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岛》(上)
第一章上岛
这不仅仅是个故事,因为故事里的故事已经在你身边悄悄发生,故事里的主角正在向你步步逼近……
不久以前,一个年轻人怀着寻找世界上最伟大公司的梦想,乘船前往异形岛。异形岛,太平洋上一个幽灵般的小岛。传说这个小岛上住着一些异形生物,所有上岛的人都会被噬杀。但同样传说,岛上驻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这家公司拥有超一流的管理水平和超强的科技,是发达国家尖端武器的供应商。据说这家公司是20年前由外号叫邪恶博士的人所创建。所有这些都是传说,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证实。
除了年轻人外,同船前往的乘客,还有几位希望寻找某个答案的人。一个是企业文化专家,叫文化人;一个是人力资源总监(女),叫白骨精;一个是质量管理专家,叫老Q;一个企业家,一个推销员(名叫汤姆),一个高级工程师(人称凤凰男),还有一名船夫。
船夫对年轻人说:真的去异形岛吗?你们不怕死?
年轻人问船夫:异形岛有异形吗?
船夫:应该有吧,我有几个开船的朋友都梦见过。
众人听了都大笑,做个梦就当是真的,这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寻找异形岛并不容易。一连几天,船夫在传说的位置附近游弋,都没找着什么岛。直到第四天,才找到了一个荒岛,大约有两平方公里的样子。岛上竖着一个界碑写着“极乐岛”。从勘查看,这个小岛曾经有过大规模的建筑,只是后来都清理掉了,现在什么都没留下。后来,搜索队又重新上了两次极乐岛,也没找到什么。再后来,不光异形岛找不着,连极乐岛也似乎失踪了。到了第九天,当众人快要放弃时,终于在附近发现了一个新的小岛,大家欢呼雀跃。
这个小岛大约有十几平方公里的面积,四周围着高高的防护墙。岛上只有一个码头,码头后面的大门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异形岛;下面几个小字——闲人勿近。当小船靠了码头、大家上岸后,防护墙上的大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了一个白衣女子。
白衣女子说:你们是些什么人,居然敢来这里?
年轻人说:我们久仰大名,不远千里来拜访,能让我们进去看看吗?
白衣女子说:都回去吧,这里没有什么好看的。最近两年都没有人敢来,你们不怕死吗?
年轻人说:怕?怕什么?难道真的有异形?我倒是想见识一下。
众人听了都笑了,毫不理会地往大门方向走去。
白衣女子说:请各位留步,再往前走就有危险了。
大家并没有人理会她的话。当大伙快要穿过大门时,突然传来一阵电子火花的嘶嘶声,在门口前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几个半透明的蓝色生物。天啊,异形!难道这是真的?正当大家目瞪口呆、魂飞魄散的时候,一道强烈的蓝光闪过,所有人都失去了知觉……
第二章见鬼
不知道过了多久,年轻人醒来了,发现自己躺在一张舒服的床上。年轻人觉得很奇怪,正想要四处走走,这时候白衣女子走进了房间。
白衣女子:你醒啦。
年轻人:是啊!我没被异形吃掉吗?
白衣女子:呵呵,那只是一个玩笑,别当真。
年轻人:玩笑!这玩笑也开得忒大了吧,你们异形岛是这样欢迎客人吗?
白衣女子:是的,这是岛上的规矩。
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白衣女子:我叫小云。
年轻人:小云,这个名字衬上你的白衣裙,还有俊俏的脸,真像个天使。
小云笑道:嘴甜舌滑的家伙,你叫什么名?
年轻人:我叫小明。
很快,小明与小云就熟络起来了,说过了一些闲话后,继续交谈。
小云:你为什么要冒险来异形岛?
小明:我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必须要学会世界上最好的管理方法。听说异形岛的Alien公司是最伟大的公司,所以我就来了。
小云:我想你是来对了。我们公司是当今科技实力最强的公司。
小明:嗯,这点我知道。就是不知道你们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云:你知道我们公司名字alien是什么意思吗?
