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乔布斯的生父阿卜杜勒法塔赫·钱德里
1955年2月24日。“哇”,乔布斯人生的第一声啼哭,和别的男孩子无异。但他却不像大多数男孩子那样,给父母带来喜悦,他给亲生父母带来了苦恼,因为他是一个私生子。
当时,乔布斯的生母、正在念研究生的乔安妮·席贝尔,爱上了来自叙利亚的助教钱德里。乔安妮的父亲极力反对他们的交往,不惜以断绝父女关系来下最后通牒。因此,乔安妮只好答应把乔布斯送人,与钱德里分手。
乔安妮希望收养人是有大学学历的人,所以打算在孩子出生时交给一对律师夫妇收养。没想到乔布斯落地时,那对夫妇却变卦了,准备收养一名女孩。
图注:乔布斯的生母乔安妮·席贝尔
于是,在领养登记册上排队等着的老乔布斯夫妇半夜三更接到一个电话: “我们这儿有一个没人要的男孩,你们要么?”
“当然要,”他们回答。
但是,乔安妮发现老乔布斯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所以她拒绝在最后的收养文件上签字。(本文摘自百度阅读出品的电子书《他们改变了乔布斯》,作者是姜洪军,其最新著作是《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一书)
老乔布斯夫妇表示会把乔布斯视同己出,而且承诺会“让他上大学”, 乔安妮最后同意了。在乔布斯的人生历程中,憨厚的蓝领老乔布斯践行了自己善待乔布斯的诺言。这让人想起了那句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我很幸运,我的父亲保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从来没有拿到过任何文凭,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海岸巡逻队。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总能在烦恼时保持军人的朴素本质。”成年后,乔布斯曾这样赞扬自己的养父保罗·乔布斯。
但老乔布斯夫妇很快领会到抚养小乔布斯的不易,年幼的他活泼好动,曾把一个金属发卡插到插座中,结果是当场昏厥,送医院抢救。这还没完,几个月后,他和小朋友搞了个小小化学实验室,“实验”过程中,他很好奇杀虫剂的味道,于是他再一次被送到而来医院,洗胃。
图注:乔布斯婴儿照
乔布斯5岁时,他们一家搬到了帕洛阿尔托,从此跟硅谷结缘。老乔布斯夫妇日子其实过得挺拮据,但他们尽可能为小乔布斯提供童年所需要的各种娱乐因子,譬如他们为他买回摇摆小木马、留声机和一些唱片。
上学前,老乔布斯夫妇就教他读书,他比同龄人启蒙较早,但这样也有一个副作用,初级的教育在他眼里显得很无聊。乔布斯的老师曾评价他有点不合群,看事物的方式与众不同。很快乔布斯开始给老师捣乱,譬如把蛇放到教室里。乔布斯所在的学校,高年级的同学经常打架,有时甚至需要警察出面维持秩序。如果照乔布斯的顽劣脾性发展下去,他最终的结果可能成为街头混混。
好在上4年级时,乔布斯自称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伊莫金·希尔女士,“她是我4年级的高级班老师。她只用了一个月就对我了如指掌,并且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那一年学到的东西比任何一个学年都多。”她知道乔布斯家境不好,她有时会这样说,“如果你能完成这份作业,我会很高兴。完成了,我给你5元钱。”她以这种方式既引导了乔布斯完成学业,又不让乔布斯有被施舍的感觉。乔布斯曾带着感恩的心说:“如果不是这位老师,我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被投进监狱的。”
乔布斯喜欢游泳,她的养母为了筹集给他上游泳课的费用,晚上给朋友们看小孩。乔布斯后来加入了一个游泳俱乐部,有些孤僻的乔布斯不受其他会员的喜欢,他们经常挑衅乔布斯,譬如把湿毛巾扔到他头上。而此时的乔布斯很爱哭,比赛输了,就会躲到一个角落里垂泪。
图注:少年乔布斯
他们当时住在惠普公司的一个工厂附近。老乔布斯发现儿子喜欢玩一些电子器件,他又卖不起,于是常到工厂的废品堆里找寻一些可以利用的物件,小乔布斯也很喜欢,有时会陪着养父一起去。
乔布斯曾回忆养父“双手很有天赋。他能够修好任何东西,把任何机械物件拆开,然后再装好。这是我的第一印象。我开始被电子产品吸引,他也常常让我把东西拆开,再组装好。”
对于自己的亲生父母,乔布斯说:““他们就是我的精子库和卵子库,仅此而已。”
乔安妮把乔布斯送出后,最终还是嫁给了钱德里,但后来又离婚了。期间,她生下了乔布斯的妹妹莫娜, 莫娜后来成为了一名小说家。
