经济集权的依赖。就在收入与路径依赖过程中,坐视垄断主体越来越大。可以说,垄断收入越高,社会经济越是危险,当垄断成为社会重要资源的主要调配手段,所谓的公平与效率均不可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24 11:57:48
 中国二千年未解决的经济难题-"集权经济"
    中国经济的有其独特性, 中国经济不能套用西方经济学的任何理论(不要再忽悠"与国际接轨").从古到今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经济集权"理论,从汉朝就有<<盐铁论>>了,其焦点为是否"盐铁官府垄断经营""利用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与物价",历史已给出了答案,不需讨论了.但"经济集权"后果严重的,表现为中国的民间资本发展缓慢,并且"垄断"的低效与暴利,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用"垄断"利润"与"税收杆杠"以及"行政手段",几个方法联合使用,抽取了不应得的"财政收入".这也许就是很早中国有资本主义经济荫芽,但一直不能发展的原因之一.在晚清,中国受到外强的侵略,中国市场被动开放,产生"官督民办"与"官办民参"以及"大量小农经济"并存的经济形式,并且外国资本与中国民间资本的首次对撞,结果以是产生"胡雪岩惨败",民国时期"多收三五斗",都表明外国资本把中国作为"各种风险(工业农业)"转移地,更成为获利的场所.
因此创立中国经济模型: "集权(买办)经济"模型理论
其特征如下:
1."官办资本"以"行政手段" 垄断国家重要经济部门, 对"民间资本"进行剥削, 以获得"垄断"利润, 使"民间资本"发展极慢。如"官办资本"利用对“盐”的垄断经营,对其他“经济主体”进行销售之后,形成隐性的“剥削”,来获得超额利润。
2.利用"税收"杠杆, 对不同资本主体征收税收, 但对"民间资本"收的更多, 对"官办资本"则有优惠政策, 进一步打压"民间资本"。
3."中央财政"利用"垄断"利润与"税收"杆杠以及"行政手段",抽取了不应得的"财政收入".
4.利用财政手段对"财政收入"进行二次分配, 补贴"官办资本", 加强行业的垄断.
5, "民间资本"被动与"官办资本"合作, 形成"官商经济".
5.当 "国际(金融工业)资本" 进入中国, "官办资本"与"国际(金融工业)资本" 进行协作, 行成"(买办)经济"共同打压中国"民间资本", 使中国沦为"经济殖民地"
6, 在三种"经济主体"的出现不可调和矛盾时, 经济出现危机, 社会开始变革.
用以上模型可以解释,清朝的灭亡以及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
1.在晚清,中国受到外强的侵略,中国市场被动开放,旧有的"官督民办"与"官办民参"以及"大量小农经济"并存的经济形式,受到 "国际(金融工业)资本"冲击,产生了中国的深重的经济问题,中国经济支柱的如"山西金融(票号)集团","江南胡雪岩集团",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压,
2."小农业经济"也受到了冲击, 外国低价农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蚕食中国的农业基础,使农民大量的破产.
3."国际(金融工业)资本"取得中国的经济主导权,中国成了"半殖民地".
晚清,中国产生了"政治危机"与"经济危机",清朝的消灭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4.建国以来,采用了全面"国营",中国"官办资本"的垄断达到了高峰,但"低效"却一直如故,整体经济效率低下,成了"硬伤",更为重要的是,"垄断"利润没有了,(全面"国营",没有其他经济类型可以剥削),或许"小农业"还可剥削一下, "农业"哺"工业"的现象就成为现实,但农业基础很弱, 无法支持工业发展, 于是要求"个人"节约消费,支持工业发展。
“大跃进”与“大寨"的产生就不奇怪了.
由于上述原因,经济将要崩溃时,终于促成"改革",中国要大力发展"不同经济类型"经济.
6.于是从"官办资本"的"国营",退回到"官督民办"与"官办民参"以及"大量小农经济"的局面.
7.同时"引进外资",并同时给予大量"优惠政策",实行超"国民待遇".
8.结果是"国际(金融工业)资本"利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想要取得中国经济的主导权,把中国再次变成"经济殖民地",其手段极高明,关于"国际资本"具体运作方式在<<中国经济遭遇"系统间"风险, 中国会沦为"新经济殖民地"吗?>>一文中有更详细的论述.
链接地址:blog.eastmoney.com/sxtyxy2006
9."官办资本"再一次利用税收财政手段,获得了"垄断"利润,收到了更多"财政收入",但中国"民间资本"又一次成了打压的对象,同时"个人"也要求付出更多支持经济.所以"上不起学,看不起病"都成了现实.
纵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摆脱"二千年未解决的经济难题",而且又产生了"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经济"野心"的新问题,中国经济的问题又能一次回到"起点",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不清晰,中国人能用"中国智慧"解决这些问题吗?没有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4 13:07:55
相当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