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经济比较中量值统一的价值尺度
——剖析联合国ICP方法的缺陷
丛培华
内容提要:对经济成果综合比较的同度量尺度,明确了科学性和统一性的内容与要求。科学性在于要有明确的经济意义,统一性在于国际间使用的价值尺度必须标准相同。通过比较,指出了ICP法的缺陷是意义不明确,尺度不统一,其原因是偏离了卡塞尔的思路。
关键词:币值 量值统一 产品结构
国际经济比较工作面对的问题,主要是各国货币名称和币值不同,其关键在于确定科学的价值尺度。本文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①,做进一步的研究,并剖析联合国所使用的方法存在的缺陷。
(以下部分有数学公式,可见: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27&ID=396683&page=1)
一、方法论基础:科学、统一的同度量尺度
二、IVC法基本原理
三、联合国ICP方法的进展与缺陷
四、“购买力平价法”与国际价值比较法的统一
作为ICP理论基础的著名的“购买力平价说”,是卡塞尔在汇率理论的研究中提出来的,开始并非直接用于国际经济比较。这一理论最初发表在1916年的《经济学杂志》上,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卡塞尔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的基本公式就是我们使用的币值指数 。卡塞尔是排斥价值论的,例如他说:“正象在实际生活中拒绝按照‘价值’进行计算 ,拒绝采用无尽无休的交换比例,而采取以价格为依据的一般计算一样,经济科学也应该彻底推翻所谓价值学说,而发展价格学说。”④因此,他的方法没有被正确理解,甚至连“合理内核”也被许多人丢弃了。ICP方法走了弯路,在于偏离了卡塞尔的思路,由此产生了另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没有把各国产量结构因素抽象掉。因为确定价值尺度与产量结构是没有关系的。就象 1 水=1吨,与有多少水是两回事一样;也如同计算各国人口期望寿命时,要抽象掉各国人口结构的差异一样。
与卡塞尔相比,笔者仅仅多走了一步:用那“一篮子”产品作为一个国际价值尺度单位,来衡量各种产品的相对价值,并在经济学方面,将国际价值与世界货币以及国际贸易利益等问题,在李嘉图、马克思等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可通过量化具有可操作性。
与G-K法相比,也只多走了一步:以总体量值统一为基础,将各国产量结构因素抽象掉。上述比较表明,卡塞尔的“合理内核”,没有在ICP那里被正确理解和运用、发展。但ICP的进展也表明:G-K公式比费暄“理想公式”前进了一步,由双边走向多边,曾“被国际经济理论界公认为多边经济比较中最适宜的公式”⑤,其中包含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不可磨灭的。
关于国际比较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与国内各地区比较的衔接问题,将另文讨论。
①1991年,在国家统计局与社科院世经政所联合举行的“国际统计和世界经济统计研讨会”上,发表《国际经济比较方法研究》一文,提出了国际价值比较法。1994年1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出版拙著《国际价值论》。
②拙著中除理论分析外,所依据的材料是:英国“在17l7年商品市场上1盎斯黄金的购买力和在1914年商品批发市场上的购买力大约相当。此外商品价格一直围绕着稳定的黄金价格上下波动,那段时间内商品价格变化的平均数近似于零”。而美国从1834年至1914年“商品价格水平的总体形状与英国相同。”见:《黄金恒量或金本位制及商品价格水平表现》,[美]罗伊·威·贾斯特拉姆,载《黄金问题》一书第188页、189页。 [意]阿尔贝托·夸德里约·库茨奥主编,万鹏华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8年版
③王志国在《统计研究》2005年11期《一种基于比价体系的国际比较方法》一文中,指出“ 国际比较本质上应该在各比较国中寻求
共同的价值尺度。这种价值尺度应该是各国同类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统一估价。”这在理论上与笔者所论一致。但“ 劳动时间”是纯理论概念,无法量化。笔者正是基于此提出IVC法的。他提出以一种产品作为相对价格的基础,没有得出肯定的结果,其原因正如本文此处所述。
④卡塞尔:《经济学中的数量思维》牛津l935年版。转引自刘舒年主编:《国际金融》,对外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页。
⑤王鹤:《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与联合国国际比较项目》,《世界经济》1987.6
邮箱:peihuacong@163.com
(本文已发表在《统计研究》2007第5期,可见: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EMP-TJYJ200705016.htm,现放在这里,是为更多地听取批评意见。其它有关文章,可见cph.caog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