小明:异形?
小云:呵呵,是,也不是。我们公司的全称是always learning and innovating enterprise(持续学习与创新企业),alien是公司全称的缩写。
小明:持续学习与创新,那就是学习型组织啦。
小云:准确地说,是新一代学习型组织。
小明:新一代学习型组织。
小云:是的,这个理论是博士在20年前提出的,到现在有20年历史了,只不过还没有向外界传播,所以对你们来说就是新一代学习型组织。
小明:我很期待早点了解你们公司。
小云:明天我就带你看看,今天好好休息吧。
第二天,小云就带着小明在岛上四处转悠。这个小岛是一个以Alien公司为主体的综合社区,约有一万名居民。小岛上有学校、医院、体育馆、议会、政府、商业街、公园、海滩等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岛的管理很完善,风景也很美。奇怪的是,这么完美的小岛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
参观完小岛后,就参观Alien公司了。Alien公司有6千多人,共分为十几个事业部。小明参观了其中的一个事业部。这个事业部从事武器生产,据说是科技含量最低的事业部,生产方式比较接近常规。为了了解Alien公司的管理特色,小明认真地参观了每一个部门。包括生产部、研发部、质量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购部,甚至包括管理部、总裁办等。所见的员工,精神愉快、工作专注;所见的各级领导,圆滑世故、善于激励和管理下属。可以肯定,每一个部门的管理水平都已经达到世界超一流的水平,整体实力可想而知。不过,小明并没有发现想象中的学习型组织特征,譬如柔性扁平的组织架构,该事业部从生产工人到总裁,起码有5、6个管理层级,跟普通公司无异;也没有发现员工的学习型特征,譬如
把学习融入工作中,用特别的方式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等。总之,一切正常。这让小明感到很失望。倒是有一件事很奇怪,就是他们在公司参观时,其他人好像没看到他们一样,既不打招呼说话,也不让路,好几次小明都差点撞到别人身上。还有一点让小明感到背脊冷飕飕的,就是小云有时候似乎是飘着走路,如鬼魅一般。好几次小明真想把小云的裙子掀起来看个明白。终于,小明忍不住了。
小明:小云,你是人还是鬼。
小云:是鬼,你怕吗?
小明听了双腿发软、差点摔到地上,不过嘴上说:不怕,这么漂亮的女鬼,我恨不得天天能看见。
小云调皮地笑着。等他们穿过一个有很多门的通道时,小明趁小云走在前面不注意,突然闪进了一个车间,坐在一个机器加工台上。小明长舒了一口气,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自言道:“今天真见鬼,吓死人了”。正在此刻,小明蓦然看到一把巨大的切割刀向自己横胸切来,这时想要躲已经来不及了。小明“哎呀”惊叫一声后,闭上了眼睛。只听见“咔嚓”一声,小明的身体抖了一下,身后的物体已经被切去一段;等小明睁开眼睛时,又看到一把切割刀切过来,小明赶紧闭上眼睛,又是咔嚓一声,小明的身体又抖了一下。等第三下、第四下切割刀飞来时,小明呆呆地看着刀子从自己的身上切过。终于小明明白了什么,对死亡的惊恐涌上心头,使他一下子就晕死过去……
等小明醒来后,又发现自己躺在原来的床上,而小云在旁边忙活着什么。这时候小明已经不再害怕了。
他问小云:老实告诉我,我是什么时候死的?
小云一愣:你不是好好地活着吗?怎么会死了呢。
小明:那刚才是什么回事,我明明被一部机器反复地切割。
小云:呵呵,那只是一种投射技术。我们的主体一直在房间,客体在参观。
小明:哦,有这种技术吗?
小云:你觉得我们公司有可能做得到吗?