乔布斯成名后,通过侦探找到了亲生母亲乔安妮,那大约是1986年,乔安妮当时已是肺癌晚期,乔布斯陪她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但对于生父,乔布斯则不肯相认。
得知乔布斯成为苹果公司CEO后,钱德里数次发送电子邮件给乔布斯,但从未得到回复。老人表示他既希望乔布斯能打电话过来,又害怕主动致电儿子。他担心那样做会让乔布斯认为自己是看上了他的钱,这位叙利亚后裔有着自己的一份荣誉与骄傲。(本文摘自百度阅读出品的电子书《他们改变了乔布斯》,作者是姜洪军,其最新著作是《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一书)
钱德里认为:“如果他想花时间和我在一起,他就一定能做到,因为他知道我在哪里,也知道怎样能找到我。”
钱德里说,随着乔布斯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消息见诸报端,自己总想找机会与儿子见上一面,哪怕只是一起喝杯咖啡。但他始终没能鼓足勇气,拿起电话,“这听起来或许有些奇怪,但即便我们俩其中一个行将远去,我还是没有准备好拿起电话打给他”。
最后,父子阴阳相隔,未曾见面。(未完待续)
——乔布斯后来回忆制售非法产品蓝盒子一事对自己的影响时说:“这是一堂令人难以置信的课。我想,如果没有蓝盒子,绝对不会有苹果电脑的产生。”
图注:乔布斯和沃兹在调试蓝盒子
“老实点!举起手来!”一名警察冲进公用电话亭。
身着单衣的乔布斯吓得浑身哆嗦起来。由于他没穿外套,于是把蓝盒子偷偷塞给了他的伙伴史蒂夫·沃兹。
警察发现了这一举动,让他们靠墙站立,然后掏出了这个玩意儿。“这是什么?”警察厉声问道,沃兹“狡猾”地说那是一个电子音乐合成器。
看着他们留有长发的另类打扮,警察怀疑他们是在做毒品交易,于是第二名警察也赶了过来,把周边的草丛搜了个遍,当然是一无所获。
不过第二个警察对电子设备似乎有些了解,他问了几个让乔布斯胆战心惊的问题,他显然看出那绝不是一个电子音乐合成器,但他也不想深究了,他说,“穆格要是看到这种玩意儿,他会海扁你们一通。”穆格是电子音乐合成器的发明人。警察看着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乔布斯,心生怜意,掏钱给他买了件外套,放他们走人。
这是1971年年间发生的一幕。当时,乔布斯正和他未来的创业伙伴沃兹在实验非法的偷打电话的装备,俗称蓝盒子 。
起先是沃兹发现了电话公司的一个漏洞,于是造出了一种电子小设备,来无偿地偷打电话。随后,乔布斯也掺和进来,他们一起拜访后来成为IT史上著名黑客的约翰·德雷普,此人绰号“嘎吱船长”,德雷普教给了他们很多诀窍。(本文摘自百度阅读出品的电子书《他们改变了乔布斯》,作者是姜洪军,其最新著作是《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一书)
乔布斯兴奋地说,“真是难以想象,制作这么一个简单的小盒子就能把电话打到全球各地。”随后他们用这种蓝盒子给许多人打电话,包括教皇。沃兹曾回忆说,“为什么要打给教皇呢?我不知道。可又何尝不可呢?”在电话里,沃兹称自己是尼克松总统的代表亨利·基辛格。后来有人说,沃兹打给教皇是想忏悔。
也许乔布斯更需要忏悔,因为他不仅仅是想自己免费打电话,他还想生产这种蓝盒子,销售牟利。沃兹说:“我偶然间获悉了某个天大的秘密。我用来检验,看以后能走多远;这只不过是因为还没有普通人愿意冒险尝试此事,而不是为了减少我电话费用单上的数字。”
沃兹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承认:“我其实在纵容和帮助犯罪。”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青少年时期的沃兹也顽劣无比,上高中时,沃兹曾制造了一个电子装置,能发出滴答声。他把它弄成炸弹模样,当然是假的,他在上面写着:易爆品。然后把它放进一个同学的衣柜里。
图注:乔布斯和沃兹早年联合制作的竖中指的恶作剧作品
他的一位老师听到了声响,勇敢地打开了衣柜。沃兹制作这个东西时,设计成一旦柜门打开,滴答声会加速。一头冷汗的老师不敢怠慢,抱着这个电子装置飞奔球场。
此前,学校曾接到一个炸弹恐吓电话,因此沃兹的玩具让校方如临大敌,他们通知了警方,叫来了专业拆弹队。
查出是沃兹所为之后,他被投进了管教所,关了一夜。这一夜他也没闲着,他教里面关着的不良少年怎么移开吊扇的电线,把电线取下来,接在门栏上。“当看守人员来开门时,就会被电倒。”
回到蓝盒子故事。乔布斯和沃兹怎么销售这种非法的玩意呢?不能公开卖,那怎么找到顾客呢?
