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千年未解决的经济难题-"集权经济"
中国经济的有其独特性, 中国经济不能套用西方经济学的任何理论(不要再忽悠"与国际接轨").从古到今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经济集权"理论,从汉朝就有<<盐铁论>>了,其焦点为是否"盐铁官府垄断经营""利用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与物价",历史已给出了答案,不需讨论了.但"经济集权"后果严重的,表现为中国的民间资本发展缓慢,并且"垄断"的低效与暴利,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用"垄断"利润"与"税收杆杠"以及"行政手段",几个方法联合使用,抽取了不应得的"财政收入".这也许就是很早中国有资本主义经济荫芽,但一直不能发展的原因之一.在晚清,中国受到外强的侵略,中国市场被动开放,产生"官督民办"与"官办民参"以及"大量小农经济"并存的经济形式,并且外国资本与中国民间资本的首次对撞,结果以是产生"胡雪岩惨败",民国时期"多收三五斗",都表明外国资本把中国作为"各种风险(工业农业)"转移地,更成为获利的场所.
因此创立中国经济模型: "集权(买办)经济"模型理论
其特征如下:
1."官办资本"以"行政手段" 垄断国家重要经济部门, 对"民间资本"进行剥削, 以获得"垄断"利润, 使"民间资本"发展极慢。如"官办资本"利用对“盐”的垄断经营,对其他“经济主体”进行销售之后,形成隐性的“剥削”,来获得超额利润。
2.利用"税收"杠杆, 对不同资本主体征收税收, 但对"民间资本"收的更多, 对"官办资本"则有优惠政策, 进一步打压"民间资本"。
3."中央财政"利用"垄断"利润与"税收"杆杠以及"行政手段",抽取了不应得的"财政收入".
4.利用财政手段对"财政收入"进行二次分配, 补贴"官办资本", 加强行业的垄断.
5, "民间资本"被动与"官办资本"合作, 形成"官商经济".
5.当 "国际(金融工业)资本" 进入中国, "官办资本"与"国际(金融工业)资本" 进行协作, 行成"(买办)经济"共同打压中国"民间资本", 使中国沦为"经济殖民地"
6, 在三种"经济主体"的出现不可调和矛盾时, 经济出现危机, 社会开始变革.
用以上模型可以解释,清朝的灭亡以及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
1.在晚清,中国受到外强的侵略,中国市场被动开放,旧有的"官督民办"与"官办民参"以及"大量小农经济"并存的经济形式,受到 "国际(金融工业)资本"冲击,产生了中国的深重的经济问题,中国经济支柱的如"山西金融(票号)集团","江南胡雪岩集团",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压,
2."小农业经济"也受到了冲击, 外国低价农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蚕食中国的农业基础,使农民大量的破产.
3."国际(金融工业)资本"取得中国的经济主导权,中国成了"半殖民地".
晚清,中国产生了"政治危机"与"经济危机",清朝的消灭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4.建国以来,采用了全面"国营",中国"官办资本"的垄断达到了高峰,但"低效"却一直如故,整体经济效率低下,成了"硬伤",更为重要的是,"垄断"利润没有了,(全面"国营",没有其他经济类型可以剥削),或许"小农业"还可剥削一下, "农业"哺"工业"的现象就成为现实,但农业基础很弱, 无法支持工业发展, 于是要求"个人"节约消费,支持工业发展。
“大跃进”与“大寨"的产生就不奇怪了.
由于上述原因,经济将要崩溃时,终于促成"改革",中国要大力发展"不同经济类型"经济.
6.于是从"官办资本"的"国营",退回到"官督民办"与"官办民参"以及"大量小农经济"的局面.
7.同时"引进外资",并同时给予大量"优惠政策",实行超"国民待遇".
8.结果是"国际(金融工业)资本"利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想要取得中国经济的主导权,把中国再次变成"经济殖民地",其手段极高明,关于"国际资本"具体运作方式在<<中国经济遭遇"系统间"风险, 中国会沦为"新经济殖民地"吗?>>一文中有更详细的论述.
链接地址:blog.eastmoney.com/sxtyxy2006
9."官办资本"再一次利用税收财政手段,获得了"垄断"利润,收到了更多"财政收入",但中国"民间资本"又一次成了打压的对象,同时"个人"也要求付出更多支持经济.所以"上不起学,看不起病"都成了现实.
纵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摆脱"二千年未解决的经济难题",而且又产生了"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经济"野心"的新问题,中国经济的问题又能一次回到"起点",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不清晰,中国人能用"中国智慧"解决这些问题吗?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