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994 5
2014-10-16
写在前面的:批“中国金融圈潜规则大揭秘”一文
在人大经济论坛上面发这种文章 居然还有那么多人赞。。。。颠覆了我对人大经济论坛的定义。。。

作者自诩勤奋 看过郎咸平这种难说好坏的烂大街学者的书 看过几部电影就是勤奋了

作者你读过全英文版的博迪的金融学吗 念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吗 看过王江的金融经济学吗 学过Guass Eviews 来分析金融时间序列吗?你做外汇 你读过交大那本国际金融学 和诺奖得主的国际经济学吗 你做交易 你读过 期权 期货及其衍生品吗?

你考过CPA CFA FRM吗?

呵呵 期货从业 证券从业 AFP 这种高中生也可以拿下的证书有意思吗?

电影是浪漫的表达,你不能用文艺的电影来理解金融圈

你最大的问题是知道是屌丝 又完全不懂金融 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下
去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你遇到的问题 其一二本的学历和智商(没有鄙视,智商更多是真正的勤奋) 其二,读书太少 想的太多 其三.知片叶而妄图覆盖全部


好吧 我理解 你只是吐槽 就好像北京金融街哪些名校学子自诩金融民工一样.......





附录一文:这才是正思考 才是所谓的“勤奋”加上天赋

From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o Citigroup Corporateand Investment Banking

The Adventure of Lawrence

——JiaqiJin


《跳级在清华》


1.前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历史,每一个人的过往都可以写一本书。我所记录的,只是自己简单而平凡的故事,而且我始终相信,那些有理想,懂得把握自己的后来人们,一定会做得更加出色。我不知道道命运会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但我一直会用善良维护左右。谨以此文,纪念我逝去的学生时代。


2.记忆封存中的懵懂岁月


小学时候的我,无非只是淘气和贪玩,虽然每件事情都会努力认真做好,但是我并不是好胜求强的那种人。直到很偶然的因为《迎春杯》数学竞赛的缘故保送到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五中之后,才渐渐开始知道努力超越的道理。初中三年级以后,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名,并且渐渐在数学物理化学上面崭露头角。除了大小的全国市区奖项得了不少之外,由于高中数学物理联赛一等奖的缘故,我在2002年被保送入清华大学的基础科学班。在这个清华内部堪称最苦最累的地方开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基础科学班是杨振宁教授在97年回国时候提议成立的,外界称其为”诺贝尔班”,《Science》杂志也专门报道过。这个班目标是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基科班每年从全国联赛保送生中选拔30人,再从清华3500名新生中选拔30人。所以成员不少是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和各省高考状元。仅基科2000班60人中就有5名高考状元。竞争之激烈,学生质量之高,可以想见。基础科学班的学生拥有其他院系学生没有的特权。选课所受限制少,同时授课老师大多是该领域的权威教授,此外这个班的学生在大三可以在全校乃至全国范围内选择教授作为导师,并且开展富有挑战性的科研训练。


3.跳级尝试


进入基科班以后,前所未有的压力接踵而来。我所在的班,一共62人,4位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得主,2名高考状元,剩下的多是全国联赛决赛圈的一二等奖获得者。纵然我在中学里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但是跻身清华精英中的精英里,实在是逊色了不少。但是我一直有个信念,就是不管事情多难,我都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管对手多强,我都要攀登高峰脱颖而出。拥有这股决心,我很快开始了迅速上位的过程。我细心观察周围同学身上的优点,大到思维方式,小到课堂笔记,我都一一琢磨,争取尽量吸取其中精华并为己用。虽然我并不聪明,但是凭着直觉和理想,我在普通物理,高等微积分等大一课程上都取得了接近满分的成绩,并且在2003年冬天开始运作跳级事宜,争取提前一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并且去到世界超一流大学进一步深造。


本科跳级对于很多人来讲想都没有想过,更何况是在清华最难出头的基础科学班。我认真研究了整个大学四年的培养方案,然后向学校提出了一套改编的计划,专门为我跳级所用。然而不管在哪里,保守势力总是存在的,对于自主求新的我来讲,因此遇到的阻力的确不少。直到我在大一下学期修了高年级的量子力学和数值分析,并且获得接近满分的成绩,又在电磁学考试半个年级不及格的情况下取得100分,阻碍我前行的声音才渐渐收敛。


2003年暑假,在教务处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成功转入基科1字班,向着更高的梦想继续迈进。