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在学生宿舍楼逐一敲门,然后随便问个名字,譬如“约翰在吗?”对方会问哪个约翰?乔布斯就会说就是那个能免费打电话的人,然后扯几句。如果对方对此表示出兴趣,沃兹就会拿出一个来演示,记住,只是一个。等对方有购买意向时,他们就会另外约时间送货上门。
乔布斯在这件事显露出独特的营销天赋,采用集成电路的蓝盒子成本每个约为40美元,售价为150美元。他们乐此不疲地卖着,直到有一天,一支黑洞洞的枪口抵住了乔布斯。
当时,乔布斯和沃兹在阳光谷比萨店用餐,顺便向三位食客推荐了蓝盒子,并演示了如何免费打电话。对方表示很感兴趣,但表示没钱卖。
当乔布斯到停车场启动车子准备离去时,那三个人突然围了上来,掏出枪来,逼着乔布斯交出了身上的蓝盒子。
乔布斯把盒子递给对方后,没有动弹,坐在车里看对方回到自己的车上。让他吃惊的是,对方中的一人又回到乔布斯的车边,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和名字,说自己叫查尔斯。让乔布斯后续和他们联系。
后来,乔布斯和沃兹通过留下的号码找到了查尔斯,对方说他会付钱,但首先想知道如何使用蓝盒子。
“查尔斯想与我们见个面,但即使在公共场所,我们也害怕与他碰面。史蒂夫(乔布斯)挂断了电话,我们还心有余悸,什么也不想做。”多年以后沃兹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这样回忆。充满孩子气的他接着说:“查尔斯那群人永远也不会懂得如何使用蓝盒子。”
经此一事,乔布斯金盆洗手,不再倒卖蓝盒子。
乔布斯后来回忆蓝盒子一事对自己的影响时说:“这是一堂令人难以置信的课。我想,如果没有蓝盒子,绝对不会有苹果电脑的产生。”
后来,等到苹果公司成立后,1977年的一天,玩心不减的沃兹与当年私造蓝盒子时认识的黑客德雷普又勾搭上了, 他给德雷普在苹果公司弄了一间办公室,让德雷普为苹果电脑设计一种数字电话卡,把苹果电脑变成了一个放大版的“蓝匣子”。早年“蓝匣子”危害能力与它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据说,当时十几台配备此卡的苹果电脑就可紊乱全美国的电话系统。
图注:青年时期的沃兹
时任苹果公司CEO的斯科特听说此事时,极度震怒,这是一个正走向正轨的公司,不是过家家,更不是黑客基地,沃兹此举可能会把苹果公司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斯科特嚷着要开除沃兹,沃兹见势不妙,让德雷普赶紧收拾东西走人。不久,德雷普因盗打电话而被捕,警方发现其身边就带有一台苹果电脑。这让斯科特紧张了好几天,他又把沃兹臭骂了一顿。(未完待续)
——乔布斯回忆:“当时我很天真,选了一所学费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当工人的养父母花光了所有积蓄为我支付了学费。”
图注:乔布斯就读过的里德学院
“乔布斯说里德学院是他唯一想去的大学,如果不能去那里,其他任何学校他都不想去。”乔布斯的养母曾这样回忆。
乔布斯曾说,“当时我很天真,选了一所学费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当工人的养父母花光了所有积蓄为我支付了学费。”
这所学校崇尚自由思想,曾培养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它收费很高,而且离家很远。乔布斯的养父母拗不过他,同意了。