小明无语了。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人能做到,那么唯有这家公司了。
小明:你们公司的科技真令人印象深刻,但我看不出你们的管理有什么特别。
小云:不如这样吧,你直接去问问我们公司的创办人——博士。
小明:是邪恶博士?我能见他吗?
小云:呵呵,什么邪恶博士,那是外人对他的误解。有我引见,当然可以。
小明:那太好了。以前听说很多人在异形岛失踪,而且你们公司卖武器发战争财,所以大家觉得这个博士是个邪恶的人。
小云:博士说,只要我们垄断了尖端武器,同时卖给几个国家,那么大国之间就不会有战争了,其他国家也不敢轻举妄动。而且我们从来不会向好战或者专制的国家出售武器。
小明:这种想法真是奇特,不过想来还是有些道理的。
小云:至于失踪的人,是因为他们来了就不愿意走。你看,你不是好好地在这里吗?
小明:嗯。
第三章邪恶博士
在上岛的第四天,小明就见到了邪恶博士,一个头发半白的中年人,大约有四十来岁,表情平和。一阵寒暄后,很快就进入正题。
小明:请问Alien公司是学习型组织吗?
博士:是的,是新一代学习型组织。
小明:我听说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层级非常少,是扁平状的。为什么贵公司的管理层级有6、7层那么多呢?
博士:你看到的只是公司的一面,公司的另一面则是扁平的。Alien公司的组织架构既是层级管理型,又是柔性扁平型。
小明:这听起来真有趣,但也难以置信,这两种特性不是自相矛盾吗?
博士:如果我说,有一种物质它既是粒子,又是一种波,你相信吗?
小明:是波粒二象性,这个我学过,当然相信,不过刚开始时真的觉得很奇怪。
博士:是的,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管理科学,有些事情看起来不合常理,却是真实存在的。
小明:那你说的另一面在那里呢?我好像没看到。
博士:先别急。我问你一个问题: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小明:就是要盈利啰。不管公司有什么别的目的,我想这个是最根本的。
博士:说得对。要想盈利,公司要做些什么?
小明:要进行正常的经营运作,还要努力进行创新,这是公司的两个基本职能。
博士:不错,看你年纪轻轻的,有点见识。你见过的公司,以及你见过的这些公司的各个部门,他们平时是在进行经营运作,还是在进行创新呢?
小明:除了研发部门或者设计部门外,我看到的部门都是在进行日常经营运作;很多公司根本就没有研发部门,整家公司都是在进行日常经营运作。创新不是没有,但很少。
博士:是的。一般公司的工作重点都是进行日常的经营运作。而公司的日常经营包含各种各样的工作,为了完成这些工作,公司就划分为很多个部门;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每个人管理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结果就形成层级管理型的组织架构。层级管理型的架构,有利于开展日常工作,但由于条块分割、层级过多,不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因此不利于创新。如果我说,现在为了创新,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架构,使它彻底扁平化,你愿意吗?
小明:我很愿意,但可能做不到。因为如果没有层级型的管理架构,日常工作都不能做好,创新又有什么意义呢。
博士:是的。日常工作做不好,公司就会立即死亡;但创新工作做不好,公司就会在将来死亡。
小明:这真是难办啊!
博士:所以,我发明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保留现有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专门从事创新工作的影子组织,这个影子组织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公司的另一面,这一面是柔性扁平的。
小明:影子组织?真有意思!它在那里?
博士:这要从学习环说起。
小明:学习环又是什么呢?
