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童鞋们近距离了解精算学的逸闻趣事,本专题特别制作了一系列的国内精算故事。本次专题将尽可能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精算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更重要的是介绍一些国内大咖、牛人,另外将本版中一些很实用的经验贴进行汇总,供大家学习、借鉴。
福利:如果你有补充或更好的故事,请回复本贴,奖励丰厚哦!
第一讲 精算在国内开设历史:
1987年,位于北方沿海城市天津的南开大学拉开了中国精算教育的帷幕,它与北美精算学会签订了合作协议。随后,来自北美的教授和讲师陆续访问了天津,中国的学生参加了北美精算学会天津考试中心的考试。所有的教学和辅导都是用英语的,当然考试也是用英语的,只是SoA基础阶段普遍采用选择题形式,对中国学生来说是有利的。
继南开之后,从1994年到1995年,湖南财经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也设置了以SoA资料和大纲为基础的精算课程,湖南长沙和上海设立了两个考试中心,随后一两年内,又在北京(人民大学)和广东广州(中山大学)设立了两个考试中心。 参加SoA基础阶段考试的中国学生已经并将继续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大约有100人至少通过了100系列课程的考试,其中23人获得了ASA资格。
许多中国学生由于表现出色而屡屡获奖。然而自从SoA提高对ASA的资格标准后,他们的进步速度就慢下来了,而SAA以后的考试对中国学生来说显得更加困难。
1992年7月,英国精算学会与中央财经大学以及鹰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三方签订协议,由鹰星公司提供资助,在中财开展精算教育。其模式同南开大学差不多,讲师来自英国和爱尔兰,在北京授课两到三周时间,全部采用英语教学,一些研究生(多数来自数学专业)参加了英国精算学会的考试。结果同南开相似,他们也取得了好成绩,已经有18位学生通过了“精算技术资格证书”的考试(相当于原来的ASA),其中7人还通过了投资系列的课程考试,可以获得“财务和投资证书”。在此之后的进步估计会放馒,因为当学生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工作后,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学习,同时因为最后几门课程需要学生对复杂的保险和养老金市场非常熟悉,包括要了解英国及其他类国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