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class="black000"><a name="top_bk"></a><b>国际经济学教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b>
</span></p><p><span class="black000"></span>作 者: 黄卫平,彭刚 编<br/>出 版 社: 人民大学出版社<br/>出版时间: 2004-7-1 <br/>字 数: 372000 <br/>版 次: 1 <br/>页 数: 315 <br/>印刷时间: 2005/07/01 <br/>内容简介<br/>国际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西方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书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国际金融制度分析、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国际经济秩序,等等;涵盖了国际经济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并对国际经济中的新现象、新事物、新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关注<br/>黄卫平 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1985年赴欧留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评委员会(国际片)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国际顾问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br/>彭刚 生于北京,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展经济学硕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理论、战略、政策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p><p>第一章 绪论<br/>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br/>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br/>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br/>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br/> 第二节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br/> 第三节 比较利益的分解<br/>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br/> 第一节 相互需求方程式<br/> 第二节 提供曲线及其分析<br/> 第三节 出口的贫困增长<br/>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br/>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br/>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br/>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br/>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br/> 第二节 政策贸易理论<br/> 第三节 贸易扭曲理论<br/>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br/>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br/> 第二节 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br/> 第三节 幼稚产业的保护<br/> 第四节 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br/>第七章 国际收支分析<br/>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br/>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br/>第八章 汇率决定理论<br/>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br/> 第二节 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br/> 第三节 汇率的决定<br/>第九章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br/> 第一节 货币危机理论<br/>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br/> 第三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br/>第十章 要素的国际流动<br/> 第一节 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br/> 第二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br/> 第三节 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br/> 第四节 国际要素转移的其他经济效应(两缺口模型、债务危机等)<br/>第十一章 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br/> 第一节 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br/> 第二节 国际资金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br/> 第三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br/> 第四节 其他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br/>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br/> 第一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br/> 第二节 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br/> 第三节 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br/>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br/>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br/> 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br/>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br/> 第四节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br/>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分析<br/>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定位<br/>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决定意义<br/>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中的强国定义<br/> 第四节 温特尔主义的兴起<br/> 第五节 新经济探讨<br/>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br/>参考文献</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3 9:07:5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