1972年的一天,他们一家开车前往里德大学,当时学校还没开学,因此校园比较寂静。所有的离别场景都相似,父母千叮咛万嘱咐,依依不舍,而儿子却早想早一点挣脱父母的羽翼,去飞赴他自己看来是广阔的天地,当然他没有看到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乌云。
乔布斯曾回忆这个场景,“我似乎说了句‘好了,谢谢,再见。’”,他表示当时自己甚至不希望宿舍楼里有人看到双亲,他把自己想像成孤儿,常年靠扒货车在全国各地流浪。“我想看看,生活到底是个啥样。”
一天,乔布斯想卖掉自己的打印机,他的一位同学有购买意向。他带着打印机去同学的房间,发现同学正在跟女友做爱。场面似乎很尴尬,但这位同学并没有不悦,也没有露出惶恐的神态,他很客气地请乔布斯坐下来等一会儿。乔布斯只好坐下来等着他们,“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我想,‘这太不像话了。我爸爸妈妈绝对不会这样。’”
此事可以反映出当时校园的环境氛围。乔布斯跟着同学跳舞,想找到真爱,异性们给了他捉摸不定的感受;他对东方的神秘主义很感兴趣,呆在屋子里用《易经》算卦;乔布斯开始吃素,和同学一起讨论印度教,并身体力行地到附近的庙堂参拜,为表示诚心,他从学校附近的居民小区偷采了一把鲜花放在神龛前。
读了六个月后,乔布斯看不出上学有什么意义。他说,“我既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干啥,也不知道大学是否能够帮我弄明白自己想干啥。这时,我很快就要花光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了。所以,我决定退学。”有报道说,乔布斯竟然成功地从学校要回了学费,退回给了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乔布斯说服对方的能力确实了得,在他以后生涯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本文摘自百度阅读出品的电子书《乔布斯前传》,作者是姜洪军,其最新著作是《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一书)
虽然退了学,但他没有离开德里学院,没有宿舍,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里德学院氛围确实宽松自由,他们对乔布斯这样的寄生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乔布斯甚至还与校方的管理人员杰克·达德曼成了好朋友,杰克·达德曼认为乔布斯不会巧言令色,有一个很善于探究问题的大脑,不会盲从,很多事情他要亲自查验。
不受学位羁绊的乔布斯,可以不再选那些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他开始旁听一些自认为很有意思的课。当时,里德学院的书法课很棒,校园里所有的公告栏和每个抽屉标签上的字都很出色。乔布斯选了书法课,学学怎么写好字。他曾回忆说,“我学习写带短截线和不带短截线的印刷字体,根据不同字母组合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把版式调整得精益求精。这门课很棒,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造诣。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十年之后,我们在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时,它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文字版式的计算机。如果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了这么一门课,麦金塔电脑就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