4.GPA之争


所谓GPA,也就是学分积,是国外大学衡量本科生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不影响去世界超一流大学,我对GPA自然是倍加重视。但是因为跳级,我在大一就要选大三大四的课程,体育课每学期上两个不说,小学期课程也要double。种种困难一一袭来,但是我都悉心应对。拥有每天工作20小时的功底,我终于在跳级完成之后依然在高年级位列最终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的双料第一,为出国申请打下了好的基础。


在交叉选课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了灵活带来的好处。很多高年级的课程对低年级课程有指导意义,同时低年级课程中的浅显例子又对理解高深的概念大有裨益。所以只要搭配得当,方式巧妙,看似很难的跳跃交叉实际却也是有途可循的。


5.本科科研尝试


最早选择保送基础科学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班的学生可以在大三进入课题组师从国内权威院士专家进行科研训练,这无非对申请出国读graduateschool提供了帮助。对我而言,因为跳级少了一年,大二进入课题组便成了必须,为此我花了很多功夫来了解清华各个院系的实验室,最后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的量子信息与测量实验室以及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同时展开科研,此外还会利用空余去高等研究中心听报告并与教授讨论问题。除了应付跳级带来的冲击,我每天深夜看paper,并且尝试在seminar上面做presentations,最后终于在大二结束前完成两篇关于quantuminformationandquantumcomputation的文章并投《PhysicalReview》。


《华尔街的随机游走》


6.出国申请


在经过两年的课程学习及科研训练之后,我开始了申请之旅。除了GRE,TOEFL之外,papers,personalstatement,recommendationletters都是重要因素。我当时就想,既然我能两年读完别人三年的东西还拿到年级第一,其他几样也就一定不能差。往往推荐信3封就够了,但是鉴于和各个研究所都保持联系,我可以得到更多的推荐信,并且做到有的放矢。最后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微电子所所长李志坚院士,以及物理系和高等研究中心另外4位教授都不吝推荐,对我出国起了不少正面影响。


然而不管怎样,由于我学了两年本科就申请graduateschool,多少影响到外界对我实力的信任。我只申请了全美最好的15所学校,拿到8个offer,被3个decline,剩下的包括interview全部withdraw。








后面部分请百度。。。。。。。。。。。。。部分因为字数原因,缺失


我不知道命运会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但我一直会用善良维护左右。


JiaqiJin


2006年11月30日于Pasadena,CA


-------------------后记-------------------



1)Mortgage Research


07年6月开始进入quanttradingprogramatCitigroup。Program招的基本都是topschoolundergrads/masterstudents。这个quanttradingprogram是个rotationprogram,第一年我被分到mortgageresearchandanalysis这一组。现在想想,我的那些manager对我都还是很好的,他们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又有很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MortgageResearch里面一大部分是modelprepaymentrate,在financialcrisis下面一度voluntaryprepayment(acrossoriginationyears)被压得很低,同时governmentintervention(i.e.FNMA/FHLMCbailoutetc.)对futureprojection添加了很多uncertainties。同时housingdata的获取和aggregation一直都是比较tricky和detail-oriented的。很多时候CPSCDS的data是不够的。所以这个领域,就算是最topexperts也要每天学习很多新的知识&workunderbigpressure。


而我更多involve的是modeldefault,cumulativelosses,andunderstandlossseverity。这块因为房市崩盘而变得尤为重要。整体觉得mortgageresearch是很锻炼人的地方,有很多groundwork虽然很多时候很辛苦,但是如果不从下到上的了解一个model又怎么能够真的懂得这个系统呢?那一年,经常要苦战的深夜,从BearSterns的两个hedgefundcollapse之后,整个housingbubble彻底破灭,看到金融危机对各个层面的影响,也是一个不一样的经历。


2)Fixed-Income Structured Trading


第二年的tradingrotation在structuredtradingdesk。我发现trading这个行业真的很有意思,整体来讲我觉得也是比较适合我的personality。Tradingdesk分的很细致,比如mortgage-related的IO/POtraders和CDOtraders都是各做各的东西。但是differentmarketcomponentsareinter-related,所以其实很复杂。当每个行为都和钱打交道的时候,责任和压力也很大。


