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012年毕业,小硕一枚,毕业后回到自己家乡中部某省分的J行,工作也有两年了。这两年以来,本着认真工作、兢兢业业的原则,一直在努力工作,生怕自己少做了什么事情。如果不是闲下心来思考,都没能正确的思考这样做的意义。身边的很多朋友,大抵都和我一样,被琐碎的工作所困扰。(不过还好,我们没有过多的被更低一等级的需求——钱,所困扰。)
比较而言,我算是身边很多人中很看重工作的人,有很多原因,那篇名帖“寒门难处贵子”中描述的情况可能还算比较符合我的情况。因为家境一般,长辈们能够传授给我们的经验就是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要努力工作,找个好工作,特别是那种体制内的单位。于是乎,我就努力的学习,争取考好的大学,努力的工作。为的是以后也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可以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而此时别人家的孩子在干嘛,有经常打游戏的,整日看动漫,网购,看似不务正业。但这些“孩子”在领导眼里更是好员工,因为工作效率高,会抓重点,善于交际,关键时候能顶上去。而我呢,早已经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迷失了重点,最终可能干的最多的和做的好的并不是同一个人。
“寒门”里面说的可能是部分正确的,出身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成长和教育环境,而环境又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人对于事物的看法,这种差距可能比经济上的差别来的更大些。所以职场中总会有不同的人群细分:有些人非常听话,工作努力;有些人很清高,看不惯社会的阴暗面;也有些人八面玲珑,很能“吃的开”。
所以呢,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如果可能多理解一下“别人家的孩子”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来考虑下问题,可以使自己更早的顿悟。随着工作的深入,这些分化可能会逐渐壮大,差距也会逐渐拉开。出身的差距会造成起点的不同,但是意识的差异才是影响成长加速度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和我一样的孩子能够多做出一些改变,主动去接受并了解别人的世界。跳出工作来抓工作,或许可以做的更好。
这样想法也许有些功利化,但确实是我内心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够多多交流,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