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5963 6
2008-06-05
[UserCP=15]
217384.txt
大小:(3.71 KB)

 马上下载


[/UserC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14 21:21: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22:03:20
版主,把这个人踢出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8:20:46
以下是楼主txt中内容,直接发就行了,别让大家费时间下载了,呵呵~~

论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途径

当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对外扩张呈加速之势,安徽省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正向纵深迈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是也要看到,安徽与东部地区在观念和机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东向发展最终实现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1)加强经济运行机制接轨。借鉴东部地区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体制创新等方面的好做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决冲破一切影响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进一步确立安徽改革创新的新优势。一是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高效统一规范的政务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和鼓励一切市场主体想干事、干成事、做大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二是大力消除与东部地区的政策差异。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在招商引资、行政审批、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试行与东部地区相同的政策,并逐步推广,努力消除安徽省与东部地区在政策环境上的差距。

(2)强化基础设施对接。大力建设与东部相连的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江河航运、机场、港口等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化与长江三角洲核心经济层之间的联系。一是做好与长三角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二是加快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快速通道,早日全面打通安徽省特别是沿江和合肥地区联系长三角的快速通道。三是加快沿边地区与苏浙相邻市县公路的建设、改造,提高融合度。四是完善省内交通网。改造现有沿江公路、铁路。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建设各县市联系高速公路的通道。

(3)推进产业互补发展。一是充分发挥重点产业的优势,加强企业与东部地区水平层面的产业关联。加紧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积极开拓电力市场。抓住世界休闲博览会和世博会机遇,充分发挥“15+1”的旅游合作框架的作用,加快推进“两山一湖”世界级旅游胜地建设。二是提高产业配套的水平和规模,加快形成与东部地区垂直层面的产业关联。加快招商引资和技术进步步伐,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优质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主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拓展与东部产业发展链之间的合作。三是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优势加工制造业。提高产品层次,扩大生产规模,壮大非金属材料、机械装备、汽车、家电、煤化工、中药加工等产业,努力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将安徽建成长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加强市场体系对接。一是加快与东部地区商品、物流、产权、金融等市场的对接,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要素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大力推动市场开放。积极搞好服务,全力为东部企业进入我省创造便利条件;加强协调,努力推进东部地区与我省实行统一的市场政策,如统一产品认证、著名商标共享优惠政策、共享企业监管信息等,共同建设区域大市场。

(5)分层次加强规划引导。安徽省各地区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实施东向发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地主动性、创造性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东向发展措施。沿边地区与长三角无缝接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应努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广阔扇面,成为安徽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沿江地区和合肥等市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较好,交通条件便捷,应当进一步加强整体东向发展的规划,率先融入长三角,发挥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脊梁和带动作用。其他地区也要发挥特色优势,瞄准东部市场,加强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融入长三角的进程。

(6)积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融入长江三角洲涉及到四个省市,需要协调的内容较多,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协商,通过政府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相互融入。当前应以皖浙制度化的高峰会谈机制为基础,努力争取加入沪苏浙三省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搭建我省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工作协商平台。各市也要积极与长三角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和对话协商机制,努力形成省市共同推进的立体融入格局。同时,充分重视民间层次交流合作的作用,积极成立跨区域行业组织,举办跨区域学术论坛等活动,多方面推动安徽省东向发展的进程。

我省东向发展将按照“统一协调、分兵突破、逐步深入、务求实效”的原则,在六个方面着力:体制机制对接从部门突破,削除各种行政壁垒,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融入;思想观念对接从干部交流突破,并将形成制度;基础设施对接从交通突破,全面提高可融入度;产业对接从招商引资突破,特别是在承接产业整体转移上下功夫,形成集群效应;区域对接从市县突破,目前我省马鞍山、芜湖、合肥等市已经以“观察员”身份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鼓励支持这些城市率先融入,打开突破口,带动其他地区加速与长三角的融入;氛围营造从宣传突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9 23:23:24
顶,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1 11:28:55
定,好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