原则上讲structureddesk不算一个tradingdesk,而是联系exotictraders,issuers,investors,ratesquants的重要一环。所以虽然对于structurers来说,一般学不到太多hedgingtechniques,但是对于termstructureofinterestrates,creditmarketetc.还是会慢慢建立一些了解。特别是当housingcrisis之后的creditcrisis爆发之后,对于creditdynamic的理解就变得至关重要。WallSt.的majorplayers,5-yrCDS-level一度都在200-300bps之上,这样很多corporate-issuedbond都有不小的mark-down。和credit相关的pricingissue一直是bondinvestors很关心的问题。


StructuredProducts在primary和secondarymarket上面都很活跃,而了解marketappetite是需要很多socialskills的,维持和high-profileindividualinvestors&institutionalclients的关系,是要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慢慢掌握的。


LehmanBankruptcy之后,很多re-hedgeactivities发生,对于in-the-moneyinvestor,就很急于找到新的counterparty继续他们的swap。对于out-of-moneyinvestor,就很想takeadvantageofLehmanBankruptcy,什么也不做而消除obligation。因此supply-demandimbalance导致了严重的yield-curve变动,30-2CMSspread也发生了逆转。这些给pricing,hedging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记得去年的11~12月,很多时候是如坐针毡。


不过这种好多个decades都不见的金融现象,给practitioner和学术界都提供了很多好的信息,很多survivor的经验也变得尤为宝贵。


3)Difference between Academiaand Industry


这里的Industry主要指financialindustry。


整体来讲Academia的lifestyle比较flexible。而在wallst.工作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工作时间也比较固定。当然从compensation上面说,如果在tradingdesk坚持做几年,比较优秀的话,一年$500k+(includingbonus)还是有可能的。当然现在新的ObamaAdmin.对bonus做了很多限制以后很多事情不容易预期,但wallst.比其他领域收入高很多这个事实不会改变。


如果是在academia,因为是businessschool下面的facultyposition,起薪应该略低于$200k/year,拿到tenure之后会有一些进步。当然很多hedgefund会请一些professor去做consulting,也有些教授和MBAstudents一起开hedgefunds。但是如果过分热衷non-academicwork,我想对学术能力多少会有负面的影响。Anyway,看个人喜好。


最近看到了academia领域里面很强很强的人,真的很钦佩他们。从H.Hong,N.Barberis,到W.Xiong,N.Wang这些年轻的学者显示出他们很强的学术能力。不少华人慢慢在finance领域做出的不错的成绩,以后我想自己一定要多多努力,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综合finance和econ来说,如果是数理基础比较好的人,做一些theoreticalassetpricing,econometrics,或者theoreticalmicro可能会有些优势;对于很有economicsense的人,做gametheory,macro可能会好些。很多时候academicresearch都和一些empiricalwork相关联,从formdataset,runregression到robustnesstest,解读分析结果看似straightforward的过程其实有很深的学问。所以如果是想做empirical方面工作的,应该也是越早接触越好吧。


4)Job Searching


在美的collegestudents一般都用monster-track来投递简历,但对于experiencedemployee就往往通过head-hunters。和相关人士长时间保持联系很重要,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圈子很小,大家其实都认识,所以要努力保持好的reputation。


个人觉得,在NewYork/London的一些position,对于培养好的globalview更有帮助。很多这边的金融产品在亚太区不做。中国的trading没有完善,而HK,Singapore有不少是liquidityissue。除此之外,能够在globalfinancialcenter有很多参加conference/conferencecall的机会。Conference每年都有好些,banker,trader,quant都有各自的,而每天在工作中的conferencecall是很锻炼人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听London,NewYork,HK,Japan,Mexico(emergingmarket)etc.的trader,quant讲marketview,慢慢的就可以培养一些marketsense出来。


5)Career Decision Making


很多人问过我到底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其实兴趣和自己的强项,这始终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如果盲目追求收入,一定不会快乐,也很难长久。


如果是比较喜欢安逸生活的人,在加州的软件公司谋职可能比较合适;对于喜欢变化和挑战的人wallst.的position会更适合一些;如果特别aggressive,businesssense又很敏锐的人,可能读一个topbusinessschoolMBA然后做privateequity是不错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过分和别人攀比,同时不要局限华人圈子,而是关注大的picture相信一定会有所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17 13:28: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7 21:38: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7 22:55:16
楼主  你可以选择全英文 或者全中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8 09:03:04
看看,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9 22:54:43
独行陌路 发表于 2014-10-17 22:55
楼主  你可以选择全英文 或者全中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