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的PE转型
2014年注定是信托新发展的重要之年
先来看下2014上半年发生了什么:
宏观背景
1、6 月中国制造业PMI 连续4个月回升,反映出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应显现,需求改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主要得益国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2、FDI持续下降,服务业领跑传统制造。6 月 17 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1-5 月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连续数月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 19.5%,远高于与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3、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3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报告称,2013 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着经济与金融数据不同步、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国际经济和政策变化不确定性较大等问题。4、新一轮财税改革破题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内的三大改革方案。5、今年前五个月,10 家标杆房企共计融资 600.97 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融资金额的 46%,其中,海外融资 436.17 亿元,占融资总额的 72.6%,而国内融资占比仅为 27.4%。
金融市场背景
1、平安SABS发行有惊无险开启中债登直连上交所模式。平安银行“1 号小额消费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于 6月23日正式登陆上交所接受申购。2、首张“资金归集”牌照已经悄然下发,海通证券成为首家获得该牌照的证券公司。3、转融券试点扩容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从 6月23日起扩大转融券业务试点范围,试点证券公司将由原来的 30 家增加至 73 家,转融券标的证券数量将由原来的 287 只股票增加至 628只股票。
监管背景
1、6 月 23 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标志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提出的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6月19日, 全国社保基金会发布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贷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社保基金股权部将建立信托贷款投资项目库, 并专门设定了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社保基金信托资产的条件,以及为社保基金信托贷款项目提供担保银行的条件。3、6月30日,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 (银监发[2014]34 号) ,从三方面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分别为调整存贷比计算币种口径、调整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和调整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从定量测算结果看,有助于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回到信托公司,布局 PE 转型已经开始
公开数据显示,近几年,每年为信托受益人实现的信托收益在2000亿美元左右。中国的银行、保险、基金、信托从2008年到2013年复合增长率均在20%左右,财富增长大大促进了财富管理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行业资产规模接近11万亿元的当下,承载着更多光荣使命的信托公司仍将继续前行。为了适应资管市场的变化,解决目前信托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信托由融资通道走向主动管理的转型已成必然。2014年,信托机构正加大 PE 业务布局。但信托参与 PE 面临着无法实现 IPO 退出的困境:目前证监会明确拒绝存在信托持股的企业的 IPO 申请,这使得信托型 IPO 并无生存的基础,截至 2014年第一季度末,PE 业务余额为 528.96 亿元,仅占所有信托业务余额的 0.45%。目前信托公司大多选择有限合伙制子公司的运作来突破这一困境, 即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计划向出资人募集资金,并以信托产品作为有限合伙人(LP)参与合伙制企业,而专业投资者或私募基金团队则作为普通合伙人(GP)或者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决策,并按条款约定收取相应管理费和利润分红的私募组织形式。但这一运作过程中,信托仍是一种融资渠道,而非项目的管理者,其主动管理能力并不能得到发挥。随着“99 号文”中明确鼓励信托公司发展真正的股权投资之后,诸多信托公司寄希望于利用股权投资子公司开展这类业务,但信托公司设立 PE 子公司的监管指引始终没有出台,政策监管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信托公司想要在 PE 方面大展拳脚仍需政策方面的进一步支持。
PE 作为高端投资产品,与信托公司高端财富管理机构的定位相符,而银监会也曾在 2008 年发布《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鼓励相关业务开展。中融信托并购基金业务模式成熟;上海信托成立股权投资平台;华宝信托、华能贵诚等筹备 PE 子公司;平安信托旗下平安创新资本PE 业务获益不菲。目前,无论是在业务指向还是在专业人员储备方面,信托都在向专业化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转型,以期能够较好的把握项目来源和资金渠道。而通常来说,信托参与PE股权投资,根据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信托公司固有资产参与PE。二是以集合信托计划资金参与PE。值得一提的是,信托公司的转型,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能够证明信托制度的灵活和魅力,也能够让投资人认识到中国的信托公司并不是只会做通道业务和跟风扎堆房地产、矿产等领域。在这个层面上,信托公司承载着扭转业界偏见、焕发信托制度荣耀的宏大使命,信托之花的次第绽放,也更值得金融界拭目以待。
未来,我们拭目以待信托转型
信托的转型是否恰当将会在上海自贸区里得到验证,全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将有可能破除限制现有信托公司发展的法律和制度障碍,为信托公司搭建海外投资和资产配置平台,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因为目前国内金融产品的匮乏和投资策略的单一性限制了资产配置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通过全球化的资产配置,获得更高的回报,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信托的PE在这里一定会吸引金融目光。在自贸区设立财富管理子公司,实现境内资本境外投融资。在区内和境外实现全球资产配置,包括家族信托等一系列业务,为客户提供资产保值增值业务;从境外吸收低成本资金投资国内产业服务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试验开展家族信托和资产配置业务。这里国内信托法律体系和海外信托进行接轨提供了契机,通过发挥信托制度的破产隔离等优势,通过适合的法律法规和结构设计达到家族财富管理、规划和传承的目的。建设区域性资产管理中心具体包括私募股权、信托、融资租赁等资产的二级转让;REITs实现突破,在境内外公开市场发行流通,信托公司以更多角色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通过这样的方式信托行业才能完美的转型,而这一切即将被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