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学网尤明庆老师的博客,虽然专业与经济学不同,但依然很有借鉴意义。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需要发表论文”的要求应尽快取消
今年6月份的学位评定会上,我建议应尽快取消“研究生申请学位需要发表论文”的要求。因为部分同学达到这一要求有些困难,他们得将不成熟乃至编造、抄袭的结果成文投稿;某些人害怕退稿,还采取一稿多投的策略。这对学校的损害极大。学校制订这样的政策,出发点可能是让研究生锻炼论文写作,或给指导教师压力使他们做出更多的成绩;但结果可能是逼(少数)人学坏。这就失去了大学培养人、教育人的本意。在学位评定会上我已经说了L教授有许多一稿多投的文章,其合作者一稿多投的文章也不少。
现在学校的政策是,研究生第一作者、导师第二作者的文章,可以用于计算导师的业绩点;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的文章,可以用于研究生申请学位。这更加鼓励了论文的一稿两投。这样事情全国都有,河南理工大学也是有的。不敢以一般教师为例,那当然是万万不敢的,只能随信附上W教授一稿三发的文章(附件0,1,2)。W教授学术地位颇高,区区小事不会影响其清名令誉。现在是网络时代,没有什么能够保密的。只要想知道,绝大部事情都是能够知道的。
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我曾两次给研究生处递交意见,随信附上(附件3,4)。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承蒙邀请参加“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的评审,因为出差、上课和诸多杂事,只是阅读了几份申请书、参加最后讨论评审,未能出席研究生的报告会,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实在可惜。这两天又翻阅了一些“立项申请书”,颇有感想。不揣浅陋,写出来供领导参考,以期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理解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使研究生具备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独立研究的能力。现在学校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当然是好的;但创新不是容易的事情。
可能部分同学误解了“创新”的含义,把许多常规工作都当成了创新。某些同学可能对所在学科的研究现状还没有充分了解,就提出了许多创新点。如一位同学在申请书列出的“创新之处”有4条,第4条是“使得地球运动方位的测量理论精度提高1~2个量级”。依常识想来,当然只是依常识想来,现今通信卫星等的发展都依赖于地球运动的精确测定,要想在预定的1~2年时间内使测量精度提高1~2个量级,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某些同学对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似乎还不太理解。如“2007.08—2007.10: 制作模型,进行层状复合岩体的单轴、双轴和三轴实验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层状复合岩体在单轴、双轴及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规律和强度特征和破坏准则”。依我从事岩石力学试验的经历,且不说难度,单说时间,这样的工作似乎也不是两三个月能完成的。
我想,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部分同学可能感到困难。我们应该坚持研究生要认真读书,勇于探索,努力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疑问。只要这样就一定能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文章。我对研究论文的理解是:自己对某一问题不清楚,查阅文献之后觉得他人也不清楚,自己想方设法把问题搞清楚了,为了告诉他人而写出来的文章。  
另一个问题是,要求研究生在毕业前发表论文以证明其研究水平。这固然是好,但可能少数同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有些困难。有些同学将一些不成熟的研究内容撰文投稿,有些同学因时间紧迫、担心退稿,可能采取一稿多投的策略。此外,学校关于论文业绩点的计算方法,可能也会鼓励导师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某位导师指导的多位研究生在两年半完成学业,都发表了多篇文章,有一位同学发表7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4篇(记忆如此,请核实一下)。这是个案,并不是一般同学所能达到的。查维普期刊网,这位导师在1989~2004年的16年间发表论文20篇(第一作者16篇),2005和2006 两年发表论文22篇(第一作者11篇)。
近来我国一些重点大学的导师、研究生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全国著名的LHL教授论文事件。我也曾讨论XWY教授的论文(参见附件)。类似问题不能说我校就肯定没有,或许只是没有得到他人的注意。
我们固然难以使大量的研究生作出创造性成果,但最好不要制定某些规定使少数的研究生偏离应有的学习和研究准则。学校不能诱人出错或逼人出错。容我直言,我校少数研究生基础知识略有欠缺,如高等数学的入学成绩低于75分(满分150分),需要的是学习和研究,而不是创新和匆忙地发表论文。
(参加研究生处召开的推荐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评审会后所写)
研究生处:
谢谢两位处长的关照,能够与大家欢聚一日,值得珍惜。因而将一些浅陋的感想写下来,一是供领导参考,二是为逝去的时光留下一个纪念。此外,我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今后请不再安排类似的任务。多多拜托。
以前我也读过一些硕士论文。这次各个系提交的12篇硕士论文,或许代表了我校近两年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水平。不过,为了实现“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有些论文的质量似乎仍有提高的可能。列述如下。
1)   题目要小,研究内容也不要太多,关键要进行研究。不是简单地做一次现场测试、几次数值模拟或室内试验。这些都是技术性的工作,并不是研究。学术论文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研究的深度。
2)   研究不能预定结论,不能挑选证据,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当然,更不能修改、编造证据。一些重要的原始记录最好能作为附件纳入硕士论文。
3)   硕士论文中必须明确哪些是引用他人的工作,哪些是自己做的研究工作,使阅读者能够清楚地知道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公开发表的文献乃至教科书都可能有错,相关内容必须读懂之后才能引用。
4)   文献综述应与研究内容相关,而参考文献最好是亲自阅读,直接引用。
5)   论文应以简单的叙述、直接的论证、肯定的句式来介绍所作的研究工作,不要作自我评价。
6)   研究生在答辩前应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对论文再进行一次修改,以提高论文的质量,不管评审专家是否要求“修改后答辩”。
7)   研究生署名发表的论文应该是自己的研究、自己参加的研究,不要在无关的论文上署名。
8)   研究生在硕士论文“致谢”中应感谢导师,而不是评价导师。给导师送高帽子不是科学的态度。
9)   导师应审阅研究生投稿的论文,最好担任与编辑部的联系人,不管导师是否在文章上署名。
10)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如果超出了导师的知识范围,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那么导师要非常慎重,与研究生联名公开发表论文时尤其要慎重。
11)如果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缩短,研究生毕业前发表论文的要求最好取消,转而坚持研究生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硕士论文的相关成果。
12)我指导的研究生还很少,没有什么经验。上面所说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研究生处最好收集更多导师、研究生的想法,归纳成文,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