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亦称资本转移或资本逃避。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稳定状况,反映一国金融体系潜在危机程度的重要指标。资本外逃涵盖范围广泛,尽管表述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指那种为规避风险或当局管制而出现的“非正常资本外流”。在我国,资本外逃是指未经批准的、违法违规的资本外流,是超出政府实际控制范围的资本流出。
资本外逃现象的成因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本外逃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 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人民币汇率有较大波动的可能,财政赤字问题也连年出现以及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大等问题,使人们产生悲观预期,导致资本外流。
相关经济体制不完善 首先,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缺乏市场基础,它所实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扭曲了外汇供求信号,投资者只能被动接受汇率波动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倾向于以资本外逃的方式避免损失。其次,我国的企业制度不完善,未能形成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在体制转轨时期必然导致公有资产的外流。最后,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不但金融监管手段落后,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法规也跟不上金融创新及资本流动多样化的步伐,使资本外逃有了更大的空间。
各种管制缺少灵活性 比较突出的是规避投资管理和外汇管理。长期以来,我国都实行严格的投资和外汇管制,而这些管制又缺乏灵活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外逃。
趋利避险的要求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从而导致了“过渡性”的资本外逃。即国内一些企业将外汇资金转移境外后又作为外资流回国内,以享受各种税收和其他优惠待遇。其次,当存在利差、汇差、收益差的情况下,为获取高收益,也会引起资本外流。第三,为分散风险,降低系统风险,投资者更愿意在国际范围内配置其资产,从而在其进行资产组合时发生资本外逃。第四,我国缺乏相应的产权保护制度,投资者对国内投资环境缺乏信心,他们更愿意将其资产转入那些规定了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的国家。