在这段时间,他还阅读了蒂莫西·里瑞、理查德·阿尔伯特和盖瑞·施奈德等人的作品,并不断探寻生命的真谛。当时,每位大学生都会去阅读《全体集合》和《一个小行星的饮食》(Diet for a Small Planet)等哲学书籍。乔布斯后来曾感慨,“如今,你很难在大学校园找到这些图书。这种改变并无好坏之分,只是环境迥然。《追寻卓越》之类的商业图书已经取代《一个小行星的饮食》。”
乔布斯通过去退可乐瓶,用那五分钱的押金来买吃的,或者吃他从大学咖啡馆顺来的面条,他曾回忆自己吃了3个月的面条,饿得不省人事。每个星期天晚上他都要走七英里,到城那头的一家礼拜堂去,吃每周才能享用一次的美餐。(本文摘自百度阅读出品的电子书《乔布斯前传》,作者是姜洪军,其最新著作是《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一书)
为了贴补开销的费用,乔布斯在学校里找了份工作,给实验室做电子设备维修师,教授们们发现,他似乎对电子产品的修理上瘾,他不是简单的维修,他往往把整个设备重修设计组装后再送回来。乔布斯的电子知识让教授们称奇,哦,顺便提一句,这是一个心理学的动物实验室里,得到这种评价不知道该报以何种表情。
因为沃兹曾评价乔布斯“不是很精通电子学。”而乔布斯曾评价沃兹尼亚克是他认识的人中,唯一一位比他更懂电子的人。(未完待续)
—— FBI特工当时约谈乔布斯本人,乔布斯承认此前5年间,他没有使用过违禁“药物”,即毒品,但1970年至1974年就读中学和大学期间“体验”过大麻和迷幻药。
2012年1月9日,美国FBI公布了一份档案,称乔布斯承认在学生时代吸毒。20年前,FBI对乔布斯做背景核查,确认他是否有资格在时任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的总统出口委员会任职。
FBI特工当时约谈乔布斯本人,乔布斯承认此前5年间,他没有使用过违禁“药物”,即毒品,但1970年至1974年就读中学和大学期间“体验”过大麻和迷幻药。
我们先看看他中学的吸毒史,这是有文献记载的。
在他高二学期结束时,他开始抽大麻,他后来回忆,“那年夏天我第一次抽大麻,当时我15岁了,此后就经常抽了。”一天,老乔布斯在他的车上发现了一些大麻,于是愤怒地质问他这是什么。乔布斯不以为然地坦诚那是大麻。老乔布斯和他发生了争执,但最后平静下来,称既往不咎,但要求乔布斯做出承诺以后不会再碰这玩意了。可乔布斯不肯做出这种承诺,而且此后他变本加厉地加大了吸食大麻的剂量。进入更高年级后,他还开始服用迷幻药。
“有一天,我们特意到了一块麦田,就是想吸一点迷幻药,”乔布斯曾这样回忆,“突然间,我感觉到整个麦田在演奏巴赫的乐章,那一刻我非常兴奋,感觉自己就好像在指挥交响乐队一样。”
进入大学后,乔布斯对《Be here now》(有人将它译为《紧急集合》,有人译为《此时此地》,不过将其译为《活在当下》也未尝不可。)一书非常推崇,这是一本鼓吹冥想和致幻剂的美妙之处的书。受其影响,乔布斯也参加一些静坐冥想的活动,并吸食迷幻药。
在由《纽约时报》记者John Markoff所著的《What the Dormouse Said》一书当中,提到乔布斯把自己的用药经历称为“在我的生命最重要的两三件事之一”。
创办苹果公司以后,没有文献记载乔布斯再吸毒。但在苹果创业初期,在IBM与苹果竞争的时期,有记者这样形容两家公司的不同:“IBM PC是由喝酒的人研发的,而苹果电脑是由抽大麻的人制造的。”
这位记者是否在影射什么?
