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投其实更像是做记者
  谈及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让熊晓鸽津津乐道的是他曾经有过的记者生涯。
  在大学时,《湖南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开启了他的记者之旅,他曾经一度将战地记者法拉奇视为自己的偶像,在转行做风投之后,熊晓鸽也愈发的发现,这是一个与记者很相似的职业,“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一直把我的第一职业当做记者,第二职业才是风险投资。”
  在寻找投资项目的时候,VC更像是一个记者。需要考察市场寻找“新闻”,需要“采访”,对市场和项目进行深入的调研。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把自己所获得的激动人心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给大众。而相比之下,风投更像是“幕后之王”,在看好一个项目时,将好消息和自己的合伙人进行分享,等到企业真正成功,上市的时候,可能这家风投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才会被大家津津乐道。
  同样的,一个记者一生中可能会写很多篇稿子,只有那么一两篇报道颇有名气,而作为风投机构,“十个里面有一个大成功就不会赔,有两个成功你的就会很不错,有三个成功的话,就很了不起的。”
  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互相选择”的过程
  作为一家风投机构,在面对众多的90后创业者和企业时,什么才是判断投资的标准?是更看好团队还是更看好市场?熊晓鸽给我们的答案是“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在此前钛媒体记者采访90后创业者脸萌的郭列,一起唱的尹桑时,他们都曾表示,选择IDG很大的原因是来钱快。而在此次的采访中熊晓鸽也表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主要会考察三个方面。一是看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空间,判断企业未来的市场能不能做大。第二是看创业者的度量,创业者自己是否有足够大的梦想和规划。第三是相比团队,IDG更加看重leader EWW140926CYX本身。“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投资人和被投资人并不是一个博弈的关系,完全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做人不能太计较,在商业上太计较的人根本没办法组成团队,投资人谈起来也很费劲。”
  对于90后的创业者,IDG表示相对于其他风投,除了出手快之外,他们可能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我认为投资就是一个服务,现在针对90后创业者项目,我们有一个投后管理团队,就是投完以后我们给你提供服务,搭建平台。90后在这方面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包括在一些商业上的眼界和国家的政策方面,这些都需要进行指导。而我们的指导都是来自曾经失败的教训,所以这也是被投资者信任我们的原因。”而这些,应该也就是熊晓鸽口中所谓的“双向选择”的表达。
  下一个看好的市场,一定是移动互联网领域
  IDG在投资上曾有两次赶了互联网的早集,一次是在三年前,互联网金融泡沫还未出现的时候投资了宜信、铜板街等金融项目,另一次就是目前所在进行的关于90后创业者,对于改变年轻人生活方式的项目。
  据钛媒体了解,在TMT移动互联网领域和O2O领域,IDG都有不少的涉足,而熊晓鸽表示,对于医疗器械和服务行业也很是看好,并且进行了很大的投资。早在2006年,IDG就曾投资常州康辉医疗,该公司于2010年在美国上市,最终被美敦力收购,IDG占发行前总股本21.5%。而前几日,IDG曾经投资的九安医药,其旗下的iHealth品牌也刚刚获得了小米的2500万美元的投资。
  谈及IDG下一个看好的市场时,熊晓鸽自信的告诉钛媒体,移动互联网领域中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企业是很被看好的。IDG现在做的就是发现能够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项目。“投技术型的企业是为了使人们效率更高,投医疗方面使人们更健康,投能源,使得空气更干净环境更好。这些都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他笑盈盈的回答,“总的一个方向是没错的,只要消费者买单,企业就会成功。”
    由陌上花开好了整理自《千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