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文献求助专区
1567 4
2014-10-20
悬赏 5 个论坛币 未解决
【作者(必填)】柴庆春

【文题(必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年份(必填)】2010

【全文链接或数据库名称(选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3 22:40:2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3 17:36:17
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并不均衡,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差巨大。200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占全球贸易额的7.87%,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相比之下,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559.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度超过1%,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的3%,排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十三位。
   我国依靠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提升了经济实力,但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地位的迅速提高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诸如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贸易摩擦激增和经济安全性的担忧等问题。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2005~2007年连续三年超过60%;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法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全球20%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都以我国为目标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驱动下,我国自2006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2008年外汇储备达到1.95万亿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保持投资与出口均衡发展,成为建设新型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选择。研究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特别是对处于贸易摩擦高发产业,探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贸易,拓展国际市场,减轻单纯依靠出口拓展市场的压力和外需不足的压力,或者通过对外投资替代出口或促进进口,以减缓贸易摩擦压力和高额外汇储备压力,这样的探索具有鲜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有芒德尔的替代关系论和小岛清的互补关系论两种主要学说,还有一些研究支持不确定关系的论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理论体系。芒德尔和小岛清的研究都是从对外贸易理论的要素禀赋比例模型出发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并没有直接关注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但是他们大多涉及了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对外投资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理论的新的理论框架。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本上围绕究竟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展开,但是研究结果的差异性相当大。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一些实证分析的结果差异性显著,鲜见基于特定行业和特定地区的研究。本研究在定性的经验分析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总量关系、分地域和分行业关系三个方面展开实证研究。
   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分地域和分行业的投资与出口的关系构成了本文的创新点。
   定性的经验研究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分阶段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和特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特征是初级产业的投资存量几乎占了全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一半,而制造业的比重仅有1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特征是投资主要流向亚洲和拉美地区国家,主要避税港吸纳了近80%的投资,其余的投资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我国对外贸易也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加入WTO以后进入高速的增长阶段,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贸易摩擦增多。我国对外贸易的行业特征是制造业的加工贸易为主导,工业制成品比重高、服务贸易相对落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特征是主要贸易集中在欧美和亚洲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增长引人注目。
   基于经验分析,确定实证分析的对象和方向。除了总量分析以外,选择美国以分析我国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投资与出口的关系,选择东盟以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与出口的关系。行业选择上,区分为制造业和初级产业,分析各个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相应提出三个假设:
   假设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与对外贸易是互补关系;
   假设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的贸易效应不同;
   假设三:不同行业投资的贸易效益不周。
   研究采用引力模型,样本采用1979年~2008年分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其中,总量分析以1979年~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分析对出口的影响;地区分析以1994年~2008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为因变量分析对出口的影响;行业分析以2003年~2008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析对出口的影响。对于总量分析进一步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
   实让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中困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与对外贸易是互补关系,但显著性不高。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贸易出口,但促进作用不明显。相反,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有长期稳定关系:
   第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所带来的贸易效应不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的贸易效应大于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的贸易效应。即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比对发达国家投资(地区)的出口促进作用更明显;
   第三,不同行业的投资带来的贸易效益不同,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大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即,初级产业和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都促进出口,但是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大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同时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与进口效应相近。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
   第一,鼓励和扶持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竞争力,在保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提高综合性国际竞争力,实施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均衡发展战略;
   第二,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都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鼓励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针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应该注重开拓市场和规避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应该注重开拓市场和产业转移,促进多元化的、多格局的对外直接投资体系的建设;
   第三,积极鼓励对外投资,重点支持初级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既有利于缓和贸易摩擦、优化产业结构,又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和谐发展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3 17:36:55
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并不均衡,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差巨大。200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占全球贸易额的7.87%,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相比之下,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559.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度超过1%,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的3%,排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十三位。
   我国依靠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提升了经济实力,但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地位的迅速提高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诸如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贸易摩擦激增和经济安全性的担忧等问题。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2005~2007年连续三年超过60%;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法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全球20%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都以我国为目标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驱动下,我国自2006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2008年外汇储备达到1.95万亿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保持投资与出口均衡发展,成为建设新型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选择。研究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特别是对处于贸易摩擦高发产业,探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贸易,拓展国际市场,减轻单纯依靠出口拓展市场的压力和外需不足的压力,或者通过对外投资替代出口或促进进口,以减缓贸易摩擦压力和高额外汇储备压力,这样的探索具有鲜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有芒德尔的替代关系论和小岛清的互补关系论两种主要学说,还有一些研究支持不确定关系的论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理论体系。芒德尔和小岛清的研究都是从对外贸易理论的要素禀赋比例模型出发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并没有直接关注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但是他们大多涉及了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对外投资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理论的新的理论框架。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本上围绕究竟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展开,但是研究结果的差异性相当大。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一些实证分析的结果差异性显著,鲜见基于特定行业和特定地区的研究。本研究在定性的经验分析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总量关系、分地域和分行业关系三个方面展开实证研究。
   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分地域和分行业的投资与出口的关系构成了本文的创新点。
   定性的经验研究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分阶段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和特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特征是初级产业的投资存量几乎占了全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一半,而制造业的比重仅有1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特征是投资主要流向亚洲和拉美地区国家,主要避税港吸纳了近80%的投资,其余的投资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我国对外贸易也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加入WTO以后进入高速的增长阶段,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贸易摩擦增多。我国对外贸易的行业特征是制造业的加工贸易为主导,工业制成品比重高、服务贸易相对落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特征是主要贸易集中在欧美和亚洲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增长引人注目。
   基于经验分析,确定实证分析的对象和方向。除了总量分析以外,选择美国以分析我国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投资与出口的关系,选择东盟以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与出口的关系。行业选择上,区分为制造业和初级产业,分析各个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相应提出三个假设:
   假设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与对外贸易是互补关系;
   假设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的贸易效应不同;
   假设三:不同行业投资的贸易效益不周。
   研究采用引力模型,样本采用1979年~2008年分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其中,总量分析以1979年~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分析对出口的影响;地区分析以1994年~2008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为因变量分析对出口的影响;行业分析以2003年~2008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析对出口的影响。对于总量分析进一步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
   实让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中困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与对外贸易是互补关系,但显著性不高。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贸易出口,但促进作用不明显。相反,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有长期稳定关系:
   第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所带来的贸易效应不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的贸易效应大于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的贸易效应。即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比对发达国家投资(地区)的出口促进作用更明显;
   第三,不同行业的投资带来的贸易效益不同,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大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即,初级产业和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都促进出口,但是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大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同时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与进口效应相近。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
   第一,鼓励和扶持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竞争力,在保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提高综合性国际竞争力,实施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均衡发展战略;
   第二,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都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鼓励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针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应该注重开拓市场和规避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应该注重开拓市场和产业转移,促进多元化的、多格局的对外直接投资体系的建设;
   第三,积极鼓励对外投资,重点支持初级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既有利于缓和贸易摩擦、优化产业结构,又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和谐发展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3 17:39:44
校园网下的,绝对真的,急需论坛币,可以的话给些
附件列表
QQ图片20141223174002.jpg

原图尺寸 31.18 KB

售价: 5 个论坛币  [记录]  [购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