乔布斯早年还在一家公司创始人鼓吹毒品和酒精可以刺激创造性思维的公司工作过,不知道乔布斯当时是否参与其中,但这位创始人的管理风格应该深刻地影响了乔布斯,以至于乔布斯后来的第一段苹果职业生涯就闪回着这家公司散漫的企业文化的影子。
下面我们讲这个故事。(本文摘自百度阅读出品的电子书《他们改变了乔布斯》,作者是姜洪军,其最新著作是《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一书)
1972年12月,乔布斯从里德学院退学,回到家中的他想出去云游四方,但囊中羞涩。这一天,他翻阅《圣何塞水星报》,在60多页的广告中,雅达利公司的一则招聘广告吸引了他的目光,上面写着:“在享乐中赚钱”。乔布斯心说这正合己意,于是上门求职。
“一个非常奇怪的家伙来到公司,他说他不会走,除非我们雇佣他。我看,我们或者把他交给警察,或者只能雇佣他了。”雅达利公司的人事主管这样对公司技术主管奥尔康说。这个当时穿一身旧衣服、嬉皮士打扮的人就是乔布斯。
雅达利公司是由毕业于盐湖城犹他大学工程系的诺兰·布什内尔创立的。布什内尔毕业后想到迪斯尼工作,在他看来,那里是个游戏的天堂,但没能如愿,于是他便自己创业。有媒体这样评价他:“他的性格就像十几岁的孩子,好玩,随便,似乎是一个少年化装成了中年人。”
《硅谷热》作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这样描写他:“留着长发、身着花里胡哨T恤衫。”
图注:乔布斯曾经的老板、雅达利公司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
率性的布什内尔对雅达利的管理透着一种随意和散漫。据史料记载,这家公司在员工聚会时,除了提供大量的啤酒外,还有大麻。布什内尔直言不讳地说,他认为毒品和酒精可以刺激创造性思维。
雅达利生产线上的装配工由摩托飞车族、嬉皮士、退学学生和各种奇形怪状的人组成,雇这样的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只需支付很低的薪酬。有媒体形容雅达利生产车间就像街头酒吧,装配工人衣衫不整,长发披肩,经常饮酒作乐。有时,有重要客户来参观厂房,布什内尔就让形象太另类的工人躲进大纸箱里。雅达利公司一度被称作硅谷的“怪人和疯子的乐园”。
雅达利的财务也极其混乱,一款游戏以接近于白送的价格卖了3个月后,会计才发现它的售价连弥补成本都不够。布什内尔自己承认“我们定的合同漏洞百出。”
雅达利员工罗恩·韦恩说:“在雅达利工作就像抓着橡胶方向盘开车,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
布什内尔认为公司上下大家都是兄弟,每一个新员工到来时,他都笑着和对方握手以示欢迎。他的这双大手应该握过乔布斯当年有些偏瘦的手,后者成为了雅达利公司的第40号成员。
图注: 雅达利公司设计的游戏机
布什内尔曾回忆说:“任用乔布斯体现着我用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不拘小节。我喜欢让人们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只要他们能够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对那些细枝末节我从不干涉。事实上,许多天才往往是常人眼中的傻子和白痴。他们的行为举止通常不落俗套,令人费解。但对这类的天才,我一般都会予以特别关照,让他们可以有大放异彩的机会。”
“他比其他与我共事过的人都更加有哲学气质,”布什内尔还说,“我们曾经讨论过自由意志和宿命论。我倾向于认为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我们的人生都是被规划好的。如果有足够的信息的话,我们可以预知一个人的行动。而他的观点与我正好相反。”乔布斯坚信意志的力量可以改变现实。(本文摘自百度阅读出品的电子书《他们改变了乔布斯》,作者是姜洪军,其最新著作是《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一书)
在雅达利与乔布斯共过事的韦恩认为,在雅达利的经历,奠定了乔布斯的管理风格,因为布什内尔在雅达利是说一不二的,不允许别人说不,乔布斯最初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事,“这种态度让人恐惧,但确实能办成事情。因此,在这一方面,布什内尔可谓乔布斯的导师。”(未完待续)
2014.10.4
1986年加利福尼亚,乔布斯在解释10年的技术开发周期。史蒂夫·乔布斯的一生可谓精彩非凡,在其过世后许多作者和电影制作者不厌其烦地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他的一生,尽管关于乔布斯的很多故事和资料大家都已熟知,但是还是有一些乔布斯早年生活的点滴没有被记录在内。
1986年加利福尼亚菲蒙市,这天罗斯·佩罗给了乔布斯2000万美元。30年前,乔布斯被迫离开苹果,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公司叫做NeXT Computer。当时他允许一个叫做Doug Menuez的纪实摄影师不受限制地在该公司内进行拍摄,30年后,Doug写了一本书来记录他这段期间的所见所闻。这本书叫做《无畏的天才(Fearless Genius)》,在这本书中就有一些乔布斯的罕见照片,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展现在公众面前。
1986年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乔布斯在考虑如何给出回答。
1986年加利福尼亚,史蒂夫·乔布斯概述数字革命。
1987年加利福尼亚菲蒙市,乔布斯刚参观完新工厂回来。
1987年加利福尼亚门罗帕克,乔布斯在一次公司野餐中踢沙滩球。
1987年加利福尼亚圣克鲁兹,乔布斯正在思索。
1991年加利福尼亚山景城,Adobe万圣节派对上的极客性爱。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