(待续……)
第四章 我是新人
在上岛的第一个周五,在Alien公司的会客厅里,小明又见到一同上岛的六个伙伴,有文化人、白骨精、老Q等。见大家都没事,每个人都很高兴。这些小伙伴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都带着各自的疑问来异形岛寻找答案。邪恶博士说,周五是各种学习环小组开会交流的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于是就把大家召集起来,由小云带领大家参观;这些学习小组经过长期的运转,都已经成为一个个的专家团队,应该可以为各人解开心中的疑惑。为了不打扰学习小组的运作,客人们采用投射技术参观。Alien公司的投射技术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实体模式,一种是幽灵模式(对方看不见自己),还有一种是影像模式(互相可见),三种模式可以随时切换。
众人首先来到了一个会议室,里面坐着12个人,这是企业文化学习环小组在开展活动。小云向组长介绍了文化人后,就隐身了。因为是第一次观看学习环的运作,所以大家很好奇,都停下来没有走开。很明显,企业文化小组正在进行学习环的第一个环节“提出和讨论问题”。每个组员依次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就是讨论。有些问题当场解决,有些因为需要时间思考,可能会留到学习环的第三个环节。等其他人都提完问题后,最后就轮到文化人了。按规矩人人都要提出问题。文化人沉思了半会,然后左顾右盼、以为同伴都走了,最后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蹦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企业文化真的有用吗?”全场都几乎晕倒。原来,文化人是一个企业文化专家,曾经帮助很多企业构建企业文化,包括一些500强企业。文化人的成功案例很多,但所谓的成功案例的企业,在成为他的客户之前就已经很成功了,而不成功的企业,在成为他的客户后仍然不成功。后来他只接受成功企业为客户,因此声望日隆。虽然名声在外,但文化人的内心却诚惶诚恐。“企业文化有用吗?”这是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一个问题。
组员甲:这个问题从十九年前开始就没有人再问了。
文化人满脸尴尬。
组员乙:如果企业文化不起作用,可能跟利益分配制度有关。你构建企业文化时,有没有先优化利益分配制度呢?
文化人:企业文化跟这个有关系吗?
组员乙:当然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如果员工不认同利益分配制度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企业家自欺欺人的一套说词而已。
文化人:你们认为利益分配制度在企业文化里有多大作用呢?
组员乙:我个人认为30%以上。
组员丙:我觉得起码40%以上,反正这个做不好,企业文化肯定好不了。
文化人:啊,我总算有些明白了。
组员甲:还有,你有没有想过企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呢?
文化人:……
除了文化人留在会议室外,众人来到了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刚好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环小组正在开展活动。小云向组长引见了白骨精,让她参加了这个学习环。这时候,小组成员正在就一个招聘细节,轮流陈述自己的知识和见解,看来学习环正在开展第二个环节的活动,即学习交流。最后轮到白骨精。
白骨精:很抱歉!我没有准备要交流的知识。我可以提点问题吗?
组长:可以。学习环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提出问题,或者提出点子,只要不影响事先的安排就行。
白骨精:请问学习小组的会议,跟部门工作会议是不是一样的?
组长:不是的。学习小组的成员来自本部门各级领导和骨干员工,人数固定于十几个人。而部门工作会议的人数可多可少,而且部门工作会议的议题很杂,并且不包括学习。
白骨精:明白了,谢谢!我做人事经理已经有10年了,有一项工作一直做不好,就是不知道怎么样培训领导们的管理技能。
组员甲:这个本来就不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当然做不好了。
白骨精:哦?不是我的工作?真有点意外。
组员乙:你敢对你上司的管理方式指指点点吗?哪怕是同级的领导也不好说人家嘛。
白骨精:确实这样,所以我一直都不愿意组织管理技能培训。那怎么办呢?
组员乙:交给管理技能学习环就好了。
白骨精:为什么呢?
组员乙:管理技能学习环是由跨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组成,权威远高于人力资源部和任何个人。由这个小组决定的培训,谁都得服从。
白骨精:有道理,那以后人事部不做这方面的培训吗?
组员乙:那也不是,具体培训和考评的操作者通常还是人事部,只是规划培训内容、制定考评标准的单位是管理技能学习小组。
白骨精:这样分工挺好的。
白骨精长舒一口气,脸上浮现出轻松愉快的神情。
离开了人力资源部,一行人来到了质量管理部。这时候质量管理学习环小组正在活动,质量管理专家老Q加入了这个小组。很快老Q就有机会发言了。
老Q:诸位是否觉得质量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呢?
