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2365 8
2014-09-26


【老干妈陶华碧:我坚决不上市 那是骗人家的钱】
「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ZF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不知各位看倌,看不懂这段话啊,谁把钱吸走,为什么要还债?

欢迎各位提供意见与在此参与讨论喔!





From : 知乎讨论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26 13:02:36

最认同的回复与讨论如下:

1. 老干妈如果要做大做强是否需要上市?
答案是否。我不否认陶总可以忍住资本增值的诱惑是一种大众眼中的道德高尚的行为,但是这和是否上市没有因果关系。老干妈可以不上市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公司特性导致的。首先它是轻资产公司,生产线的初始投入并不高,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其次是产品比较特殊,首先它是消费品,利润率较高,但同时又不是用量很大的消费品,吃一顿饭可能会喝两罐凉茶或者可乐,但是正常人不会一次吃一罐老干妈,所以它的市场地位实际上是在一个列强都忽视的角落里面成长壮大的,这种统治地位全靠消费者的口碑和习惯(当然也和较好的质量控制有很大关系),所以它的毛利不需要像五粮液和茅台一样大额支出在广告费用上。茅台的净利率固然已经高的吓人,但是如果看看毛利率,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列强如果要进入这个市场,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按照陶总的性子,收购兼并是肯定不接受的,那么硬做一个新的品牌出来的话,因为本身老干妈的定价已经较低,在这个空间有限的细分市场,超出需求的辣酱类产品消化速度是很慢,砸钱的收效就是和老干妈同归于尽,何况要砸多少钱才能把老干妈干下去还是个未知数。还不如用这钱做用量更大的油酱醋酒。所以老干妈面临的竞争威胁实际也不那么激烈。

最后因为全现金结算的原因,现金流极好。所以老干妈就在现有业务上,看不到有迫切的融资需要。所以,不上市老干妈一样可以活得很好。只要不进行多元化经营,中国人继续爱吃辣,保持品质,那么这种企业可以做得非常长远。但这和道德操守什么的真的没啥关系。

2. 上市能圈钱么?
狭义地说,上市时的增发25%股权融资,在证监会多道严令之下,高市盈率发行已经基本消失,上市这个过程已经“圈”不到多少钱了,可以看看最近的新股发行记录,除去个别大盘股,首日基本都是翻倍以上,这说明二级市场交易前,一级市场的定价实际上有人为压低的因素,大家都觉得划算,所以才会去抢。上市本身融资额其实是比较小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数额散户关注程度相对低一些,其实那个才叫大手笔,而且定增居多,就和散户没什么关系了。所以,如果要广义的说上市公司“圈钱”,是的,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比其他公司容易许多的方式融(quan)到资(qian)。但是这对投资者来说是否是坏事?如果融资=圈钱,那么银行是不是也不要向储户圈钱了呢。

3. 企业上市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上市公司这个资格因为体制的原因在中国是稀缺资源。首先,上市公司能够自由运用股和债这两种基本融资工具,非上市公司无法做到;其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其资本市场平台方便地进行兼并和收购,无需动用太多现金。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一般做不到大规模的股权收购;最后,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可以方便的招揽、留住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4. 上市公司原始股东是否会套现走人?
首先,股权交易不是强买强卖,原始股东能走是因为有人愿意接。其次,大股东没个五六年是走不掉的,先有3年锁定,再有法规约束减持额度,而且快速减持到后面股价就稀巴烂了。最后,这么多钱就算拿出来了,恐怕还是公司股权的收益率高,现金放在手里是会被通胀慢慢吃掉的。尤其是散户一般赚不到的那么多现金。若是通过军师妙计,不断收点什么高估值的小公司进来,三五个月停个牌,小散看着拉板高兴还来不及,根本顾不上骂人圈钱了吧。这里面大股东岂不是挣得更多,好不容易拿在手里的上市公司套现掉这钱就没这么好挣了。

5. 什么样的企业会需要上市?
从老干妈的事例反过来看,其实就是重资产公司、缺钱的公司、竞争激烈的公司。涵盖了大部分行业。

老干妈只做自己了解的事情,这是非常正确的策略。但老干妈不上市也很成功但是也不是因为她的高风亮节,而是因为老干妈这样的公司就是可以不用上。在世界范围来看,上市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里程碑,怎么就变成一个附加了道德价值的事情了。

最后冒着被散户喷死的风险再作死一句:投资者应当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遇到损失的时候找ZF去买单,尤其是明明知道有的时候规则不平等的情况下还要去投机的人。

From : 沈一冰,东方花旗证券高级经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6 13:15:22
狭义地说,上市时的增发25%股权融资,在证监会多道严令之下,高市盈率发行已经基本消失,上市这个过程已经“圈”不到多少钱了,可以看看最近的新股发行记录,除去个别大盘股,首日基本都是翻倍以上,这说明二级市场交易前,一级市场的定价实际上有人为压低的因素,大家都觉得划算,所以才会去抢。
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6 13:36:51
案例不错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6 14:24:18
还是有点不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7 08:04:44
lovealljinan 发表于 2014-9-26 13:15
胡说八道
这是东方花旗证券的高级经理回复的看法, 听起来颇有道理的, 但不知道楼主是否也是行道中人? 可否指点一二? 若他有说不对之处, 您是否也可教导一下? 我对企业上市,并购这些话题或个中的策略运用, 十分想研究呢! 但由于还在学习阶段,所以,只能多阅读案例及听听行家解说,谢谢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