组员甲:学无止境,只要钻研下去,每一门学问都不会肤浅。
老Q:是的,不过我还有另外一个意思。诸位是否觉得质量管理特别深奥难懂。是这样的,我研究质量管理三十多年了,已经是质量管理的黑带六段,也就是所谓的专家。我很想知道,我还需要研究多少年,才能够完全掌握质量管理的精髓,功德圆满。
组员乙:老先生研究了这么久,还有什么高深的知识要琢磨呢?
老Q:有的有的,譬如戴明质量管理法、六西格玛管理法等等。
组员丙:博士在20年前就曾经预言,质量管理这个领域会不断冒出一些大家都看不懂的思想和理论,老先生不必在意就好。
老Q:哦,大家都看不懂?何解?
组员丙:你听说过质量管理的悖论吗?
老Q:没有。
组员丙:质量管理的悖论就是:质量稳定既是现在成功的基础,同时也是将来失败的原因。过去赖以成功的工作方式,如果非常强势地保持下去,那么必定毁掉未来。而质量管理的基本作用,就是要维持现状。质量管理工作做得越好,现在的质量就越好,保守的力量就越强,将来就越糟糕。这就是质量管理的悖论。
老Q:确实如此。
组员丙:正是这个悖论误导很多思想家发展出各种复杂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理论。此时正确的做法是承认质量管理的局限性,继续做好质量管理的工作;但在质量管理之外,要加强创新管理工作,使创新的力量能够对抗保守的力量,推动企业向前发展。错误的做法就是试图在质量管理的系统内解决这个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质量管理的功能必须要扩展到满足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而为了创新,质量管理就必须要引入企业文化、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管理等各种元素,结果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就会变得很复杂、很难懂了。
老Q:你的意思是说,新的质量管理思想,是各个管理项目的混合体。
组员丙:是的,是残缺的混合体。
老Q:如果是这样我就懂了。那么这些新的质量管理思想有没有用呢?
组员丙:那就取决于其他管理项目的水平了。
老Q:呵呵,我明白了。
离开了质量管理部后,企业家跟小云说:“我要寻找破解经营困局的方法,该找谁呢?”小云想了想:“这个我也不大清楚,咱们去管理技能小组看看吧,那里有很多领导,应该能帮到你。”于是他们就来到了管理技能学习小组所在的会议室,在小云的引荐下,企业家参加了这个小组。
学习小组正在开展学习环第三个环节的活动——提出和讨论解决方案以及合理化建议。今天的主题是修订管理技能的最低标准,组员们把组成标准的项目全部列出、并逐一讨论,这些项目包括:领导力、卓越工作技能、4L模型、人际关系处理技巧、领导心理素质、说话艺术(包括谈判技巧)、项目管理知识、财务管理常识……共15个。企业家看了一阵心慌,作为一个曾经成功的企业家,居然没有几个像样的管理技能。等大家发言后,企业家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企业家:我想向诸位请教破解经营困局的方法,我的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
组长:有哪些困难呢?不妨说一说。
企业家:劳动力成本上涨、竞争加剧、汇率上升、租金上调、产品的环保标准提高……
企业家向组员们陈述了自己的困难,并介绍了一些企业情况。
组员甲:你的问题似乎不算问题。
企业家:哦,为什么呢?
组员甲:如果把你的困难再增大10倍,你能应付吗?
企业家:别开玩笑了,我现在都受不了。
组员甲:据我所知,同样的企业在A国是可以经营的,而A国的各项成本正好比你所在的C国高10倍。你说为什么呢?
企业家陷入沉思,因为他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自身的管理出了问题。过去成功的经验使他变得很自负,使他习惯于把问题归咎于外部。
企业家:那你说怎么办呢?
组员甲:很明显,从内部管理开始,提高整体的运营绩效?
企业家:那又怎么样提高呢?
组员甲:可以用4L模型进行分析。
企业家:很抱歉,我不会4L模型。
众人窃窃私语,有人问:今天我们列举的15项管理技能,你掌握了多少项?
企业家满脸通红:可能有一两项目吧。
“哇”,很多人发出惊呼声,大家议论纷纷。
最后组长解围说:安静,安静!大家都曾经是新人,可以理解嘛。我们还是做些建设性的事情。
组员甲:那我就用4L模型讲一讲怎么做吧。企业的整体绩效等于外层管理项目的绩效之和,只要提高每个外层管理项目就可以提高整体绩效。而外层管理项目又是由内层管理项目所决定的,提高内层管理项目的水平,就可以提高外层管理项目的绩效。
……
经过组员们的细心解说,企业家茅塞顿开,并开始认真地学习每一项管理技能。
离开了管理技能小组后,小明、小云、汤姆、凤凰男等四人来到了营销部。在小云的引荐下,汤姆加入了营销管理学习环小组。汤姆是销售行业的著名人物,据说他学会了全世界所有的营销与推销知识,但这不是他出名的原因。汤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所有不同种类的营销知识都能够完整地保存在他的大脑里,并且随时会交替使用,因此人称百变汤姆。人们问汤姆,为什么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汤姆说,他大脑里有一百个小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个时候,营销小组正在开展学习环第二环节的活动,各人根据最近的学习,交流和分享知识。
组长:汤姆先生,不知道有没有知识可以跟大家分享呢?
汤姆:各位需要那方面的知识呢?我的大脑里装了全世界的营销知识。
众人都觉得很诧异。
组长:那就讲一讲,如何促进客户采取购买行动吧。
汤姆:好的……
汤姆一口气讲了一百种知识,直把众人听得头昏脑涨。当汤姆讲到第两百种知识时,有人居然呕吐起来。等汤姆讲到第三百种知识时,有两个人当场晕倒。这时组长叫停了汤姆。
汤姆觉得很奇怪:大家还好吗?究竟什么回事呢?
组长:我猜是一时接受不了吧。
汤姆:接受不了也用不着这么大反应吧。
组长:你知道吗?我们只学过一种营销知识,你突然整出三百种,谁受得了?
汤姆:才一种营销知识?那你们能卖产品吗?
组长:现在我们的产品太强大了,确实用不着推销;但创业初期,我们就凭这一种知识创造了神话般的销售业绩。
汤姆:就凭一种知识?是什么呢?
组长:营销三段论,一种知识,但融合了全世界所有的营销知识和销售知识。注意,是融合,而不是包含。我留意到你刚才所说的三百种知识里,有很多交叉、重复、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地方,为什么不把他们融合在一起呢?
汤姆:因为每一种知识都是某个营销大师或推销大师的心血结晶,每一种方法都似乎很有道理,无法取舍。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多年了,这正是我来这里的原因。
组员甲:看来你需要一个好的工具来加工你的知识。
汤姆:我想是的,你们有这样的工具吗?
组员甲:有,营销三段论就是最好的工具了,它同时也是我们唯一的营销知识。
汤姆:怎么样用呢?
组员甲:那我就讲一讲三段论的原理吧。顾客的购买行为可以分解为:存在需求、价值判断和采取行动这三个步骤,对吗?
汤姆:是的。
组员甲:相应地,营销工作就可以分解为:强化客户需求、影响客户价值判断和促进客户采取行动这三段工作,对吗?
汤姆:没错。
组员甲:这就是营销三段论了。各种具体的营销或者销售工作,都可以归入营销三段论里的某一段;而所有的营销与销售知识,都是以这三个工作为主题而展开的,所以所有的营销与销售知识,都可以融入到营销三段论里面。
汤姆:让我想想……结构清晰,很容易理解。有一个问题,营销知识可以分为针对特定对象的销售知识和针对整个市场的市场营销知识,在这里又怎么样区分呢?
组员乙:确实有必要区分一下。
……
(待续)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